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軍旅題材電視劇《士兵突擊》塑造了一個農村出身的普通士兵的成長歷程,通過許三多這樣一個人物形象的塑造,突破了之前影視劇中英雄主義的硬漢形象,成功建構了一個緊跟時代的草根英雄形象,利用人物之間的對比以及表現軍營中的鐵血柔情,對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塑造有積極的導向作用,抓住了現今大眾精神層面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士兵突擊》;許三多;草根英雄
作者簡介:李力立,中國傳媒大學文藝學專業2013級碩士研究生,中國古典文論與美學研究方向。
[中圖分類號]:I1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8--02
英雄主義是軍旅題材電視劇中的一個不老的情節,如《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石光榮,《歷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這些抗戰時期的英雄人物,或是有著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或是有著高尚的情操,他們的性格特點都透露出英雄所具有的一種硬漢氣息,而《士兵突擊》突破了之前固定的英雄主義的模式,表現了一個“爛泥糊不上墻”的農村娃許三多的成長歷程。此部電視劇沒有塑造“高大全”式的英雄,而是從小處入手,先從一個什么都不懂的“龜兒子”,到入伍后層層磨煉最終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兵王,讓觀眾和主人公一起經歷,達到情感的共鳴。
一、完美英雄的消解到草根英雄形象的建構
傳統的英雄人物是一種理想、典型的完美英雄形象,在上世紀80年代前,受意識形態和固定概念化創作理念的影響,英雄人物大都是出身貧寒,在黨的關照下努力奮斗,最終成長為智勇雙全的英雄,如紅色經典電視劇中超越常人的英雄形象。
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后作品中“人”的意義逐漸被發現,影視劇中的人物形象“去英雄化”,“凡俗化”,凸顯出更多的人性色彩,經歷了一個“從扁到圓”的過程。英國小說理論家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把人物形象分為“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兩種。“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內涵同樣適用于影視劇領域。現實生活是復雜的,影視劇更需要有情感有厚度,人物的性格隨著劇情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圓形人物。電視劇《士兵突擊》主人公許三多正是這樣圓形人物,許三多的性格特征是豐富的,作為一個草根階級,編劇帶著理想主義的色彩賦予他以“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每次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他都會“玩命”的去適應,他不聰明,但他通過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生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自己的目的,實現自己的價值。與之前電視劇中構建的英雄形象相比,他缺乏一種傳統英雄的勇武精神,但該劇正是通過探尋內心的靈魂,通過一個小人物的成長,受眾為這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草根英雄感動。
二、對比呼應凸顯草根英雄的特征
(一)人物的對比突出許三多內在品質
從人物的處境上來看,他沒有像成才那樣一帆風順,成才在新兵連就當上了班副,鋒芒畢露,后來成為鋼七連人人羨慕的狙擊手。而許三多在入伍后因表現差而被分到了草原五班,在鋼七連又因為拖后腿被大家冷落,但是他的處境并沒有使他放棄努力。成才的一帆風順、被大家羨慕的歷程和許三多艱難的奮斗、受大家冷淡的處境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是許三多無論在何種處境中,嚴格要求自己,表現出慎獨的性格。他在草原五班用半年的時間在眾人的非議和搗亂中一個人修了一個排的人都無法修出的路,在七連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仍堅持每天訓練、保持團隊衛生,一個人代表全連唱飯前軍歌。當他一個人的時候,他依然能堅守軍人良好的品質。在老A的最后一次選拔中,當成才和許三多覺得隊友都已經犧牲了的時候,成才選擇放棄,而許三多獨當一面,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是軍隊中的英雄。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人物之間聰明與遲鈍、見異思遷與堅持自律的對比,正是我們生活中各色人物之間的對照,《士兵突擊》告訴我們,無論出身是一個草根還是一個貴族,我們都應該不拋棄,不放棄,有自己的目標。
(二)環境的對比草根英雄成長的軌跡
