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蕾
摘? 要:在當今這個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社會,身體受到廣泛關注,其價值也在不斷上揚,思考和言說身體的這一文化現象越來越具有獨特的、積極的、廣泛的社會意義和學術意義。目前將身體納入研究主題的學科有身體社會學、身體倫理學、身體傳播學。而身體是感性的,并且是最感性的,作為自稱為“感性學”的美學又有什么理由不對身體進行思考,將身體問題作為美學研究的主題之一?
我國著名美學家彭富春先生指出,“嚴格意義的身體美學不只是關于身體的美學,也是從身體出發的美學?!边@是身體美學的基本要義。
關鍵詞:身體;身體美學
[中圖分類號]:B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8--02
一、人與身體
人是發生主體,這是毫無疑問的,那么身體呢?既然人在思考和言說身體的時候進行了自我分裂,人既是身體之人,同時又是思考、言說之人,那么人實際上是賦予了身體同時作為主體和客體的雙重身份。因此就存在兩種可能,第一,人是身體;第二,人有身體。
從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人歸根結底是物質性的身體,身體是物質性的,而非精神性的,身體是真真實實的存在,而非虛無縹緲的??v觀西方哲學史,柏拉圖主義哲學、類神學、意識哲學對身體的態度都是視身體為非肉體化的身體,身體是受心靈、精神、意識等支配的。諸如此類的身體都是沒有獨立性和自由性的,都不是基于身體本身的身體。
身體美學恰恰立足于非身體化的反面,首要地,就是必須突破傳統哲學對身體的非物質化的界限,使身體成為真正“身體化”的身體。在《知覺現象學》中,梅洛-龐蒂說,“人作為一個具體的存在者,就不是和有機體結合在一起的心靈,而是生存的往復擺動:這個生存在某個時期讓自己采用肉體形式,在另一個時期又轉向個人行為?!备鶕仿?龐蒂的觀點,我們稱作身體的東西,在哲學中沒有任何名稱,它只是在內部形成的塊體。身體并沒有與精神融合,也不是由精神決定的,身體就是自身的肉身。讓-呂克·南茜在《身體》中也認為,“身體”不應是一個概念,而只是一個名詞總匯,是涵蓋了諸如皮膚、指甲、撫摸、神經、健康、疾病、饑餓等身體各部分及其狀態或存在方式的目錄。但那些部分并不是身體的工具或目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取代整體、成為整體,因為身體沒有整體,是沒有總體性可言的,“‘身體這個詞已經在保護自身,融入自己的條目之中了?!鄙眢w就是最先出現和被觸摸的塊體,是無可附加的。這樣一個身體并非一個自為的客體,而是作為一個化身存在于主體性之內的,是“一個自發的力量綜合、一個身體空間性、一個身體整體和一個身體意向性”。換言之,身體必須是帶有直接的肉體性的,即是自律性的,這種自律表現在,身體是擺脫了心靈的身體,是從意識和精神的絕對規定中解放出來的身體。
身體是區別于植物和礦物的活生生的血肉之軀,是標志著個體生命的最根本的存在,但人的身體是不能等同于動物的身體的,因為人的身體既是自然、基因等給予的,同時也是文化生成的。從這個角度上說,人又規定著身體,作為被人規定著的身體是具有動物性而又高于動物性的,人的身體既是動物性的身體,同時也是合乎人性的身體。人的身體不是動物的肉體可以置換的,因為人的身體是有獨特性的身體,這表現在人的身體是有感覺、意識和語言的。人不僅僅能感覺和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并且能說出自己的身體。作為感性活動主體的身體更多是指向身體之外的,即身體是“外向性”的。只有從“身體”的角度出發,才有所謂的“外向觀察”,否則人就不可能談論對世界的感知。我們對日常生活的感知取決于活生生的身體,因為我們是借助視覺、觸覺和嗅覺生活的,即使是審美活動中更高級的知覺也同樣是由身體首先所引導的,哪怕是知覺與身體的分離,這種分離也只是一種假想,因為知覺已經包括在身體活動中。身體是思考其他身體的身體,同時也是受其他身體思考的身體。這種衡量與被衡量使身體成為一個享樂的身體,取樂于身體自身,這種“自身性”的享樂是以身體的外部姿態的形式所展開的。
二、身體的審美化
