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 要:旅游公示語作為引導目的語游客的標識,起到了告知、警戒、提示外國閱讀者的重要作用,公示語翻譯也愈加受到人們重視,然而,由于文化差異、語言水平等原因,公示語也常常被誤譯,本文對幾類常見的公示語的翻譯錯誤作了舉例梳理,并對其翻譯策略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公示語;誤譯;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8--01
隨著中國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深化,我國的大好河山也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公示語作為旅游景點分布最廣泛的信息源,其翻譯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外國游客對于公共設施的使用、公共環境的維護乃至觀景的效果等,因此,雖然語句往往限于方寸之間,但其翻譯質量卻也不容松懈。然而如今,許多錯誤百出的公示牌仍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各大景點。
一、公示語翻譯錯誤分類舉隅
(一)字面錯誤
包括簡單的拼寫錯誤、大小寫誤用、同音詞混淆等。令人驚訝的是,這種細節上的低級錯誤不僅出現在街邊市井,如今甚至在多處馳名中外的景區公示語中也不難尋其蹤跡。如:
林州太行大峽谷的有一處標牌,寫著“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竟被譯成了“Watch you steep; the road is steep”,不難看出這是“Watch your step; the road is steep”的誤拼,看上去無傷大雅,但實際上一個小小的錯誤卻造成了警示游人這一信息的缺失。再看這樣一例:“語種:英語 日語”,被譯成了“Language inlude: Japanese and English”,include的拼寫及語法出現了錯誤,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句標語竟出自故宮的一處游覽地,不僅讓外國游客云里霧里,更是有損于中華風采的展示。
(二)語用錯誤
這里的語用錯誤,既包括語法錯誤、用詞不當等顯見的錯誤,也包括中式英語、譯文與原文意思不對等、語言累贅等語用失誤。如:
我們在很多公共場所的垃圾桶上都能見到這樣的字樣:“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有一個版本的英文翻譯成了:“Protect circumstance begins with me”此句不但語法上出現了錯誤,更主要的是從表達層面來看,是徹頭徹尾的中式英語。如能翻譯成“Everyone can be a part of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則既整合了原文的意思,準確地實現了呼吁作用,表達上也顯得頗為地道,易于被外國游客理解。
再如:在一處旅游大廳的側門上印有中文標語“禁止入內”,這句公示語被譯為“No Entering”,表面上看并無不妥,可是仔細想來,卻不難發現其中的不當之處。實際上,這里標語并非意指所有人都不得入內,而是指此處為員工專用,游客請止步。標語的英譯一般是為了方便外國游客,試想,假如一個看不懂中文的老外,看到貼著“不得入內”標語的房間仍然人來人往,應該更加困惑與不解,綜上此句較為恰當的翻譯應是“Tourists please stop”或“Employees/Staff only”。
(三)文化差異造成的錯誤
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更是將一種語言背后的文化解碼成為另一種語言背后的文化,如果說語言上的形似尚且需要思考才能達成,那么文化上的準確轉譯則更是需要譯員具備深厚的背景知識和強大的語言運用能力了。這類錯誤較為隱性,如不仔細推敲很容易為人忽略,如:
“手下留情花自香,腳下留情草如茵”一句,有人翻譯為“Don't pick up flowers and keep off flowers”,讀起來既符合語法規范,也做到了原文意思的忠實傳達,似乎也算是不錯的譯文,但是如果對外國文化稍作了解,就會明白,這句公示語的翻譯在目標人群讀來應該不是那么的愉悅。原因就在于,漢語中“禁止”、“不得”、“嚴禁”等命令式話語是常見的,然而放之于國外,這種生硬的禁令式語氣就會讓外國游客難以接受,這與中國自古以來就秉承嚴格的禮法文化,而英美國家倡導人性自由平等的文化心理不無關系。
二、公示語翻譯常用策略探討
(一)借用英文相關表達
英語中針對公示語也有一些固定的、為國際社會所接受的表達方法,可以把它們借用來表達其意思與功能差別不大的中文語句,如:“當心碰頭”,可用英語里的“Caution: low ceiling./Mind your head.”來表示;“此路不通”,英文中恰好也有說法為“Dead end”,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再如“老弱病殘孕專座”,也不必翻譯成復雜的“Seats for the old, sick, pregnant and handicapped”,只用一個“courtesy seats”就可以傳達清楚了。
(二)注意中英文化差異
如前文所述,英美是注重禮貌的紳士文化,所以在漢譯英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拿捏好譯文的表達和語氣,不要使用帶有強制性或禁令式的字眼,如:do not,shall,must等等,而多使用please,thank you for……以及could,would,might等情態動詞。比如:按照上述原則,“請排隊入內”這句話就可以譯為“Please wait in queue”,而非“Do not jump the queue”,才更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
(三)恰當使用增刪方法
中文是意合語言,句子為平行結構,可以無限推進,往往使用很多的表述來達成一個意思,而英語屬形合語言,語句是樹形搭建,講求較強的邏輯性和清晰的結構,因此,很多情況下對于中文的句子,不需逐字逐句譯出,而要適當地刪減目的語讀者看不懂的冗余信息,保留主要意思即可;反之,如果中文里有外國游客不熟悉的內容,也應適當增添信息,進行必要的說明,如:“蘇東坡的跋語”,就要在Su Dongpo之后附加上“1037-1101, Song Dynasty writer”,以便其了解。
由于公示語在公眾和旅游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任何對公示語的誤譯和濫用都會導致不良的后果。因此,作為譯者,一方面必須提高自身的中英轉換能力,另一方面更要深入了解各國文化差異,并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句公示語的翻譯,才能真正發揮出公示語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羅選民,黎土旺.關于公示語翻譯的幾點思考[J].中國翻譯,2006(4):66-69.
[2]黃德先. 公示語翻譯的十種錯誤觀念[J]. 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9 (2):31-35.
[3]譚靜. 旅游景點公示語翻譯錯誤分析及翻譯技巧探討——以郴州旅游景點為[D]. 湘潭大學.2011.
[4]姜大為. 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旅游景區公示語翻譯[D].山東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