《士兵突擊》中展示的完全是男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沒有一個著力刻畫的女性形象,但是淳樸而又感人至深的環境場景卻勝過男男女女感情糾葛。《士兵突擊》通過表現許三多在參軍前以及參軍后各種環境的對比,串聯起了整個故事。裝甲步兵偵查七連三班班長史今前來家訪準備參軍的人員時,許三多的表現是生性木訥懦弱的小人物,他的家庭和成才相比,也是不起眼的。新兵訓練時,他是表現最差的一個,因此被分到了偏遠的“紅三連”二排五班看守駐訓場,而這個無人問津的駐訓場就是軍隊中被大家冷淡的環境,而許三多秉承父親所說的“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要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修出了一條路。在以軍事過硬而著名的“鋼七連”三班,他起初表現依然差勁,某次,史今與許三多一起擦戰車,許三多不僅砸傷史今的右手,不敢面對后果的窩囊樣也令史今生氣,史今大聲斥責了許三多的懦弱。許三多受震撼后從此開始努力,這只“笨鳥”終于飛到了前頭,他的成長得到全連戰友的認可,在環境的不斷更換下,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許三多由一個懦弱的草根階層到軍隊中一名英雄的成長軌跡。
三、草根英雄敘事的現實意義
電視劇《士兵突擊》講述的是一群充滿血性,充滿真情的年輕軍人百折不撓、奮發向上的感人故事。通過許三多無論在什么樣的處境下,他都有一份特別的執拗,堅持做有意義的事的這種精神,使觀眾得到普遍的認同。這部電視劇的主人公落腳在草根階層,還是草根中的“弱苗”,和《陳賡大將》中主人公陳賡的光明磊落、傲然不屈的硬漢英雄形象相比,許三多有小人的“草根精神”,并以主人公的身份走向軍營社會的前臺,以昂奮的精神、“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給受眾以鼓舞。許三多這個草根英雄對現代大眾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面向大眾,折射出觀眾的影子
《士兵突擊》是一部藝術真實的電視劇,許三多一口質樸的鄉音,在生活中經歷的是是非非,讓觀眾從主人公身上,折射出自己的影子,更加清晰的認識自己。編劇蘭曉龍說過,《士兵突擊》借了軍營的殼子,主要表達的是理想中男人們的相處狀態以及人是如何在困境中獲得自由的。這種藝術真實是一種可貴的境界。我們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何嘗沒有一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比如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時,因為反應慢而落到最后,像許三多那樣受到冷落,但是,這部劇對于觀眾的意義就在于,讓觀眾看到現在的自己并可以努力成為的自己,與劇中的人物達到情感的共鳴。這種面向大眾的草根英雄敘事精神, 使觀眾看到的是一個非常真實的普通士兵——許三多的成長過程,同時在種種似曾相識的情景下,觀眾可以聯想到自己的經歷。這種軍事題材的電視劇表現出的主人公許三多,起初處在草原五班、鋼七連被大家冷漠,但依然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最終通過老A的選拔。這種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貼近現實底層, 具有普通人的情感和性格缺點, 他最初成長的低起點暗合了大多數人的現實處境, 而他在成長過程中所歷經的困惑與掙扎也很容易引發人們類似的成長。
(二)草根英雄的成長體現的人生哲學
《士兵突擊》中的主人公沒有超人的本領,甚至略顯木訥,濃厚的鄉音,自卑的心理,這是一個出身于草根階層中的一員,主人公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不在于和外部世界斗爭,而在于自我心靈的交戰。” 主人公許三多的成長型英雄回避了民族國家的宏大敘事,將敘事集中在個體本身,闡釋了一個心理上的侏儒,如何成長為一名自信、獨立、勇于擔當的現代軍人。
許三多這樣一個小人物的形象最終成長為一個英雄的影像是用軍營隱喻人生,采取一個草根階層人物成長告訴觀眾有關成長的人生課題,關于從平凡到不平凡的過渡,關于“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內核,關于戰勝自己,內心強大的成長點滴。許三多執行任務,出于自衛殺了一個毒販,面對真實的流血和死亡,他難以承受心理上的壓力,最終卻戰勝了自己。在浮躁與功利顯現的當今社會, 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和值得大家借鑒的精神哲學。正如《英雄與反英雄》一文中提到,“面對這塊日益被剝離了自然原生態的大地,恪守一份謙卑的平常心,也不失為一個適時的憬悟。于是英雄變成了進化途中失落的行囊。” 《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草根英雄敘事正對當代大眾生存狀態的影響深遠。
參考文獻:
[1]徐曉利、敬曉愚:《平民視角中的英雄神話—近年來軍旅題材電視劇中草根英雄模式研究》 [J],《宜賓學院學報》,2010年9月25日。
[2]周澤雄:《英雄與反英雄》,[J]《讀書》199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