身體的感性活動是指向身體之外的,這就決定了人不僅僅能夠觀察和體驗自己的身體,同時也可以觀察和體驗他人的身體,這種觀察和體驗總是個人的和具有差異性的。作為表現生命的根本存在的身體,經歷著生、老、病、死的生命歷程,而這些過程都是不具有重復性和逆轉性的。性別、年齡、地域等都使得身體是個人的、特別的、獨一無二且不可復制的,也就是說,身體是有偶然性和他樣性的。這樣一種偶然性和他樣性則具備了由身體性所規定的有差異的生命個體的存在在審美領域的前提,使以身體為主體的獨特的審美機制成為可能。正是這種唯一性建立了自我與他者、自我與世界的關系。身體所建立的自我與他者、自我與世界的這種相互關系,促使了身體自身的成長,并構成了身體的歷史。在身體的歷史中,身體是不斷得以塑造的,也就是說,自然性的身體逐漸上升到文化性的身體。而隨著現代文化消費的凸顯,身體的自然性又顯得越來越多樣化。身體的自然性與文化性的這種交互生成,就構成了身體的歷史性生成,身體的這種歷史性生成就是身體的審美化。身體的審美化主要表現為身體的欲望及其實現不僅僅具有自然性,而且也具有文化性,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從自然到文化的過程,是一個人化的過程。
身體美學絕不單純地等于我們通常所理解的人體美學,因為人體美學僅僅是將身體作為審美的對象,而身體美學不僅要將身體作為審美的客體,更重要的是,身體美學是以身體作為審美主體的美學——這是身體美學的第一要義。作為一個審美主體,身體首先必然是一個實踐者,身體作為實在者,與其他實在者打交道,從而構建出一個屬人的實在世界——這就是身體實踐的本質過程。身體之所以是主體,就在于身體能夠實踐,身體就是整個行動最直接的發出者。作為一個實在者,身體是實踐著的身體,落實為與其他實在者打交道,“在這個過程中,起作用的器官必定會成為一個客體,而這個客體也必定會成為一個起作用的器官。同樣,通過身體對自身和身體本身所采取的普遍可能的原真行動來說,這個行動也是與它自身相關的?!痹诔洚斂腕w的同時,身體又是主體。將人視為主體就是將人視為實踐者,而將人視為實踐者就等于說他是身體-主體。身體不受擺布地成為主體,是沒有什么超驗理由的,因為有的恰恰就是身體,無數個身體。作為一種能夠觸及其他物質的物質,可以說,身體就是在任何“主體”面前的“主體”。
另一方面,身體又是審美客體,人總是在有規律地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對自身進行改善??梢哉f,人一方面為了改造世界,一方面又為了改造自己,按照美的標準和尺度塑造自身,使身體成為世界上最美的藝術品。因此,對人體形象的自覺塑造和身體實踐的藝術化成為了身體美學較為重要的兩個課題。
事實上,身體的審美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首先,吃是人最基本的本能和欲望,而現如今,人們的飲食行為已經不僅僅是為了充饑,同時更加注重食物的味道、營養等;人穿衣不僅僅為了遮羞和御寒,同時也是為了美觀和展現自我個性;居所除了居住空間的需要之外,其生態環境、裝修也顯得尤為重要。其次,在當今這個消費社會,美容、美發、健身等同樣也體現著人們對身體的重視,身體已經逐漸成為消費文化的主體,其現代美學意義也得以凸顯。當今社會可以說是一個消費社會,當今文化可以說是一種大眾文化,而身體,已經成為了消費社會中的主體。身體不僅僅是吃、喝、住、行的根本載體,同時也成為了追求快樂的載體,人們在強調身體健康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身體的自我完善和以身體為中心的消費。除了生活領域,在藝術領域,身體也得到了直接的審美表現,如在人體雕塑、繪畫、舞蹈、雜技等藝術形式中,身體都得以展現。
參考文獻:
[1]彭富春 《身體美學的基本問題》,載《中州學刊》,2005年5月,第三期,第241頁
[2]參見 彭富春 《哲學與美學問題——一種無原則的批判》,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26頁
[3]轉引自《后身體:文化、權力和生命政治學》,汪民安、陳永國 主編,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9頁
[4]參見 讓-呂克·南茜《身體》,見 汪民安、陳永國 主編,《后身體:文化、權力和生命政治學》,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99-107頁
[5]胡塞爾 著《生活世界現象學》,倪梁康,張廷國 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第158頁
[6]參見《西方生命美學局限研究》,王曉華 著,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