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攬全局、順應對外開放大勢和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而作出的重大決策。甘肅是我國向西開放的戰略主要支撐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黃金段。平涼作為甘肅省絲路沿線八大重要節點城市之一,區位交通優越、生態環境良好、文化底蘊深厚、資源優質富集、產業開發強勁、民族團結和諧、投資前景廣闊,在經濟帶建設中比較優勢明顯,具備良好的合作交流基礎。筆者認為,平涼應搶抓發展機遇,從五個方面入手,努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要節點城市。
一、立足區位優勢,改善基礎條件,形成互聯互通的大通道
互聯互通是促進絲綢之路建設的關鍵。要實現政策溝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目標,必須首先實現基礎設施聯通。平涼地處西安、蘭州、銀川三大城市幾何中心,是古“絲綢之路”北線東端之重鎮,歷來為朝廷倚重之鎖鑰,商賈云集之埠市,文化交流之紐帶,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在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進程中,務必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始終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放在優先位置。
一是加快綜合交通通道建設,搶抓全省實施“6873”交通突破行動的重大機遇,突出鐵路、公路、機場、物流樞紐建設,以西平、天平鐵路和平定、福銀高速平涼段為發展軸線,統籌規劃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快經濟帶沿線交通通道建設及公路、鐵路、航空運輸方式銜接,加快推進平涼國家級公路運輸主樞紐建設,確保縣縣通高速、通鐵路,打通跨市出省通道,構建立體交通網絡,實現與中西亞及周邊省市的互聯互通。
二是加快能源戰略通道建設,加快寧夏太陽山至平涼750千伏直流輸變電工程建設進度,積極爭取實施國家批準建設隴東至江西新余、江蘇徐州±800千伏超高壓直流輸變電工程項目,加快平涼天然氣支線、西氣東輸三線平涼過境段氣源通道建設,夯實轉型升級科學發展的基礎。
三是加快現代信息通道建設,推進信息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第三方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發展高技術服務業,全力打造“智慧平涼”。鼓勵支持經濟帶沿線地區金融機構在平涼設立分支機構,積極爭取經濟帶沿線地區政府和銀行貸款,促進特色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適應市場全球化的趨勢,加強與中西亞國家的國際合作。
二、培育壯大產業,夯實經濟基礎,打造陜甘寧區域商貿物流中心
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必須有產業支撐,有實體經濟做后盾。對平涼而言,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不只是“過路線”經濟,而且是龐大的產業鏈經濟,應該依托資源優勢,深化區域能源開發合作,建立健全區域合作的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促進特色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相關產業集聚發展。
(一)持續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實施《隴東能源基地開發總體規劃》,加大煤炭開發和煤質轉化領域開放力度,支持華煤集團、中水電等有實力的企業積極參與中西亞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開發利用,建設境外原料基地,推動能源化工產業快速發展,打造千億級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基地。培育發展優質糧食、優質畜產品、優質果品及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牛、果、菜、薯等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做大做強“平涼煤電”“平涼紅牛”“平涼金果”品牌。發揮民族特色文化優勢,加強與新疆、寧夏及中西亞國家在民族工藝品、日用品和清真食品等領域的合作,推動民族用品加工業快速發展。
(二)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形成多元互補的發展格局。加強與中西亞和經濟帶相關企業在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生產、使用上的合作,加強與平頂山煤機、山東臨工、浙江精工、中電科等企業合作,積極培育發展裝備制造、新型建材、工藝陶瓷以及新能源、新材料、電子商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形成多元發展、多極突破的產業發展格局。
(三)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形成承東啟西、通南達北的交通樞紐和物流樞紐。積極引進經濟帶沿線地區知名物流、信息、金融、科技等現代服務企業,加快大型商貿綜合體建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派送、超級市場、電子商務等現代物流業,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建設陜甘寧“金三角”區域商貿中心。
三、弘揚養生文化,推動文旅融合,建設全國知名旅游養生基地
“一帶一路”戰略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平涼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然環境優美,空氣質量優良,有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崆峒山等自然人文景觀100多處,是甘肅旅游的重點區域和陜甘寧三省(區)旅游聯動發展的重要節點。
(一)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響“養生平涼”特色文化品牌。“養生平涼”是平涼在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核心品牌,也是文化和旅游在平涼的最佳結合點。應進一步挖掘崆峒山、古成紀、西王母、皇甫謐四大養生文化內涵,不斷探索文化、旅游和養生深度融合新機制,把發展旅游產業與弘揚養生文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緊密結合起來,把建設大云寺佛教文化、皇甫謐針炙醫學文化、公劉農耕文化、梯田景觀文化等“七大”文化主題園區和建設國家生態屏障綜合試驗區、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有效對接起來,通過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養生產業發展新體系,全方位開辟養生服務,實現文化產業、觀光旅游、養生休閑一體發展,生態、人文、景觀相互交融,自然美與現代美的和諧統一。
(二)全力推進大景區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按照高端化建點、精品化連線、一體化布面的要求,率先建設崆峒山和大云寺·王母宮兩個甘肅省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大景區,推進龍泉寺、云崖寺、蓮花臺、皇甫謐文化園、界石鋪紅軍長征紀念園等精品景區建設,加快打造道佛祈福游、養生康體游、避暑休閑游、尋根祭祖游、民俗風情游、紅色教育游等6條精品旅游線路,形成與全省主題品牌線路相銜接的旅游干線。
(三)培育文化旅游新業態,加快文化資源向生產力的轉變。促進特色文化旅游資源與現代消費需求有效對接,加強文化旅游同傳媒、演藝、娛樂、文物保護等相關產業的合作,逐步形成集旅游觀光、文物展示、工藝品銷售、文藝演出、休閑娛樂等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產業體系。
