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存在著嚴重問題,方法陳舊,課堂效率低下。將多元智能理論與大學英語寫作課堂活動設計有機結合,能夠有效改善寫作教學效果。在寫作課堂的準備階段、授課階段和評價階段分別設計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課堂活動,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提升寫作水平,并實現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多元智能;大學英語寫作;課堂活動;設計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寫作作為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方面,是高校英語教師和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課堂是寫作教學的重要環節,而課堂活動則是教學過程中體現教師教學策略和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傳統的大學英語寫作課堂活動形式較為單一且缺乏系統性,主要體現為學生寫作---教師講評,極易導致效率低下和學生厭倦,學生的綜合能力難以提高。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MI)運用于英語教育領域,進行了大量相關研究。
1 多元智能理論與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20世紀80年代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即MI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能,即語言智能、邏輯一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并將其引入教育領域,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觀由此發生根本改變。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英語寫作課堂活動體系的設計創建,更多關注的是“人”的發展而非寫作本身,在寫作課堂活動中刺激學生八種智能的參與和相互作用,使八種智能更好的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服務,同時通過相關活動實現學生智能的多元化發展。多元智能理論的主要觀點符合英語寫作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核心要求。寫作過程本身就是寫作者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內省智能、觀察智能等多方面智能共同作用和融合的過程,教師應將多種智能的培養貫穿課堂教學活動的始終,而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最終促進寫作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
2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大學英語寫作課堂活動設計方案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大學英語寫作課堂活動設計,要以活動的多元化、興趣化、系統化和情景化為原則,根據教學要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等制定活動方案。
1.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準備活動設計
大學英語寫作課堂的準備階段或熱身階段(warming-up),主要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完成授課前的興趣調動、目標明確和信息輸入任務。英語教師普遍容易忽略這一課堂環節直接進入授課環節。根據文秋芳(2014)教授提出的“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理論,為了更好地完成寫作這一語言輸出目標,教師應該設計相關環節進行語言的輸入。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分組搜集與本節課寫作主題相關的材料,在課堂授課準備階段進行分享。包括與本課內容有關的知識,詞匯,音樂,影視等。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他們的語言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和音樂智能等會得到鍛煉和提升。
2.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授課活動設計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具體目標和具體內容,選擇相應的智能種類,設計寫作課堂活動。多元智能理論關注人的全面發展,課堂活動的設計也應該實現多元化。同時,多元智能理論體現了人的智能差異性,因此,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智能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智能,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授課效率。教師可以通過測試和問卷的方式,經過統計分析得出學生的智能類型,以此為依據將學生分組,智能類型相似的學生分在一組。教師根據不同組別設計相應的課堂活動或任務。這樣每組就能夠充分發揮其智能優勢,更好地完成活動任務。
3.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評價活動設計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評價活動可以分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三種方式。教師應當將多元智能理論充分滲透于評價活動中。傳統的寫作評價一般為教師作為評判的權威,一次性給予學生作文評判結論,同時教師主要將語言問題作為批改的主要內容。多元智能理論在這一重要教學環節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多元智能理論給教師的啟示是,寫作教學評價環節同樣也應當是多元的。學生首先要對自己的文章進行自評,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自省智能,不能完成寫作后“交差”了事;學生互評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給出評價,鼓勵被評價學生與評價組進行溝通和交流,這一活動環節可以由課堂延伸到課下,經過雙方的不斷“碰撞”使作文趨于完善,這對學生的語言智能和人際交往智能產生積極作用。
3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大學英語寫作課堂活動案例
筆者所教授實驗班的寫作課程使用的教材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實用英語寫作》(第三版)。在講授第七章應用文寫作(English Practical Writing)中的第一節書信寫作(letters)時,筆者設計課堂活動如下:
在準備活動階段,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課前的相關信息輸入任務完成情況。每組學生根據本組的特長智能進行了相應準備。例如語言智能小組主要從書信的常用語進行準備;空間智能小組從英文書信的格式體例入手,繪制書信的規范框架;音樂智能小組編輯和書信相關的歌曲并進行英文處理,等等。這種準備活動設計方案取得了很好效果,例如音樂智能小組將歌曲《一封家書》進行了英譯并重新演唱并制作了音頻和PPT,使同學們在溫馨的氣氛中開始了一節課的學習。在授課階段,教師要求學生自由結對,讓每組學生給對方寫信并且要求收信人回信,書信內容要求是向對方提出請求幫自己一個忙,收信人根據情況進行回復,這樣在書信訓練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互動,培養和發揮學生的人際交往技能;在寫作評價階段,成員之間進行互評,從內容、語言等方面進行修改,并及時溝通,在協商中完善作文質量,這又是人際交往智能的體現。同時,學生對自己的書信內容進行自查自糾,積極培養學生的內省智能。最后,教師在課堂上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名人書信,在閱讀名人書信的基礎上,根據語篇中已知的信息推理作者寫信的背景與動機;根據字面意思、語篇的邏輯關系以及細節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態度,深層理解信件的寓意;并且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給名人書信寫回信。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智能。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設計大學英語寫作課堂活動,是有效改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現狀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活動的差異性、實踐性、開發性和整體性。教師需要深入開掘教材內容與多元智能理論的契合點,把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能力的全面可持續發展作為最終目標,打造優質高效的大學英語寫作課堂。
參考文獻
1.Renata Botwina:2010.Towards Creative Foreign Language: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in Use[J].(1):13-18.
2.陳千.2008.多元智能與課堂整合[J].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3):80-81.
3.李慧芳.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多元智能理論[D].首都師范大學,2009.
4.陳杰琦.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中需澄清的三個問題[J].人民教育,2004,(22).
5.夏惠賢.多元智能理論與個性化教學[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李飛鵬(1980-),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王建成(1965-),男,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英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