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隱喻既是一種語言修辭手法又是人類普遍的認知方式。動物隱喻是隱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活中十分常見。由于受到不同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宗教風俗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語言文化中動物詞匯的隱喻意義也不盡相同。對俄漢兩種語言的動物詞匯的隱喻意義進行對比,有助于俄語學習者更進一步掌握地道的俄語,認識俄羅斯民族的審美評價和思維方式,以及更深層次地了解俄羅斯文化。
關鍵詞:隱喻;動物詞匯;俄漢對比
作者簡介:陶穎,女,河南人,河南大學外語學院碩士,研究方向為俄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0--03
談及隱喻,多數人的第一認識是一種修辭手法。隨著語言學研究領域的擴展和內容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形式,更重要的是人類普遍的認知方式。人類認識新事物的過程,往往是從已知向未知的過渡過程,而隱喻就是“把較為熟悉的、具體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大熟悉、抽象的概念域上”(文旭 1999:36),換句話說,隱喻是人們以一事物來認識、理解、思考、表達另一事物的過程。隱喻作為一種認知方式,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美國著名語言學家萊考夫和約翰遜曾指出,“隱喻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不僅在語言中,而且在我們的思維和行動中都是這樣。”(王寅 2006:405)據他們調查統計,“語言中大約 70%的表達方式是源于隱喻概念。”(王寅 2006:455)這樣的結論不無道理,從古至今,人們總是在有意無意地使用著隱喻,例如我們常說的“櫻桃小口”、“妙手回春”、“蛇蝎心腸”、“生龍活虎”等都是用隱喻的手法表現人的某些特征或者行為。
1、動物隱喻的基本概念
人類與動物的關系十分密切,對周圍動物的特征和習性極為熟悉,從進化論的角度看,人類本身就是由動物進化而來,因此同動物也有很多相似點。人類最初認知世界時,常常使用與動物相關的概念來理解和認識人類社會。人類的語言中漸漸出現了大量動物詞匯。這些動物詞匯一方面指動物本身的概念意義,獨立于語境之外,且不受客觀因素制約;另一方面通過與人類的相似性比較,將動物的各種特征投射到人的身上,從而形成了動物詞匯豐富的隱喻意義。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使用動物隱喻,以熟悉的形象鮮明的動物作為喻體進行聯想,喻指那些有著與該動物相似特征的人或事物。由于人類的認知規律大體相同,人們對同一種動物產生的認知也會有相同或相似之處。當然,不同的民族擁有不同的文化底蘊,就俄漢民族而言,受不同的民族文化、歷史風俗、自然人文地理及生活方式的影響,俄漢兩種語言體系中的動物詞匯隱喻意義也必定存在著一些差異。
2、俄漢動物詞匯隱喻意義的對比
俄漢語中表動物的詞匯所含的隱喻意義有相同也有差異,總體上可以分為四類:同一動物隱喻意義完全相同;同一動物隱喻意義部分相同;同一動物隱喻意義完全不同;某些動物詞匯隱喻意義的缺失。本文中我們以一些常見的典型動物為例來描述兩種語言中動物隱喻的異同。
2.1 同一動物隱喻意義完全相同
中俄兩國是鄰國,歷史上又有重合和相似之處,文化上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交融,這也就決定了兩國人民對許多動物的形象及其隱喻意義會出現相似或者完全相同的理解,所以在俄漢語言中存在著動物隱喻意義全然相同的情況。例如:
1) 天鵝(лебедь)的隱喻義
天鵝一直都是優雅美麗的象征,這是世界文化公認的,俄漢文化也不例外。漢語中“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說法就是將天鵝的形象提升到“圣潔”、“高不可攀”的地位,是不能夠被玷污的。同樣,俄羅斯人對天鵝也是寵愛有加,常常用天鵝來比喻優美的女人或心愛的姑娘。俄國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創作的芭蕾舞劇《天鵝湖》(?Лебединое озеро?),至今仍是世界芭蕾舞不朽的經典之作,而女主人公“白天鵝”的形象更是成為美好的姑娘的象征,深入人心。
2) 驢(осёл)的隱喻義
