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媚
要了解一個城市,我喜歡去兩個地方。一個是菜市,一個是書店。菜市是最能進入當地生活的地方,而書店,能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與精神。換句話說,通過菜市了解肉體,通過書店,碰撞靈魂。
第一次到貴陽的時候,只停留了一晚。住在市中心,晚上出來逛逛。發現酒店的隔壁是一幢老建筑,便逛了過去。在老建筑外掛的牌子上寫著“達德書院”,進到里面就是傳統的中式小院,木質老樓,簡樸的明清風格,院中石階上,除了桂樹與盆花,還有些竹椅。顯然是喝茶的好地方。我還驚訝地發現,左手邊的樹影之后,那燈光閃爍的地方,是一家書店。
書店的牌子是“悅讀時光”。
書店不算大。正對院子里的,是一壁的玻璃門和玻璃窗。里面的光影與門口的光影,交相映照著,書店在夜里,有一種晶瑩之美。
平時看慣了倉庫一樣的書城,也習慣了小書店只能追求實用的“濟濟一堂”,偶爾也遇到那種設計大于實用的書店。但進到這家書店,發現,它不僅有好看的外貌,書比外貌更好。
書店是狹長形的,外面是玻璃窗,靠里面墻邊便是綿延的書架,中間因地制宜地放了書架和展臺。窗前還擺了幾張小桌,既可以讀書,也可以喝喝咖啡,喝喝茶。
燈光很好。明亮,柔和。看書正好。正是這樣的燈光,讓我站在院子,往書店里看的時候,覺得特別向往,覺得那是一個靜謐怡人的世界。
我去看架上的書。好些書都是我喜歡的,我已經有的,這書店的趣味跟我很相投。我喜歡的那些作家和作品,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書我已經擁有,但這里有另外的版本,一些新出版的,精裝的。拿在手里,厚實,但卻輕盈,感覺十分舒服。幸好我不是版本收藏者,不然要面對多大的誘惑啊。
這家人文書店的分類很好,細致,精準。常在一些書城里發現一些啼笑皆非的分類,像什么“宮廷秘史”、“成功學”之類的。讀書人中也常會講講那些書店里上錯架的笑話,比如把帕慕克的《別樣的色彩》上到美術架上的。但這里不會有這些問題。
我在書架上看到兩位朋友的書。一本極新,剛剛出來。一本是很偏門的,講治印的書。我把它們在書架上的樣子拍下來,微信給兩位朋友。果然他們都很高興,在遠方一家不知道的書店里,有著自己的書。特別是后一位朋友更加驚喜,他說,這本書是幾年前出的,印量本來不大,在市面上早已賣斷,沒想到這里還有。
相信愛書的人都對陌生的書店充滿了欲望。特別十多年前,去到一些縣城的小書店,很可能淘到一些絕版之書。
但這一次到貴陽,后面還有很多行程安排,不方便帶書。因此,我便抱著挑剔的心情看書。最后還是買了一些,有些書錯過了,就怕不好找了。
我在細細地翻書架上的書的時候,注意到書店坐著的三位年輕人。兩個男士和一位女子。他們帶著蛋糕,是來為女子過生日的。書店里坐的位置比較擠,但他們喜歡這里的氛圍。聽他們對話,他們是從事藝術設計的,都還單身,尚為愛情苦惱。
之前我聽朋友介紹,貴陽咖啡館十分興盛,這座不算大的城市,咖啡館卻有700多家,是一個宜于休閑的城市。現在正是涼爽秋夜,如果坐露天院子里,也會十分愜意。這三位年輕人卻坐在狹窄的書架之間度過生日之夜,一下子就讓我覺得,這座城市的年輕人,有些不同尋常。
在此之前,我對這座城市的文化了解并不算多。我知道這里有一些藝術家和詩人,有自己的堅持和追求。我在成都的時候,曾看過來自貴陽的一群年輕藝術家的展覽。那些作品躁動不安、不合潮流。這種不合潮流,顯出生澀,孤獨,沒有包裝,缺乏市場。但我認為,這恰是可貴之處。
以前,我跟貴陽文化上的聯系,更多的是因為《山花》雜志。這是我最喜歡的一份文學雜志,我會為他們寫一些小說。我以前并不明白,為什么國內最先鋒的文學雜志,竟然呆在貴陽這座城市。雖然嚴肅文學雜志生存都很艱難,但他們卻一直堅持了下來。
如果北京是文化中心,北京上海代表著主流文化,那貴陽無疑是非常偏遠的。這種遠離,就像俗話說“山高皇帝遠”,也帶來了一種特立獨行的可能。兩個月前,我在重慶看了來自貴陽的一群老藝術家的作品回顧展。其中有一位給我印象很深,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的那些版畫就非常不合“潮流”,很對抗。他用藝術的方式,諷刺當局的文化壓制。現在看來,仍覺得很難想象,在那個人人自危的年代,還會有這么鋒芒清晰的藝術表達。
今年四月,機緣巧合,我又到了貴陽這家小書店。這一次,對這家小書店了解得更多了。我才得知,這么人文雅致的小書店,經營得還可以,在全國書店零售嚴重萎縮的時候,這家小書店反而是賺錢的。
我跟小書店負責進書和上架的羅運芬聊天。她在這里已經呆了十幾年。二十出頭的時候,她從貴州凱里到貴陽旅游,正好看到書店在招人。她是個愛書的人,一直夢想著到書店工作,便上門打聽。應聘上了,馬上回家把職辭了,就這樣在書店呆了下來。她很謙虛,說,她選書擺書,都是一直在學習,向讀者學。如果她進了那種沒意思的“暢銷書”,一些老讀者會直接說,這降低了書店的品格。
其實很早就聽過貴陽另一家書店的大名:西西弗書店。這家先鋒書店堅持多年,現在已經把連鎖店開到好幾個城市了。兩次到貴陽我都沒機會去那兒,但從達德書院這家小書店,我已經能明白,書店和這座城市的關系。
書店和讀者互相成就,這對于愛書人來說,無疑是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有這樣的書店和讀書人,這座城市就值得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