(四)廣泛開展區域合作,打造絲綢之路旅游精華段。充分利用國家“金旅”工程,配合中國旅游網和旅游電子商務資訊網,實現網上互聯互通、共筑旅游品牌;打破經濟帶行政區域界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整合優勢資源,重組多元互補的產品體系,努力創新合作模式和服務模式,通過建設聯盟共同打造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精華段。
四、統籌城鄉建設,突出功能提質,建設甘肅省域副中心城市
平涼是承載隴東新型城鎮化的主要空間,應進一步完善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城鄉一體的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甘肅東部門戶城市。
(一)突出規劃引領,拓展發展空間。結合平涼都市區戰略規劃編制,突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全力構建全市“一主三副三節點、兩軸三片雙通道”的市域城鎮空間格局。以“緊湊型城鎮、開敞型區域”的發展理念,發揮節點城市在引領消費升級、實現創新驅動、優化產業結構和促進資源節約等方面的作用。
(二)推進中心城區提質擴容,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堅持把城市建設作為培育新的增長點和投資的重點來抓,大力推進中心城區提質擴容,加快推進平涼工業園區和崆峒山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著力構建“一中心兩園區”的城市空間布局。統籌推進城市品質提升、功能完善和民生建設,統籌推進城市建設機制創新、產城融合和文化傳承,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品質,為擴大開放、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搭建良好的平臺。
(三)加快小城鎮建設,發揮城鎮的聚集帶動功能。按照“突出中心城區、強化縣城功能、加快小城鎮發展、提升新農村建設”的思路,著力推動小城鎮體系升級,全面優化小城鎮布局。把全市24個建制鎮作為發展小城鎮的突破口,提升層次,壯大實力,注重特色、注重規模、注重區位、注重產業實力,集中發展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中心鎮,使人口和經濟要素迅速聚集和組合,發揮小城鎮集聚產業、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作用,扎實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發揮生態安全屏障作用。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必須加強生態綜合治理,加大生態補償力度,發揮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平涼市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市,也是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始終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并重的方針,突出生態、低碳、集約、高效的特色,合理配置全市資源,準確定位城市功能和規模,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宜居的核心理念拓展至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的各個領域。
五、加快開發開放,承接產業轉移,構建全方位交流合作新格局
中西亞地區能源資源富集,但輕工業發展相對不足,農業發展滯后,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速推進,與甘肅在經濟、貿易等方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平涼作為絲路沿線重要節點城市,應主動加強與周邊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交流合作,以更加開放包容的精神,致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一)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根本動力,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管理體制,著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真正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充分調動和提振各方面的創業熱情,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引擎。
(二)深化互利合作,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充分利用平慶納入國家規劃建設的陜甘寧革命老區、關天經濟區、蒙陜甘寧能源“金三角”、六盤山片區特困地區等國家級重點區域發展戰略平臺機遇,依托現有各類園區,進一步優化區域產業分工協作,積極承接農副產品深加工、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高新技術等產業轉移,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和集聚,提高區域產業綜合競爭力,建設“絲綢之路”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
(三)加快對外開放,主動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既要“東張”,也要“西望”,充分發揮平涼市區位、交通、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密切與絲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特別是把擴大特色優勢產品出口作為發展外向型經濟的著力點,培育建設一批蘋果、馬鈴薯、牛羊肉、中藥材等向西出口企業,建設商貿物流平臺,借助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等平臺,促進全方位、多領域合作。通過域內域外的經濟協作、文化交流、民族交往、國際合作,促進和推動多區域、多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實現民心相通。
“一帶一路”戰略為沿線節點城市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當前,平涼市在國家總體戰略中科學定位,主動作為,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偉大實踐,在加強基礎建設中推進互聯互通,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中增強綜合實力,在擴大開放中深化交流合作,正闊步邁進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的行列。(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委黨校)
參考文獻:
[1] 劉偉平,《著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求是》2014年18期
[2] 郭愛君 毛錦凰,《絲綢之路經濟帶:優勢產業空間差異與產業空間布局戰略研究》,《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3] 李含琳,《論規劃和實施甘肅“西向戰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的建設構想》,《甘肅金融》2014年02期
[4] 《中共平涼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國·平涼政府信息公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