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闡述了文化和檔案文化建設,從要把檔案轉化為文化產品、要為文化建設提供檔案、要為文化建立檔案、要建設檔案文化四點出發,對檔案與文化建設的研究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文化;檔案文化建設
作者簡介:呂清(1975-),女,河南溫縣人,現任陜西省寶雞市寶雞文理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行政秘書,從事檔案管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G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7--02
一、文化
1、文化的含義
“文化”一詞最早出現于劉向《說苑·指武篇》:“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誅?!?在此處文化的意思是文治和教化。在古漢語中,文化就是以倫理道德教導世人,使人“發乎情止于禮”的意思。在現代,文化指的是社會價值系統的總和。并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而言,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財富總和,這里的財富既包含物質內容又包含精神內容。廣義的文化包含四個層次,即:物態文化層、行為文化層、制度文化層、心態文化層;從狹義而言,文化指的是通過意識形態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含風俗習慣、科學技術、學術思想、道德情操、宗教、信仰、制度、文學藝術等。
2、文化的特點
英國愛德華泰勒學者認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整體,不僅包含法律、道德、知識、信仰、藝術、風俗,還包括人作為社會成員中的一分子所獲得的任何技巧與習慣。文化為人類所共有,具有以下特點。(1)文化具有超個人性和超生理性的特點。文化不是通過生理遺傳而來的,而是人類后天習得和創造出來的;另外,文化的形成不在于個人,個人只有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才需要文化、接受文化、影響文化。(2)文化具有復合性的特點。因為不論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由多種文化要素結合起來的。(3)文化具有象征性的特點。(4)文化具有傳遞性的特點。文化能夠橫向和縱向傳遞,如地域、民族之間的傳遞;代代傳遞。(5)文化具有變遷性與墮距(滯后)的特點:由于受到自然條件的變化、發明與發現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接觸的影響,使得文化長期處于變化和變遷中;另外由于文化的各部分在變遷時的速度存在差異,使得文化的各部分之間存在差距、錯位和失衡。
3、文化的表現形式
一般而言,文化表現的形式主要有兩個層次。即主流文化(官方文化、精英文化)與非主流文化(民間文化、大眾文化)。(1)所謂主流文化,指的是一個社會和時代受到倡導的、起著主要影響的文化。每一個時期都有自己的主流文化。在我國封建社會倡導和起著主要影響的是儒家文化,在西方中世紀的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現階段我們倡導和起著主要影響的是馬克思主義文化。主流文化如政治、經濟、法律、哲學、科學技術等,都具有“官方”色彩,能夠以獨立的學科存在。(2)非主流文化是相對于主流文化來說的,它是我們社會倡導主流文化之外的另一種文化。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民間”色彩,一般情況下,不是以書面的形式展現出來的,非主流文化如婚姻、家庭、風俗、習慣等。從某種意義而言,非主流代表的正是社會的發展趨向,人類前進的活力源。創造力的所在。非主流是有轉變成為主流的可能的。豐富人民文化生活(非主流文化)內容包括: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高文化產品質量;抵制低俗現象;開展全面健身運動;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加快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等。
在表達形式上,兩個層次的文化都具有無限豐富的表現形式:諸如神話文化、詩歌文化、戲劇文化、曲藝文化、音樂文化、繪畫文化、影視文化等。另外還有大量的特殊文化表現形式,如:飲食文化、花鳥文化、體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喪葬及婚嫁文化、居住文化、園林文化、建筑文化、網絡文化、科技文化、服飾文化、節事文化、武術文化等。
4、文化發展的基本方面
簡言之就是要從多重視角來發展文化事業。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積極發展廣播影視、新聞出版以及文學藝術;加強重大公共文化項目和工程建設,不斷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服務效能提升;加快推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的規模化水平、集約化水平和專業化水平;增強國有公益性文化單位活力,不斷促進文化市場繁榮發展;提高文化產業規模,擴大文化領域對外開放,積極吸收和借鑒外國優秀文化成果。
二、檔案文化
檔案工作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正確認識和準確理解檔案文化的含義、特征、價值等,對于加強檔案文化建設、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檔案和檔案文化的含義
所謂檔案就是國家機構、社會組織或個人在各個領域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具有圖表、文字、聲像等不同形式的記錄。從文化和檔案的含義而言,兩者都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檔案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是文化的載體形式之一。所謂檔案文化是指檔案中記載的文化活動或以檔案形式表現的一種文化活動。
2、檔案文化的特征
