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勢變更原則在我國《合同法》制定過程頗為曲折,發生過激烈的爭執,并不是所有觀點都認為情勢變更原則應該存在,但是最終還是確立。筆者研讀王利明教授《合同法研究》一書中的情勢變更原則的解讀,對此原則進行具體分析和研究。
我國最早引入了此原則是在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法》中,1999年3月15日提請九屆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合同法》又刪去了對此原則的規定,最終明確規定了情勢變更原則在《合同法解釋(二)》當中。提出反對意見的學者認為情勢變更原則主要適用于因經濟的激烈震蕩導致不公正的情況,如果這樣的情況可以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會減弱當事人在交易中避免風險的動力和承受風險及失敗的能力,因為只要涉及經濟的合同,人們就應該有承擔風險的準備,要有承受風險的能力,如果情勢變更原則能夠在合同中適用會使交易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增加,從而減低商品市場的活力也可能導致法官濫用合同的司法變更權利。以旅游合同為例,我認為這項原則是有存在的必要性。
法律對于情勢變更的適用包括,必須有情勢變更的客觀事實發生,必須發生于合同成立之后,履行之前,當事人不能預見,情事的變更不可歸責與任何一方當事人,繼續履行會使合同顯失公平。從適用上看,因不可預見的原因致使合同基礎發生變化時才適用情勢變更規則。如果是能夠預見的,市場內的經濟變化行為就不能夠適用,否則會造成新的不公平。情勢變更原則只能在合同中適用,不能適用于其他債,其設立就是為了排除不公平的現象,從維護交易秩序出發,首先盡量維持原有的合同關系變更合同內容,沒效果時再考慮解除合同。王利明書中認為情勢變更原則不宜作為債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其應主要適用于合同履行,是指導合同履行、確立相關制度的重要基礎。如果從情勢變更理論基礎來看其應以誠實信用原則為基礎,屬于誠實信用原則的具體化,如果將其作為債法的基本原則會難以理清兩者關系。
但是,在司法實踐中還是會有情勢變更認定的困難。所以應當對相關的概念進行區分。
1 商業風險與情勢變更
商業風險是指市場主體在經濟活動中,因對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分析,把握不足,造成經營失利而應承擔的正常風險。物價的降浮,幣值、匯率的漲落,市場的興衰等都是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商業風險與情勢變更均發生在合同成立生效后,合同關系消滅前,引起商業風險和情勢變更的原因可能相同。有的合同當事人可能會以正常的商業風險作為適用情勢變更的理由,以解除自己的責任,將損失轉嫁于對方。把商業風險認定為情勢變更是絕對不能夠的,商業風險是一種正常現象,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是可以預見到的,并且雙方當事人對此沒有過錯。商業風險一般是由經濟原因引起的,是可以預料的。人們在享受商業合同帶來的利益同時,必須要預料到之后可能承擔的風險。但是情勢變更是一種意外風險,在訂立合同時并不能預見,并且也是不可歸責于任何一方當事人。情勢變更是由重大的經濟事由和其他因素導致的
2 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三條對不可抗力作如下定義:“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辈豢煽沽κ怯勺匀粸暮椭卮蟮纳鐣录鸬?,并且不可抗力發生后,合同的義務不能履行。《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七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辈豢煽沽儆诜ǘǖ拿庳熓掠?,發生后債務人會依法免除民事責任。不可抗力發生后,導致合同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是絕對的。情勢變更是由意外原因引起的,發生以后合同義務可以履行只是履行后造成不公平。在旅游合同中,地震、洪水、海嘯等自然災害構成了不可抗力,履行無法繼續進行。在旅游合同的簽訂和履行過程中,還有天氣因素、身體因素等各種不確定條件會影響合同的履行,如果按照合同一旦訂立必須完全遵守,在很多情況下會產生顯失公平現象,如無法預見的政策導致提高燃油稅使機票價格暴漲,突發的疫情使合同履行困難等,所以情勢變更原則在旅游合同中的適用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情勢變更原則向來具有補充性,是合同無法正常履行需要進行救濟的最后選擇。當事人簽訂旅游服務合同時,可能對相關事由或風險進行了自由約定情勢變更則排除適用。因情勢變更發生的合同變更或者解除當事人均有變更或解除權且不以違約論,當然也不會追究違約責任。
在適用范圍上的區別:不可抗力的適用是一方不再履行或遲延履行合同且可免責。故相對方承擔了因不可抗力而產生的風險,其在后果上表現為風險承擔。不可抗力發生后,當事人只要依法取得了確切證據,履行了有關的法定義務(如通知義務,防止損失擴大的義務)則可免予承擔違約責任。情勢變更原則的運用是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其在后果上表現為分擔風險。情勢變更的適用,須由當事人向法院或仲裁機構請求,并由法院或仲裁機構裁決,其結果也可能是駁回當事人的請求,當事人仍應繼續履行合同。
我國情勢變更原則適用的一個經典的案例是張某訴飲食公司一案,張某與飲食公司簽訂承包合同,約定由張某承包該公司的一家大酒店,合同期為3年并出年承包費。但后來因為“非典”爆發使得游客大幅度的減少,酒店經營困難,其與飲食公司的承包合同因遭遇非典不可抗力而無法繼續履行,故要求解除合同。但公司無法接受張某要求解除合同的行為。
盡管飲食公司提出了優惠政策,但張某仍以“非典”是不可抗力為由,執意要求解除合同。最終,判決認定“非典”在本案中并不構成不可抗力,本案中,張某訂立合同時是為了取得大酒店的承包經營權進行經營活動進而獲利。由于至今沒有出現合同標的滅失或張某的經營行為被禁止,以及其他從根本上阻礙合同目的實現的情況,其影響程度并沒有達到只有要解除合同才能夠消除對張某不利影響的程度,雙方可以通過變更合同等讓步方式達成合同目的。
所以我認為在合同法中情勢變更原則一定有存在的必要性,它是作為“契約嚴守”的例外發展起來的,是對“契約嚴守”的修正,應限制其適用,為了保證市場交易的安全和市場秩序的穩定不能夠過分擴大更不能夠在有不可控制的情況發生時就提出解除合同免除一方責任,這樣會使另一方利益受到損害并體現不出合同法的價值所在。所以法官在判案時應對個別超過了市場風險的行為進行干預,從而保證情勢變更原則能夠起到促進法治社會發展的作用。情勢變更原則的價值即在于在情勢變更情形下,出于等價有償、公平等基本理念,使得合同雙方當事人共同分擔因意外因素造成的不可預料的合同利益的損失,旨在衡平雙方當事人的風險負擔,是公平公正原則和社會正義的體現。
參考文獻
[1]李瑜. 論情勢變更原則的借鑒與適用[D]. 北京工商大學, 2006.
[2]趙文倩. 論情勢變更規則[D]. 河北經貿大學, 2013.
[3]張建軍. 情勢變更與商業風險的比較探討[J].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 2004(2):88-91.
[4]紀思源. 試論情勢變更原則在旅游合同中適用[J]. 法制博覽旬刊, 2014(2).
[5]王利明. 合同法研究(第2卷)[M]. 中國人大, 2006.
[6]邢晶晶. 情勢變更原則運用于合同法探究[J]. 傳承, 2015(4):110-111.
作者簡介
程倪佳(1992-),女,河南,學歷碩士,法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