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洪
摘 要:三類高中的生源質量差,地理基礎基本為零,而地理科學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學習地理需要多門學科的配合。我以高一新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分析、與學生單獨交流等方式,發現學生除了學習動力和興趣不足以外,還包括初中基礎知識差、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不足、不能夠聯系生活實際、學習方法不當等問題。因此結合課改理念,提出相應課堂教學改革和課堂教學模式,實驗了一學期,效果較好,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都有較大的改善。
關鍵詞:三類高中;地理學習困難問題;課堂教學模式
一、高中地理學習的問題分析
1.學生地理基礎基本為零,理解能力差
高中地理知識在初中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層次加深,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中考制度不考地理,同學們是學與不學無所謂,絕大多數學生地理基礎基本為零。而三類高中的生源質量很差,這部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差,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差,沒有地理常識,而地理學科特別是自然地理部分很抽象,學生理解困難,老師講得費勁,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在學習中顯得很被動。這樣使得同學們在進入高中之后接受高中地理知識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地理知識斷層,更增加了同學們對地理知識理解的難度。在地理教學中,相當要在空中建樓房,這是是根本不可能的。
2.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不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而學生感到地理難學,成績無法提高,這與地理學習興趣、動機和內驅力息息相關。與普通高中比較,三類高中的學生較為感性,好動,難以靜下心來學習。學生進入高中后,在各種因素的引導下,如信息化、網絡化,干擾了同學們的學習,再加上留守問題、家庭問題等,自信心嚴重不足,使整個學習的動力下降。而高中課程繁多,學生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學校又偏重于理科,這樣在同學們心里會有意識無意識的產生了一種對地理學習無所謂的想法。
3.理論聯系生活實際的能力和意識差
地理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科,課本理論知識來自于生活,同時又實用于生活,可學生沒有將知識聯系于生活的意識和習慣,地理學習顯得很枯燥,僅僅為了學習而被動的學習,不善于思考。生活中日出日落、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更替、氣候的變化、環境問題的類型和原因等等都無時無刻的反應著我們在地理課本上學到的地理知識,可同學們就是看不到,沒有形成思考的習慣,除了對書本上接受的知識外,無從考慮從生活中獲取知識。
4.學習方法存在問題
現在的學生幾乎每天都坐在教室里,機械式的接受著老師們灌輸的各門學科,每天又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想都不敢想。課外接受的信息化、網絡化,也局限于微信、QQ、游戲、電影,用于學習的少之又少。三類高中的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方法就存在很多不足,而隨著年齡的增大,很多學生更不愿更改其不良的學習習慣。
二、解決三類高中地理學習問題的對策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與生活聯系又十分緊密,所以要學好地理,教師不僅要千方百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對地理學科的把握,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聯系生活學以致用;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并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和監督。針對三類高中生源的實際情況,結合課改理念,提出一下相應課堂教學改革和課堂教學模式。
(一) 上好第一節地理課
三類高中的生源質量很差,學生的學習信心不足,學習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等存在很大問題;但剛從初中進入高中,對新環境有一定的憧憬,教師要把握和利用這一有利時期,上好第一節地理課。一方面為學生打氣,告知地理學科與生活實際的緊密關系,形成理論知識聯系生活的意識,培養善于思考的習慣;其次要讓學生知道自己中考沒考好的原因——學習方法不對,進入新的環境,就必須改變其不好的學習習慣,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學習,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最后給予學生信心,告知地理知識的簡單,同時老師與你同在。
(二)課堂教學的轉變
1.課前5分鐘
要求學生按學號順序收集《地理趣事》,如天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具有代表或特色的地理趣事,在課前給大家展示。同時,老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適當的擴展。一方面增長學生的地理視野,培養其熱愛地理、關注地理的情感;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提高其學習成就感;第三學生通過收集《地理趣事》,可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時間一長,同學們都會主動的、自覺的,更努力的學習相關知識,即積累知識又提升了他們認識的興趣,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最后,通過展示《地理趣事》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肯定和贊揚,增長其學習的信心。
2.小組評比,建立地理競爭學習環境
各班按人數和座位分成6—8個地理學習小組,各小組推選一名組長。各小組按課堂討論發言情況、作業完成情況、每次考試情況三方面的綜合成績,評優秀小組一個,優秀小組長一名,地理學習先進個人6名。半期和期末各評比一次,獲優秀的小組或個人給予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得分最少的小組要接受一定的懲罰。通過這種方法,建立學習競爭環境,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
3.充分發揮地理學科班干部優勢
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以地理課代表和地理小組長為核心,帶動全班的地理學習氣氛。作業批改方面,由課代表組織小組長批改,課代表負責批改小組長的作用,小組長批改本組組員的作業。教師只需檢查課代表的作業,并不定時進行全班抽查,監督作業批改的正常開展。課堂討論方面,由小組長組織開展討論,并控制每名同學每節課只有一次發言機會。這樣既避免了每節課回答問題都局限在那么幾個同學,盡量照顧到地理學習稍困難的學生,同時又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三)課堂教學模式
課前5分鐘—上節知識挑戰(復習)—課前預習—課本知識的講解(教師)—學生活動(問題研究)—小結—課堂作業
三、結論
地理學科的應用性和趣味性都很強,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公民的整體素質,幫助和解決同學們在地理學習中的問題是我們教師的義務,更是責任。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也要注重教師自身能力的積累。我們以高一年級為研究對象,尋找學生學習的問題,提出理論的教學模式,通過一年的實踐,在學生課堂學習的精神面貌,考試成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轉變。因此我們相信,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困難是可以消除的。
參考文獻:
[1]養成好習慣[J].初中生之友,2010年Z1期
[2]陸芷茗.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A],2010年
[3]陳大偉.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