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試以精神分析批評方法解讀施蟄存的小說《將軍底頭》,運用弗洛伊德人格分析理論和性本能理論對主人公的多重人格進行分析和闡釋。
關鍵詞:將軍底頭;施蟄存;人格結構;性本能
作者簡介:楊愛(1992.2-),女,漢族,河北省秦皇島人,河北大學研究生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0-0-01
《將軍底頭》是新感覺派作家施蟄存心理分析小說的代表作。這篇小說是以歷史事件和人物為依托,通過文學虛構創作出的一個交織著戰爭、種族、性愛多重矛盾沖突的故事。小說著重展現了主人公花驚定的深層心理活動,在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開掘中,施蟄存對于弗氏精神分析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嫻熟運用可見一斑。
一、弗氏人格結構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三個部分構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氨疚摇笔欠抢硇缘模饕非蟊灸艿臐M足;“自我”尋求把外界的影響施加給“本我”,遵循現實原則,代表了理性和常識;“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主要表現為自我理想、道德律令和良心,遵循完美原則。任何個體人格都擁有這三個部分,當三者處于一種平衡狀態時,人便能獲得健全的人格,而當三者失衡時,便會產生人格的分裂與異變。這篇小說中施蟄存自覺地運用了人格分析理論,由“表”至“里”地展現了花將軍的“超我”、“自我”和“本我”人格以及三種人格之間的激烈博弈。
二、“超我”與“自我”的倏忽掩映
小說開端便是花將軍奉命去平定吐蕃叛亂,他率領著手下的士兵在山路上行進。就情節來說,這段行軍的情節設置本無新奇,但施蟄存卻極富層次地敘述了花將軍在行軍的三天之內的心理變化。從最初“平定叛亂,建立功勛”的躊躇滿志到陷入“殺盡族人、效忠大唐”與“反戈大唐、回歸故鄉”的兩難抉擇,作家對花將軍微妙的心理變化地展示使原本平淡的故事情節產生了波瀾起伏的藝術效果。故事發展至此,花將軍的“超我”和“自我”人格已經浮出水面。花驚定身為大唐將軍的剛正嚴明,嚴守軍紀,不忍殺戮族人、痛恨漢族士兵貪瀆無義時所表現出的良心和道德,這些都是他人格中的“超我”成分。然而,盡管他的內心陷入種族情感和將帥職責的矛盾沖突中,表面上卻依舊維持著大將軍的“完人”姿態;盡管他向往祖國的光榮,崇拜吐蕃武士的正直勇武,但對將軍身份和職責的顧慮、對榮華富貴的留戀又使他猶豫不決。這些行為所表現出的“理性”和“克制”體現出了他人格中“自我”的成分。從花將軍在三日之內的心理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超我”和“自我”人格的倏忽掩映。
三、“本我”的蘇醒
將軍帶領軍隊在邊境小鎮駐扎是小說情節的轉折點,在這里他愛上了一位漢族少女。花將軍在陷入愛河后,隱藏于內心最深層的“本我”人格開始蠢蠢欲動。雖然花將軍的“超我”和“自我”人格一直在極力打壓著他的“本我”人格,但他的潛意識卻泄露了他本能的性欲沖動。小說中描寫了花將軍出現的一個幻覺:他看見一個士兵破壞了那位漢族少女的貞潔,而這士兵竟是自己。弗洛伊德認為夢是通向潛意識的道路,人的“本我”人格中被壓抑的欲望在夢中得到了滿足?;▽④娺@個夢一般的幻覺,實際上展現了他潛意識中備受壓抑的性欲本能,是花將軍“本我”的性欲在向“自我”的理性和“超我”的道德叫囂。
四、三重人格的博弈
愛情的降臨使花將軍陷入比原來更為復雜的矛盾漩渦中,如果說以前他主要面臨的是在種族和將帥職責之間做出選擇,那么現在他還要在種族和愛情間做出艱難的抉擇。種族的區別,使他“本我”的情欲和“超我”的崇高理想難以調和平衡,只能沖突對立,倍感煎熬和無奈的花將軍只得將抉擇交由命運。最后,吐蕃軍隊率先進軍,花將軍被迫下令迎戰,在交戰中花將軍不幸被敵軍砍下首級,但他并沒有死,而是策馬回到了少女的身邊,但少女的絕情最終澆熄了將軍熊熊燃燒的情欲之火,他的身體轟然倒地,遠處吐蕃人手中的頭顱流下了眼淚。小說結尾的描寫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同時也印證了弗氏的“性本能”論。弗洛伊德認為,性本能是生命本能的最主要組成部分,是支配人類一切行為活動的根本驅動力。小說的結局頗具寓言意味,將軍的“頭”象征的是理性,暗示著人類大多數的行為活動都處于理性的控制之中。而最后將軍被砍掉了“頭”,則象征著行為不再受到理性約束,砍頭后的將軍不但沒有死,身體還回到了少女身邊,足見“本我”人格中性本能的強大支配力,而這場激烈的人格博弈也終因將軍的死而分出了勝負。
結語:
施蟄存通過對花將軍“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以及三種人格之間的互動與博弈的展示,深入探討了“人性”這一永恒的文學話題。作家真實地還原了人性本來的復雜,展現出長期被人們所忽視的人的非理性的一面,揭示出了人類永遠無法消除的最原始最本真的欲望。
參考文獻:
[1]弗洛伊德著 高覺敷譯《精神分析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2]中國現代文學館編《中國現代文學百家施蟄存代表作》[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
[3]陳建飛《自我的追尋人性的凸現——施蟄存心理分析小說探微》[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