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工業理論是法蘭克福學派針對大眾文化提出的一種批判模式,該理論認為大眾文化作為一種批量復制生產的產品,通過制造娛樂和消遣的假象來欺騙大眾,使大眾喪失個性和判斷。這一觀點隱含著對社會現狀的憂思和極具批判性的精英意識。這種精英意識能夠啟發我們去審視自己身處的時代,保持對現狀獨立的判斷能力和反思意識,并始終懷有對至高精神和理想的追尋。
關鍵詞:文化工業論;大眾文化;精英意識
作者簡介:游惟(1992-),女,漢族,湖北黃石人,華中師范大學文藝學專業文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西方文論。
[中圖分類號]:B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0--01
自古以來,精英知識分子便以責任承擔者的身份立足于世,創造了容納價值理想和人文關懷的精神家園,精英文化引領著一個時代的精神。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物質層面的強固,大眾文化已然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精英文化則逐漸走向低迷。當今社會,大眾文化無論是運作模式還是自身特質都與精英文化的個性化、深度模式相去甚遠。比起在高深的文藝作品中去體悟抽象玄妙的哲理和超驗的終極關懷,大家寧愿在嘈雜的影院觀看一部膚淺卻輕松搞笑的商業片。人們在非凡的物欲享受和生理快感中逐漸失去對高品格藝術作品的欣賞耐心,大眾在泛濫成災、毫無新意的快餐新聞、電視節目等眾多消遣方式中走向品味低俗、千篇一律的格調。
我們則需要這樣一個精神向導,它能夠引領我們關注現實中的不合理現象、并將之揭露,使個人在思考中達到精神的升華,并試圖實現批判現實、探索理想的狀態。而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理論是具備著這樣一種潛能和力量的。
文化工業論是法蘭克福學派針對發達的壟斷資本主義社會大眾文化所提出的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批判模式,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宣稱文化工業是自上而下炮制出來的虛假文化,通過娛樂來欺騙大眾,是束縛意識的工具和獨裁主義的幫兇。
在筆者看來,文化工業理論蘊含著強烈的精英意識。這種精英意識首先體現在對藝術作品的關注上。真正的藝術是超越現實和功利性的,是對人生有著哲理性啟示的高雅藝術作品。不論古今中外,純粹的文化向來被認為是追尋普通生活意義之上的崇高理想的,這些文化作品的出現就是為了給人類照亮前進的道路。在文化工業論的理論中,大眾文化從一開始就是為了交換和銷售而生產,金錢利益驅使下的標準、膚淺文化以虛假的感官享受犧牲了文化本應擁有的精神指導作用。這一點放在今天,對我們當今社會審美導向的重新樹立不無啟發。縱使社會生活因大眾文化而更加豐富多彩,精英文化卻能夠使我們在大眾文化的侵襲中保持著獨立的、超越物質利益和私欲的審美取向和文化追求,使這個社會不再流于庸俗。
另一方面,法蘭克福學派指出文化工業是為現實和統治辯護的意識形態工具。文化工業強制灌輸給大眾現存社會的秩序,替代大眾的無意識,使大眾喪失自己的判斷。對此馬爾庫塞曾在《單向度的人》中談到了人的需要,即人真正的需要是對獨立自由和自我把握的需要,而文化工業給我們營造了一種讓我們誤以為那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所謂的虛假的需要——被刺激起來的強烈的消費和享樂欲望。文化工業似乎迎合了大眾的口味,給大眾帶來了物質享受,實則泯滅了大眾的判斷力和辨別力。文化工業為了可觀的利潤收入,遵循著市場規律,以模仿和復制代替想象和靈感,使文化成為了沒有個性的商品,“達到個性化的努力最終被模仿的努力所取代”。
網絡文化、流行音樂、商業電影和娛樂節目成了當代大眾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甚至如今若對這些事物持默然或拒斥的態度,會被看作難以融入群體生活的另類。實際上,層出不窮看似豐富多樣的娛樂形式本質上并無區別,無非都是追求短暫的快感沖擊。此外,誠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諾所說:“文化工業只承認效益,它破壞了文藝作品的反叛性。”以商業電影為例,作為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強力擁護者——影片審查機構與電影制作公司綜合考慮市場和票房因素,以賣座叫好滿足大部分觀眾為制作基礎,同時盡可能排除批判現實和揭露丑惡的敏感因素,大眾能夠看到的永遠都是歡聲笑語、歌舞升平,同時他們所尋求的消遣體驗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可以說大眾文化調和了人們對社會的不滿,使大多數人屈從于既定社會秩序。同時,大眾文化在人們當中產生了共同的經驗,消滅了人的個性,使社會凝固成了一個沒有內在差別的整體,也即是大眾。所以阿多諾認為文化工業“一方面極力掩蓋嚴重物化的異化社會中主客體間的尖銳矛盾,一方面大批量生產千篇一律的文化產品,來將情感納入統一的形式,納入一種巧加包裝的意識形態,最終是將個性無條件交出,淹沒在平面化的生活方式、時尚化的消費行為,以及膚淺化的審美趣味之中……用虛假的快樂騙走了人們從事更多有價值活動的潛能”,于是真正應當引起我們或感動、或深思、或喚醒人類良知的藝術作品反而被湮沒,留下的只是每個人都能夠在茶余飯后輕松笑談的所謂的共同話題罷了。
綜上,我認為對現狀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以及批判和反思意識,是法蘭克福學派文化工業論留給我們最重要的東西——是千百年來、不分民族、國家的精英文化的核心精神。對文化工業論背后精英意識的探索啟發了我們去審視自己身處的時代以及我們所特有的生活方式背后的實質,從而觀照自身。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在信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社會中保持自我、并始終懷有對理想的追求。社會終究需要精英意識的指引,消費社會畢竟只是人類社會發展長河的一個階段,如果我們的精神和文化還想擁有未來和彼岸,就不能沒有反思,不能沒有批判,不能沒有對人生至高意義的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