驢在俄漢文化中都有“愚蠢、固執”的象征意義。漢語成語“黔驢技窮”就是用來形容本來就沒有多大能耐,就這么一點兒本事也已經用完了,我國北方方言中也常用“倔驢”“犟驢”等詞形容一個人執拗不知變通。俄語中осёл也多比喻倔強愚笨的人,如“упрямый или групый, как осёл”是說倔強或愚蠢得像一頭驢,“Глупца знать по речам, осла знать по ушам”憑說能知笨蛋,憑耳朵能認出驢子,意思是傻子蠢話多,驢子耳朵長,說明驢的愚蠢是顯而易見的。
2.2 同一動物隱喻意義部分相同
俄漢是兩種不同的文化,中俄兩國人民在認識同一事物時必然會有偏差,這也就導致同一種動物詞匯所蘊含的隱喻意義不可能完全相同。與喻義完全相同的動物詞匯相比,部分喻義相同的動物詞匯所占的比例更大。
1) 蛇(змея)的隱喻義
蛇無論是對俄羅斯人還是中國人都有“陰險、毒辣、奸詐”之意。俄語“подколодная змея”(毒蛇)就指陰險的人。俄語成語、俗語中也有很多表現蛇的“毒辣”特征:“змею на груди отогреть”胸暖毒蛇,指憐惜蛇一樣的惡人;“Пригрели змейку, а она тебя за шейку.”好心照看蛇,卻被它咬了脖子,比喻好心未得好報;“Сколько змею ни держать, а беды от нее ждать.”不管養蛇多久,必受其害。
漢語中帶有“蛇”的成語和諺語也有很多,大多都表達了對蛇的憎惡之情。例如“蛇蝎心腸”形容人的心腸狠毒;“蛇眉鼠眼”形容人的面相丑惡,心術不正;“蛇不分粗細,壞人不分大小”表現了蛇的性惡,壞人同蛇一樣可惡;“毒蛇口中吐蓮花”,比喻陰險毒辣的人往往裝出一副慈悲的樣子。但是,蛇對中國人而言有時也有“善良、聰明”的含義。《白蛇傳》里的白娘子,《山海經》里人首蛇身的軒轅,以及神話中補天的女媧等都是蛇的形象,表現了蛇善良的一面。另外,中國十二生肖中蛇又被稱作“小龍”,可見民俗中人們對蛇還是有一定好感的。
2) 牛(корова)的隱喻義
漢文化中,牛是任勞任怨、辛勤耕耘的代表,人們通常把勤勤懇懇工作的人稱為“老牛”。魯迅先生就曾有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名言。牛在中國人心中也有力大勇猛的形象,如“初生牛犢不怕虎”,指剛涉足世事的年輕人做事情無所顧忌,膽大敢為。
而對俄羅斯人而言,母牛象征著財富。如俗語“дойная корова”指搖錢樹,“Корова на дворе, харч на столе”意思是家中有母牛,桌上有食物。古羅斯時期俄國民間流行這樣一種習俗,即人們在婚禮前夕要烘烤大圓面包коровай。該詞源自корова,現代俄語是каравай。從此,圓面包коровай就代表富裕和興旺。在婚宴上,人們會把圓面包獻給新人,并戲稱新郎和新娘為бык(公牛)和корова(母牛)。此外,俄羅斯人還用корова來比喻肥胖而動作遲緩的女人,愚蠢的女人,如“Разве умеет сестра свои выгоды соблюсти? Корова, сущая корова: ее хоть ударь, хоть обними — все ухмыляется.”(難道妹妹還會維護自己的利益?愚蠢的女人,簡直愚笨透頂:無論打她還是擁抱她,她只是一個勁兒的傻笑)。
3) 豬(свинья)的隱喻義
在俄漢語中,豬都有“骯臟,愚昧”之義,常形容人好吃懶做,及其邋遢,如“蠢豬”“豬頭”,“Умойся, поросенок ты этакий!”(快洗臉去,你這個不愛干凈的小家伙!),“как свинья в апельсинах разбираться в чем”(對……一竅不通)等。不同的是,漢語中經常用豬來暗指肥胖的人,如“肥豬”、“豬婆”等。但俄羅斯人卻用свинья指不文明的人,下流胚,下賤的人,例如,“Свинья,— пришел любоваться женщиной, которую сделал кокоткой.”(“下流胚子,居然來玩賞被他淪為娼妓的女人”)。
2.3 同一動物隱喻意義完全不同
受不同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社會風俗等因素的影響,中俄兩國人民對同一種動物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隱喻意義。
1) 喜鵲(сорока)的隱喻義
喜鵲在中國是喜慶的象征。在民間,人們認為開門見喜鵲,寓意著喜事要來。“開門見喜”、“喜上眉梢”、“喜鵲登枝喳喳叫——無喜心里樂三分”等都表達了這樣的含義。在中國人眼中喜鵲還可以成人之美。傳說每逢七夕這天,牛郎和織女要靠喜鵲搭成的橋才能渡過銀河來相會,而這橋叫做“鵲橋”。后人常用“鵲橋相會”來比喻戀人或夫妻久別后的團聚。但在俄羅斯人的心目中,喜鵲有“多嘴多舌,愛傳播流言,長舌婦”的負面意義,如“Заладила себе, как сорока Якова: муж да муж.”(這女人丈夫長丈夫短地嘮叨個沒完沒了)。
