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能讓人回歸草木之間,喝酒則能讓人心飛云天之外。古人說,人生得意須盡情歡樂,莫使金樽空對明月,人生失意須對酒當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似乎人生的往來順逆都離不開憂樂一壺酒。
壺內乾坤大,酒中日月長,酒伴隨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歷經萬古滄桑,形成了獨有的中華酒魂。從古至今有無數君王于酒中緩解矛盾、凸顯智慧,如曹操煮酒論英雄、劉備示弱保實力,成就一段英雄際會的千古佳話;又如西楚霸王項羽設下鴻門宴,以一念決生死,王者梟雄劉邦談笑酒席間,以一宴定天下,演繹一段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兵家迷局;更有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以一杯酒成就宋代數百年社稷江山……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古往今來,有無數名士在酒中醒悟名利慨嘆人生,喜歡李白酒中作詩的酣暢淋漓:“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人生得意須盡歡,但愿長醉不復醒。”,若論酒中詩情恣肆千古莫過李太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如果說李白的酒詩天真豪爽如春水浩蕩,那么杜甫的酒詩抑郁蘊藉就如秋水蒼涼。欣賞杜甫詩中有酒的慷慨沉雄:“莫思身外無窮事,且樂生前有限杯”,那種雖暢飲沉醉,卻無法釋懷的清冷凝重令人動容……羨慕蘇東坡以詩詞下酒的高遠境界:看人間悲歡離合,他把酒問青天,明月幾時圓?望大江東去,他感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書卷美酒相伴,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白云江月共酌,他醉吟千古興亡事,其人格之高潔、文章之偉大令我們望其項背,羨慕慨嘆不已。
詩有重意,含蘊乃豐,而酒有多種,余味無窮,若以詩詞下酒,詩與酒二者理應相得益彰。若是喝上三杯兩盞淡酒,就應該讀一讀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如果喝甜酒干紅,就應看一看柳永詞或者納蘭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若喝醇香的米酒,則必讀東坡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如果喝烈性白酒,就應該拍掌誦讀“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讀到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便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應該喝一杯又苦又澀的藥酒了……而我個人特別喜歡《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的唱段及溢滿豪情的朗朗笑聲:“今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來日方長顯身手,甘灑熱血寫春秋!”
旁觀當今酒場,似乎少了真情實感,多了功利應酬。新舊朋友推杯換盞之際,唏噓情誼的少,交換資源的多,酒席之上的尊卑有序,觥籌交錯的心領神會,席間言語的來去交鋒,無不圍繞物欲名利,常與交易相關。試想心中惴惴得失,眼前縈繞榮辱,縱然價值不菲的名酒饒舌也難解其味,精致的海味山珍入口也不覺其香,久而久之必不堪其累。無論酒的滋味或濃或淡,也不計酒的情致是悲是喜,惟愿多一些超乎功利的意氣相逢,期盼多一些全無目的地惺惺相惜,若要飲酒,便只邀三五知己成行,和顏悅色共敘人生當為快事!酒不必濃釅,清香即可;菜不必五味,素淡就行。若眾友熙熙攘攘皆為利往,也不為怪,月下獨酌仍為千古揚頌之佳趣,不論獨酌對飲,還是酣暢微醺,若能以美酒查驗自己的至情至性,以美酒點燃眾人的飛揚激情,或許我們都能釀造一段生命的傳奇。
更喜歡蘇軾飲酒的意境:“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做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原來古人的理想竟如此簡單,只要在月色如銀的清夜,對一壺酒、一溪云、一張琴就夠了。一壺酒可貫通古今,而云與月常常可遠可近,近時仰頭便見白云,掬水月就在手,遠時只能遙遙相拜,不可追逐撈取。觀云自在索性以白云為友,聽月觀心憧憬與明月結緣,好在天上白云與山間明月本是造物者的恩賜,取之無盡,用之不竭。與云為友,始知情誼不在朝朝暮暮,見或不見皆默然相念、寂靜歡喜,與月結緣,始知人有悲歡離合,月的圓缺有變才形成了天地之美。
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以書卷下酒,就如與古人對飲;與云月共酌,就如與好友同醉。一卷好書在手,讀到妙處能拍案而起,讀到悲涼也無語凝噎。忙碌一天后的靜夜黃昏,若能燃點溫馨燈光,耳邊流淌曼妙音樂,以素手纖纖,左持詩文一卷,右握干紅半杯,徜徉沉醉于字里行間,勘破放下繁瑣世事,只將心愛的一卷書、一杯酒盡在掌握,足矣。 書卷美酒左右持之,云淡風輕明月照我,人生苦短,韶華易逝,何不開心飲酒,歡喜讀書呢?讓杯中酒、手中卷與天地云月共此時,同飲會心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