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未至,又見秋涼,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感慨于人生幾度秋涼?卻忘記此時正是秋實滿倉。盤點自己近期的收獲,除了讀完幾本書,就是學會了開車,感受到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一樣,都是一種突破自我的成長。
學習開車既要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光榮傳統,敢于突破膽怯、戰勝自我,又要堅定攻克難關的信念,結合自身工作與生活的的現實需要,激勵自己掌握這項技能。心得是學車要避親,親人可以給你溫暖和愛護,但卻不能替你走路、教你開車,這就是所謂的“道向己求,技從它覓”吧。
車是二手車,車況尚好,價位不高,沒入車流便尋不見,屬于極普通的那一種,我卻極喜歡。記得車子剛到家時,欣喜的我拽上母親上了車,車子發動了,鼓搗了半天也開不走,母親邊笑邊說,“坐一會兒就好。”,無奈就和母親在無法開動的車上坐了半個多小時,后來得知開不走的原因是因為手剎摟著呢!第二天又接上母親駛向城外,那是一個春寒料峭的周末,路邊老樹枯枝,車速慢似牛行,可我的母親卻開心得一直合不攏嘴。回來的路上,坐在副駕駛座位上的母親突然說:“坐在前面真好!”我的心倏的一緊,內疚涌上心頭,忽然意識到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與母親之間竟然架起一道藩籬,彼此是那么近,又那么遠… …家庭需要主婦全心的支撐,工作需要自己全力完成,心態更需要不時的調整,忙碌的我不知不覺地忽視了母親的存在,最愛自己的母親,卻遠遠的排在自己最愛的人和最在意的事兒的后面。
開車的好處是安全與方便。它是安全的保衛者,每天晚九點,停候在女兒學校附近的路燈下,緊鎖車門就很安全,再也不用站在漆黑的路邊怯怯的打出租車,而且與女兒原來乘坐公交車相比,它的快捷每天可以節省路上一半的時間;它還是一個特別忠誠、擅長承重的伙伴兒,忠實的承載著我和女兒每天的生活,裝載著每天早市上最新鮮的蔬菜、水果;它還是一個臨時餐廳,每天女兒會在這個狹小的餐廳里吃晚餐,媽媽親手烹制的飯菜香噴噴、沉甸甸,滿載著愛意和期盼。每天的這個時候,我的心里總是充實又溫暖,看著女兒香甜的吃相,聽她講述一天的學習生活,我的目光注視著她,一刻不離。只是想到再有200余天,她就如同春燕離巢,踏入大學生活,內心就會如閃電劃過,光亮并刺痛著,慢慢、慢慢的我意識到,原來所謂父母與子女的緣分,就是你站在路的這一端,不斷目送她走向前路的轉彎,目送她漸行漸遠,而她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
女人可能大多沒有方向感,自己因方向感差到極品,被譽為“路盲”。曾經數次停車路邊,向家人描述身邊的景物,以期知道自己現在何處?為此家人擔心我開車跑丟嘍甚于擔心我的駕駛技術。路有千條且崎嶇多變,欲尋捷徑則易誤入歧途,想加速度卻往往更費時間,只有謹記:行進途中把握方向,正道直行,避免跑偏。加油時我聯想到:車輛的油箱容量有限,需要不斷注入新能源,方能繼續前行,人也是如此,圣人滿腹經綸也常感慨所學有限,何況常人?活到老、學到老,不僅促進成長,更是避免人生拋錨的必要手段。給我更多感悟的是輪胎:它以柔韌的外表,每日承受著千萬次的碾壓摩擦,它以質樸的本色,默默無言的頂著巨大的壓力,圓滿地完成負重前行的使命。輪胎之所以能日行千里而無損,是因為在前行之中它不斷吸收路面的壓力,又成功地把壓力釋放掉。聯想在生活和工作當中,每個人都不能避免承受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工作的進步,每個人所承載的壓力和重量還會不斷增加,我們是否應該在負重前行之中,學習輪胎的精神,做到柔于外、剛于內,圓融處事、方正在心,做事講原則、處世有方法呢?
從女兒,到妻子,再到母親,從青澀懵懂到領悟人生,女人的一生寫滿種種變化,也遭遇種種的壓力,歷經種種磨折,但是內心最真實的自己永遠不變,里面裝載著對人生最細膩的體會,無論何時何地,世界如何變化,別人如何對待你,都應該始終保持內心的柔軟,始終堅信世界的美好,始終在自身所處的位置上全力以赴,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