2) 貓頭鷹(сова)的隱喻義
貓頭鷹是一種夜間活動的動物,長相奇怪,叫聲刺耳,中國人稱之為“夜貓子”,且多認為貓頭鷹是不祥之物,會帶來災難甚至死亡。民間還流傳這樣的說法,要是貓頭鷹落在哪一家的樹上,或者什么人聽到了它的叫聲,就預示著哪一家要死人,故有諸如“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的俗語,可見對中國人來說貓頭鷹就是個瘟神,需要避而遠之。然而,在俄文化中貓頭鷹的隱喻意義卻截然相反。同一些歐洲國家一樣,貓頭鷹被俄羅斯人視為智慧之鳥,他們認為“Изображение совы на стопке книг означает книжную эрудицию”,即站在一摞書上的貓頭鷹代表智慧和博學。
2.4 某些動物詞匯隱喻意義的缺失
除了上述幾種情況外,對比俄漢動物詞匯還會發現二者間還存在著某些隱喻意義的缺失,即有些動物在一種語言文化中有隱喻意義,而在另一種文化中沒有。例如:
1) 老虎(тигр)的隱喻義
老虎在中國文化中是獸中之王,是威猛勇武的。在古代,人們用虎來喻指英勇的戰士,故常有“將門虎子”、“生龍活虎”、“虎虎生威”的之說。在民間,虎也是一種吉祥的象征,人們尤其喜歡把虎頭帽、虎頭鞋等帶有虎飾圖案的衣物贈予小男孩,希望孩子能像老虎一樣充滿生機和活力。另外,虎也是一種兇狠的動物,這在漢語中也有諸多體現,例如“虎視眈眈”、“為虎作倀”、“養虎為患”、“伴君如伴虎”等等。而虎這一動物在俄語中并不含有這樣的隱喻意義。
2) 燕子(ласточка)的隱喻義
燕子在中國人的意識里只是春天的象征,并沒有太多的隱喻含義。而燕子在俄羅斯文化中卻是一種吉祥鳥。從諺語“Голубь и ласточка — любимые Богом птицы”(鴿子和燕子是上帝心愛的鳥),“Одна ласточка весны не делает”(獨燕不成春)中可以看出俄羅斯人對燕子的喜愛。除此之外,口語中ласточка(燕子)還可以用于對女人或小女孩的昵稱:“Знаешь что, Аннушка, ласточка моя?”(你知道嗎,安努什卡,我親愛的?)。
3、結論
隱喻是人們借助已知事物的典型特征來認識未知事物的認知手段,而動物隱喻作為隱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是人們認識新事物的方式外,還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承載體。通過對俄漢語中動物詞匯所含的隱喻意義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受不同地理環境、歷史風俗、宗教文化以及社會的影響,動物詞匯隱喻意義帶有明顯的民族特性,它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審美標準和價值取向,為我們研究外民族語言和思維方式,了解外民族文化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視角。針對我們俄語學習者而言,對比分析俄漢動物詞匯的隱喻意義,對我們熟練掌握地道的俄語,順利進行跨文化交際以及俄語教學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程靜,俄漢動物隱喻對比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
[2]鞏鳳梅,俄漢動物形象隱喻義對比分析[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年第10期,198-199.
[3]劉光準,黃蘇華,俄漢語言文化習俗探討[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6.
[4]汪成慧,俄漢動物語匯文化價值之關聯與比較[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95-98.
[5]王雪飛,俄漢表動物詞語隱喻義對比分析[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
[6]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7]文旭,國外認知語言學研究綜觀[J],外國語,1999年第1期,34-40.
[8]楊明天,俄語的認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9]張會森,俄漢語對比研究(下卷)[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