□胡志強
“責任意識”是素質
□胡志強

人們時常會被要求“要有責任意識”,顯見,“責任意識”很重要。
在社會關系中,人類個體的 “索取”是一種本能訴求,是生命間的互相幫助,即便在原始社會,群居也是人類社會得以發展進步的最重要前提,毫無社會依賴的個體生命,生存都會成為巨大的問題,更枉談發展進步。所以,個體生命依賴社會關系而生存與發展是一種必然。但正因為是人類社會間的相互依賴,“責任意識”也就成為了每個人必需的基本素質,否則,便無“相互依賴” 可言。
可惜的是,很多人尤其具有一些權位的人,經常會忘記自己向社會的“索取”,而得意于他人對自己的依賴,眼睛望了天,腳也離了地。他們忘了在向上望天索取的時候,腳下是不能沒有支撐的。他們在腳離開地的時候,想的是積攢勢能,隨時準備向自己存在的社會底層跺那么一下,威嚇下面“我腳底板的陰影是你的庇護所,但也隨時可以對你生殺予奪!”這就很嚇人,也很不知天高地厚。
這些人誤判了自己的存在,誤判了天與地的關系。人是相互依存,互為天地的,腳底下踏實了,索取才會有根基,才有意義。何曾有誰可以不腳踏實地獨自為天?我們有首歌 《老百姓是天》,那說的是一種政治理念,是說蕓蕓眾生構成了社會存在的基礎,離開百姓,人類世界、國家都無從談起,是說 “民生”是天下第一生,是天!
既然是天,百姓之間就更必須有責任意識,相互牽手織出一片天,如此,具有 “責任意識”首先就成了蕓蕓眾生的天職。這不是大話。
一些人自覺 “我不是百姓”。這有些可笑,笑的是這樣的人傻而不自覺。所謂蕓蕓眾生,無一人可以出 “百姓”而生。自詡不在百姓之列,莫非畜類?而畜類也有其 “百姓之規”,這世界本就是相互牽絆的關系,關系的實質, 就是“責任”。
有人有職位,但德能不備,喜言“抓大放小”,那其實是他(她)要放棄責任,只要索取。他們職位的來路尚且不論,其前路囧仄是肯定的。百姓之天,稍有微瀾,便可大浪淘沙,淘汰那些不盡社會責任的人,也是社會固有責任的一部分。
微評
曹夫樓:責任意識是一種態度,如果缺乏責任意識,遇到困難就躲,碰見事情就推,一級一級往下推, 最后困難得不到有效解決。 所以, 責任沒有“空窗期”。在其位盡其責, 容不得絲毫懈怠。責任感一旦缺失,問責就必須跟上,以此倒逼出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
白巖松:我一直是一個永遠本科文憑、在央視沒有一張辦公桌的普通群眾。但是當群眾不意味著沒有責任,如同老記者艾豐對我所說:“小白, 能夠改變領導的群眾才是好群眾”。“責任” 從大道理說,就是最基本的職業精神,從小處說即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
鹽湖飛鷹:看一個領導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沒有責任意識,有沒有擔當精神。責任是使命的召喚、是能力的體現、是制度的執行。只有能夠承擔責任、善于承擔責任、勇于承擔責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賴的人。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智商、 領導力、溝通技巧等,而是責任——一種努力行動,使事情的結果變得更積極的意識。
弗洛姆:責任是一種能力,又遠勝于能力,責任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品格;責任就是對自己可能并不喜歡的工作,毫無怨言地承擔,并認認真真地做好,這就是責任。責任只有輕重之分,而無有無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