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趙洪興
摘 ?要:中國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點,武術就是其中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體現的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人們對武術的了解往往是通過影視劇與武俠小說,武俠小說承載著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內涵。文章作者結合現代社會,結合新媒體時代背景,主要以當下非常流行的網絡武俠小說為研究對象,論述了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網絡武俠小說的特征與內涵。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網絡武俠小說;特征;內涵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01
前言:
武俠是華人世界的一種特有流行文化形式,現如今生活在信息時代的我們,采用觀看網絡武俠小說來了解武俠小說。武俠小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子孫,在武俠小說盛行的時代,每個人都懷有武俠情懷,渴望能夠穿越時空,效仿小說中的角色,成為一代受人景仰的俠客義士,上演一場震爍古今的傳奇故事。下面作者講解了在當代網絡武俠小說與傳統武俠小說有哪些區別,它的特征與內涵的具體體現。
一、網絡武俠小說與傳統武俠小說的區別
(一)語言上的區別
當然時間上的不同是網絡與傳統武俠小說最顯而易見的區別,時代不同二者的語言自然就存在著差異。網絡武俠小說是當下信息網絡時代最為流行的一種娛樂方式,它采用的是現代語言,加入了一些當代網絡流行用語,語言通俗易懂;傳統武俠小說從時間上要追溯到民國時期,那時候的武俠小說語言以傳統的文言文為主,隨后的新文化運動提倡使用類似于現代語言的白話文。
(二)內容上的區別
當代網絡武俠小說在內容上仍然描寫主人公行俠仗義、大公無私的傳奇故事,這是武俠小說固定不變的創作模式與故事情節主線。除了繼承傳統武俠小說固有的內容之外,將主人公刻畫為可以穿越古今的傳奇人物,主人公的形象不只是單純地限制為傳統的古代劍指蒼穹,漂泊在外的俠客或者武林門派的習武之人,故事內容也不局限于江湖武林門派紛爭,更多的是主人公由于某種意外原因穿越重生,主角可以是現代人穿越到古代,在古代經歷了離奇曲折的經歷,具有現代流行的穿越和玄幻色彩[1]。
二、網絡武俠小說的特征
(一)創作更加自由化,想象空間更加廣闊
網絡武俠小說是以互聯網作為創作發表平臺,互聯網承載了各種形式多樣的思想文化,人們可以在不違反道德法律的條件下,在網絡上自由發表言論,網絡網絡武俠小說也是如此,也可以自由地在網絡上創作發表。它不受時間和空間地點的限制,只要面前有一臺電腦,作者就可以隨心所欲發揮想象進行創作?;ヂ摼W各種素材為創作者帶來了創作靈感,自從小說這種藝術形式在網絡平臺上出現,涌現出了一批專門從事網絡小說的自由撰稿人寫手。其實無論是網絡武俠小說,還是哪種藝術形式,都離不開生活?,F實生活中的某一情景,就會激發作者的聯想,在此情景之上,作者自由發揮,天馬行空。
(二)內容更加形象多樣化,更加具有吸引讀者的魅力
的確在內容上,網絡武俠小說加入了現代小說創作的玄幻穿越元素。在現今的網絡武俠小說中,主人公多為現代人,他們可以是市井布衣,流氓地痞,也可以是商業大亨家庭的千金公主與風流倜儻的公子,被作者描繪成從小具有常人所不具備的超能力,或者他們是某個武林門派的后代,為了完成家族使命,陰差陽錯穿越到古代,完成了從古代到現代的角色轉變。這種創作內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中“人劍合一”,武林紛爭,江湖恩怨的內容固有模式,以現代化的武俠小說創作手法,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吸引更多的讀者,獲得了大批粉絲的青睞。
(三)競爭力更加激烈,更加商業化
互聯網的興起發展,為網絡武俠小說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越來越多的文學小說的建立,使網絡武俠小說開始成為網絡小說的主流,也逐漸成為網絡小說中最商業化的一個文學分支[2]。越來越多的自由網絡小說寫手與網站建立合作關系,其實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今天,從數量來講網絡武俠小說著作并不匱乏,而是從質量上來講,缺乏優秀的作品,在琳瑯滿目的網絡武俠小說市場中誰的作品受歡迎,就會拔得頭籌,為作者與網站帶來經濟效益。
三、網絡武俠小說的內涵
任何文學藝術的創作都來源于生活,是作者對生活的所思所想,對社會發展變化的真實寫照[3]。網絡武俠小說中的穿越架空歷史,主人公具有超凡的能力,能夠飛檐走壁,行走自如,輕而易舉地完成一件事情。這正是現如今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生活壓力巨大,渴望自由的體現,夢想像主人公一樣快速完成一件事情,不再為繁多的工作任務所牽絆,為了生存而奔波勞累。故事情節中的恩怨廝殺,武林江湖紛爭,主角在使命與愛情之中拼死掙扎,這些都是當今復雜的人際關系,金錢交易,以及人們期待自由民主的愛情婚姻的體現。
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武俠小說與傳統武俠小說的區別體現在語言與內容上的區別,其特征體現在創作更加自由化,想象空間更加廣闊,內容更加形象具體化,更加具有吸引讀者的魅力,競爭力更加激烈,更加商業化。它折射出當今人們對生活節奏加快,對生活壓力的一種釋放,對復雜人際關系與愛情婚姻出現危機的批判。
參考文獻:
[1]梁澤方. 文學作品衰落中如何找尋責任擔當[J]. 重慶社會科學,2013,07:72-74.
[2]南長森,盧鑫. 融合、轉型、變革、升級:2014年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發展評騭[J]. 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76-85.
[3]杜建華. “微”時代:表現、特征及傳統媒體的著力點——以紙媒體為例[J]. 新聞大學,2015,02: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