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民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有了大幅提升,在食品問題上,關注的重點已經從能否填飽肚子轉向食品是否干凈、安全、能否吃得放心。產品質量法的頒布就是為了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力度,明確劃分產品質量責任,將產品質量水平提升上來的同時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但從當前我國產品安全現狀來看,在利益的驅使下,仍舊有很多不法商家、商販制作、出售偽劣產品,以致近些年來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對于一些有關產品質量的爭議性問題,我國當前階段的產品質量法仍不能夠有效、徹底地解決。本文從安全的角度出發,就我國產品質量法的完善問題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安全視角;產品質量法;完善
在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有了很大的變化,產品種類和類型越來越多樣化,豐富便利人們生活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各種產品質量問題,危害人們經濟利益,乃至身體健康。比如,以假、劣充當真、優的商品;添加了防腐劑、蘇丹紅、瘦肉精以及注水肉制品、變質豆奶、有毒醬油等食品,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還給社會和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可見,為了加強監管力度,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完善產品質量法勢在必行,下面就此問題做進一步深入探討。
1 從安全的角度出發看我國產品質量法中存在的缺陷
(一)立法宗旨上未體現出產品安全方面的要求
產品質量法的立法宗旨既能反映出立法的指導思想,又能直接體現出立法者的價值取向。在我國產品質量法的第一條中就從加強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和提升產品質量水平以及明確劃分產品質量責任與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多個方面對立法宗旨進行了明確,從這點來看,我國產品質量法的涵蓋范圍似乎已經很全面,但實際上缺少了有關產品安全的內容[1]。一方面,加強度對產品質量監管力度的目的也是為了將產品安全水平提升上來;一方面,產品的不安全性是直接導致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直接原因,而且一般性的質量問題并不會對社會發展和經濟運行構成嚴重危害,引發產品責任事件的都是產品安全問題。可見,產品安全要求的缺失將對我國產品質量法立法總之的達成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二)未從保障產品安全目的出發開展產品質量監管工作
從小的方面來看,產品質量的好壞會影響到消費者與那些合法經營企業、商家、個人的權益;從大的方面來看,產品質量問題還會對我國對外形象造成一定影響[2]。在產品質量法當中雖然明確提出要對產品質量方面加強監督管理,但卻并沒有對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內容做出明確規定。事實上,可以從國家和企業兩個層面對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進行劃分,其中企業是從自身利益需求出發管理自己企業的產品質量,國家是從公共利益出發管理社會產品的質量,二者在監管目的和監管對象以及監管手段上都有明顯差異性,前者屬于微觀層面上的管理,關注的重點是產品使用性能;后者屬于宏觀層面上的管理,把產品安全性作為監管重點。縱觀我國現行的產品質量法,雖有明確條款對產品質量監督做出清晰規定,比如,產品質量檢驗必須合格;可能會對人體健康以及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工業產品必須與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相符合。但是存在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質量合格并不等同于產品安全性沒問題,兩者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關聯性。另外,質量法中并沒有將可能對人體健康與人身財產安全構成危害的工業產品范圍做明確劃分和規定,產品的安全性難以得到有效落實和保障。
(三)未對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安全義務做明確規定
與生產者、銷售者要承擔產品質量責任相對應,生產者與銷售者必須先承擔一定產品質量的義務[3]。在我國產品質量法中,對于生產者、消費者必須要承擔的產品質量義務雖有所規定,但在內容上有所缺失,而且出發點只是如何將產品質量提升上來,并不是以提高產品安全性為目的。同時,質量法中對生產者對其生產產品質量應負責任做了相應規定,但并沒有對生產者應該保證產品安全的義務做出明確規定,只是單純地從加強質量管理的角度出發對生產者所生產產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做出要求。此外,在有關銷售者產品安全質量義務中并沒有涉及產品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在產品質量法中把產品質量的責任主體歸結到銷售者身上的原因就是由于銷售者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過了產品的安全性,所以,應該在立法中對消費者產品安全義務做出相應規定,避免社會中有不安全產品流入,切實保障消費者利益。
2 安全角度出發完善我國質量法的建議
其一,產品質量問題并不是單一、獨立的,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政府在監管產品質量的時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兼顧到一部分,其中產品的使用性能應該是生產者和消費者關注的問題,對于享有管理社會職權的政府來說,應從保證產品安全的目的出發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管[4]。此外,國際社會對于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立法問題的重視程度日漸增強;當前階段我國市場經濟還不夠成熟和完善,屢屢發生由產品安全問題引發的產品質量安全事故,不僅危害消費者利益,還給國家形象帶來不利影響,阻礙了我國對外出口貿易的發展,面對這種個情況,我國也應該將產品安全貫穿于產品質量法的始終,并輔以相應制度作為保障。
其二,對于政府來說,監管產品質量是法律賦予其的職責,與市場調節不同,要緊緊圍繞產品安全開展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工作。具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政府方面在執行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的時候把產品安全作為工作核心目標,通過市場的作用力對產品使用性進行相應調節。二是將以往產品抽查的重點由是否合格變為是否安全,是否會對人體健康與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
其三,以產品安全為中心制定完善的產品質量責任制度體系,具體以針對不安全產品的召回制度和懲罰性賠償制度為例。相較于美國、日本這種立法中產品召回對象范圍比較廣泛的國家,我國從2004年開始才把汽車產品劃歸到召回范圍之內,之后在食品、藥品和家電、玩具等各個領域都有產品質量責任問題出現,但在我國屬于召回范圍內的產品種類并不是很多[5]。所以,應該從完善立法方面入手,拓展召回產品范圍,提高我國卻缺陷產品的召回反應速度。以我國實際國情來看,不可能一次性就把產品召回種類明確下來,我們可以先從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入手,逐步推進和完善產品召回種類,比如,家用電器、化妝品、藥品和醫療器械等。
3 結束語
市場經濟環境下,商品種類和商品流通渠道日漸增多,我國的對外貿易越來越頻繁以致我國當前階段實行的產品質量法暴露出很多弊端。從安全角度出發來看,現行的產品質量法中不論是在立法宗旨上,還是在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上都沒有體現出產品安全要求和保障產品安全的目的,也并未對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安全義務做出明確規定,所以,應從這幾方面入手逐漸完善產品質量法,并以產品安全為核心創建完善的產品質量責任制度體系。
參考文獻
[1]付廣路.我國產品質量立法問題研究——以我國《產品質量法》的完善為視角[D].鄭州大學,2013.
[2]劉淵.有關我國產品質量法中“產品”界定問題的研究[J].青春歲月,2013(20):372-373.
[3]吳榮.淺析我國產品質量法的完善[J].經營者,2015(3):308-308.
[4]陳璐.論我國產品缺陷認定法律制度的完善[D].湘潭大學,2012.
[5]孫倩.淺談產品質量法的完善[J].法制博覽,2014(6):113-114.
作者簡介
徐洋(1991-),女,漢族,湖北隨州人,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