(1)基本特征,檔案文化是應社會發展的總體需要而產生和形成的,其與社會發展的總體利益緊密相關,即:受到社會總體文化的制約和影響,也反作用于它。(2)現實特征。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檔案文化存在著不同的層次,并且每一個層次都能夠反映出來不同時期由各種文化要素所連接起來的平面分布特征。與此同時,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時期的文化生態環境中,也表現出了不一樣的文化特點。另外,與其它文化門類相比較而言,檔案文化具有社會文化的共性,具有自己的獨特作用
3、檔案文化的價值
(1)檔案是一切文化的歷史沉積,具有明顯的原始特征;(2)檔案是人類實際行為的副產品,具有明顯的權威特征;(3)檔案是人類信賴的載體,具有明顯的傳承特征;(4)檔案是重現歷史和揭示未來發展規律的主要信息源泉,具有弘揚文化的特殊功能。
4、檔案文化基礎建設
(1)以檔案價值觀為核心,擴大檔案文化的社會影響;(2)建設能夠適應檔案價值發揮的管理與服務機制;(3)豐富檔案載體數量;4)集中檔案信息資源;(5)優化檔案管理手段;(6)提升檔案人員素養;(7)運用市場化方式開發檔案信息。
5、檔案文化體系
檔案文化是圍繞檔案而產生的文化現象,檔案文化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不是檔案與文化的簡單疊加。要加強檔案文化建設,就要打破過去所沿用的思維定勢,從社會和歷史的整體利益高度對檔案文化進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夠從研究中找到檔案文化形成的主導意識形態的線索,才能更好地發揮檔案文化的公共服務作用和功能。
三、檔案與文化建設的思考
以下筆者從要把檔案轉化為文化產品、要為文化建設提供檔案、要為文化建立檔案、要建設檔案文化四點出發,對檔案與文化建設的研究進行了思考。
1、要把檔案轉化為文化產品
這講的是既要通過采用新興的、覆蓋面廣泛、受眾較多的文化形式,把檔案轉化為影響更加廣泛的、大眾或流行形式的傳得開的文化產品,又要把檔案產品打造成文化精品留下來。檔案文化產品種類:(1)再現歷史;諸如閱覽服務、文件匯編、檔案展覽等;(2)社會文化傳播;諸如社會文化的專題介紹,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傳播等;包括大事記、專題概要、年鑒等;(3)綜合研究產品;諸如檔案研究產品、多媒體產品等;(4)檔案市場化產品。當前,檔案的內容浩如煙海,并且又收藏于檔案館室之中,這樣給人民大眾利用檔案接收教育的機會就很少了,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工作人員對檔案進行篩選、提煉、加工為其它的各種形式,從而讓更多的人得到檔案知識的教育和熏陶。由于我國傳統的文化傳播形式和新興的大眾傳播形式在效果上差異很大,因此我們要積極運用新興的、受眾廣泛的傳播形式(如:電視、互聯網和網絡視頻等)來制作檔案文化產品。另外,除過要把檔案轉化為大眾文化產品之外,還要把檔案產品打造成文化精品, 如通過編輯出版檔案圖書、檔案報刊、舉辦展覽等文化形式來打造出具有檔案特色的文化精品來。
2、要為文化建設提供檔案
這就是說要為各種文化活動、文化創作在內的各項文化建設提供檔案。在各項文化建設中(如電視、電影、小說、戲劇、論著編寫、文化設施的建設、古城重建、古跡遺址恢復、大型文化活動的開展等),都需要從具有豐富文化營養的檔案中吸取智慧、獲得靈感、找尋素材、強化形象。如電視劇《恰同學少年》、電影《大轉折》、山東臺兒莊古城的重建、圓明園遺址的恢復、國慶60周年群眾游行活動等都大量查閱和運用了檔案,也都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和成功?,F今,我國的文化建設活動中利用檔案和檔案被應用的地方逐漸增多,特別是一些過去我們不常見和想不到的新的形式的文化活動也漸漸運用檔案,我們檔案工作者一定要看到這種新的趨勢,與時俱進,積極主動為新形式文化活動提供檔案服務,擴大和延伸檔案的利用范圍和領域,不斷豐富檔案利用成果
3、要為文化建立檔案
這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作為檔案人員,我們要積極主動地幫助文化建設者在各項文化建設中建立檔案。當前,有一些文化建設者已經意識到建立檔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都主動把文化活動、文藝創作形成各種記錄,留了下來,保存起來,然而,還有一些文化建設者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建檔的重要性,沒有自覺起來保存檔案,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作為檔案人員,我們要擔起自己的檔案職責,積極主動宣傳建檔的必要重要性,主動把文化活動中形成的各種內容,對后人有參考價值的東西以及音像、電子、紙質等載體分門類建立檔案保存起來,為今天的文化建設留下憑證和記錄,也為將來的文化留下參考的依據;二是檔案人員要主動記錄即將消失的各種文化現象,為“瀕危文化”建立檔案。當前,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各個方面的發展大潮迭起,很多文化現象已經消失或者瀕于消失,因此,作為檔案人員,我們為“瀕危文化”建立檔案至關重要。
4、要建設檔案文化
即要建設我們檔案系統的行業文化。近些年來,全國很多地方的檔案部門都在搞檔案系統的辯論比賽、演唱演講比賽、檔案知識競賽、書法攝影比賽等群眾性檔案文化活動,這些活動中有一些還通過電視轉播成電視節目,向社會大眾傳播,成為了社會大眾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有的還通過電視劇、話劇等形式宣傳參賽者(檔案工作者)。宣傳檔案工作的知識、意義、檔案人員的先進事跡和精神等都屬于我們檔案系統的行業文化,這種行業文化不僅能夠提高我們檔案工作者的凝聚力、鼓舞斗志,還可以和宣傳文化部門聯合,借助公共媒體,向社會大眾傳播檔案文化知識,進而提高社會大眾的檔案意識。
參考文獻:
[1]楊冬權,談檔案與文化建設-在2012年全國檔案工作者年會上的講話,中國檔案,2012.
[2]任漢中,檔案文化:一個十分糾結的論題-淺述檔案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檔案管理,2012.02.
[3]葛寶臣,對加強檔案文化建設之我見,黑龍江史志,2012.13.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云南黨的生活,2012.11.
[5]高思遠,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存在之我見,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03.
[6]郝慶東,淺談檔案文化建設,蘭臺世界,2012.S4.
[7]劉曉慧,文化元素對我國出口圖書的影響,企業導報,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