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字簡化問題歷來是文字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自漢字改革以來就爭議不斷。多數學者對漢字簡化的影響持不贊成態度,認為漢字簡化的弊大于利。本文簡單闡述了漢字簡化的歷史,以及漢字簡化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漢字改革的一些意見。希望漢字改革之路更加規范,充分發揮文字對語言的影響作用。
關鍵詞:漢字簡化;優點和問題;措施
作者簡介:張蘇(1989.2.19-),女,河北省邯鄲市邯鄲縣人,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H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8--01
一、漢字簡化歷史
漢字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經過數千年的歷史,保留至今仍充滿生機。漢字的演變可以概括為: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楷書。另外兩種輔助文體草書和行書。從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出,漢字在不斷地進行簡化,以便人們更加方便快捷的書寫和使用。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立即著手研究漢字簡化工作。先后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中國文字委員會,在1956年和1964年先后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和《簡化字總表>。1986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刊印了<簡化字總表>,同時廢止1977年發表的<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規定了<簡化字總表>中所列簡化字是通行漢字的正體。
二、漢字簡化中存在的問題
簡化字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漢字,在書寫和使用上達到了統一,規范了社會用字,但由于當時的歷史條件和認識水平上的局限,漢字簡化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失誤。
(一)簡化方式不統一。漢字簡化是個系統工程,它應該有一定的規律和原則。但是漢字簡化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有的漢字簡化,有的則沒有簡化。例如,“腦”字簡化成“腦”,可是擁有同樣右半部的“瑙”就,沒有簡化。其次,對于一些偏旁來說,有的偏旁簡化,有的則沒有。例如:“訁”這個偏旁簡化 。另外還增加了很多偏旁部首。還有的漢字變動可能憑著主觀意愿,并沒有一些規律可言。正是由于這些問題,漢字簡化出現一些問題,造成社會上用字混亂。
(二)破壞漢字的文字系統。漢字不同于其他文字在于,漢字的表意性。漢字的字義與漢字本身的結構有很大的聯系。漢字簡化的過程,筆畫和字形的減少,就必定對漢字的意思產生影響。這也是人們爭論的主要問題所在。大多數的漢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點,漢字通過字形揭示它所表示的詞或概念的內涵,與所指的事物產生某種聯系。漢字通過分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下為什么這樣構字,人們可以通過字形聯想到實物。比如說繁體字中的“馬”“龍”字等。簡化后的漢字就不能體現出字音和字形的特點。
(三)影響與港澳、海外的文化交流與傳播。目前臺灣、港澳地區仍使用繁體字,日本語中的漢字部分也是使用繁體字。因此,只有大陸內部推行簡體字,與這些地方的漢字脫節,不利于兩地的交流和語言的學習,使用。申小龍就曾經說:“漢字簡化不僅造成目前社會用字繁瑣、困難和混亂,而且直接影響了海內外的交往。”
三、簡化字的新出路
漢字簡化有利有弊,不能一味的否定與肯定。漢字簡化從出發點上是正確的。但是漢字優化的過程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一)簡化要有規律可循。在進行漢字簡化之前,一定要對現代漢語用字做了一翻調查,針對簡化不規律的現象,應該統一規劃。首先,擁有同樣的部分,比如上面的例子,“腦”和“瑙”,要簡化都簡化;其次,偏旁部首也要統一簡化,對于一些不能簡化的,要適當調整。使得漢字簡化有規律可循,不是亂無章法。
(二)繁體字和簡體字協同使用。目前,繁體字和簡體字并不是完全對立的,我們不能一味的取消繁體字,或者不簡化漢字。楷行草各色字體應都存在。現代書法愛好者也大有人在, 在他們的書法篆刻作品中當然不乏繁體字。街頭上的招牌、報刊刊頭、相當一部分大學的校名牌都有繁體字。因此,針對社會上用字混亂的現象,有關部門應該做出正確的指導,什么領域可以使用繁體字,相關部門作出規定。兩者就可以長期共存, 各展其長, 和諧相處。
(三)建立精確的繁簡轉換系統。由于簡化字和繁體字沒有達到完全的對應,而在某些繁簡切換的軟件中卻無法識別繁體字。這種模棱兩可的轉換,不僅會給人們識記漢字造成混亂,也不利于漢字的規范使用。這就需要廣大語言工作者和計算機研究人員共同努力,建立一套較為精確的繁簡轉換系統,讓不同字體的使用者可以借助計算機工具進行繁簡切換,從而加強不同地區間的交流。漢字的繁簡使用不一以及繁簡轉換類推規律的混亂,給漢字的運用和人們的交流帶來了許多負擔。
總之,漢字規劃問題事關重要,它關系漢字的發展,對于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展密切相關。漢字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主體存在精英和大眾的區別,通過字形直接還原文化只是少數文化精英的訴求。傳統文化能否直接通過漢字順利傳承,關鍵在于主體的語言文字知識素養,和文字形體自身沒有必要的關聯。繁體字最終極的文化意義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漢字使用者的文字感受能力。縱觀漢字簡化推行的這幾十年,漢字簡化起到了規劃用字,方便書寫的作用,但由此引發的問題也很明顯。因此,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借鑒韓國、日本等國家成功簡化的經驗。爭取規范簡化,達到社會的一致認同。
參考文獻:
[1]李國英.簡論類推簡化[J].語言文字應用,2004,(4)。
[2]黎傳緒.漢字簡化的反思和新思路[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4)。
[3]傅永和.五十年回顧[J].《中國語文》,2005,(6)。
[4]蘇文正.漢字簡化問題研究.《蘭州大學》,2007年。
[5]劉曉明.清末至新中國成立(1892-1949)漢字改革史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