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一個成熟的電影市場需要有許多種不同類型的影片共同存在和繁榮,類型電影屬于大眾文化的范疇,應最大限度地承載大眾的欲望、趣味、觀念等,以期獲得大眾的廣泛認同,在百余年的電影歷史中,有 “故事片”、“黑幫片”、“愛情片”、“科幻片”等,層出不窮。黑色幽默(Black Humor)是一種以喜劇內容表現悲劇色彩的藝術手法,對現實采取嘲笑抨擊以及自嘲的生存哲學和人生態度。尼克伯克曾舉了一個例子,通俗地解釋了這種幽默的性質。某個被判絞刑的人,在臨上絞架前,指著絞刑架故作輕松地詢問劊子手:“你肯定這玩藝結實嗎?”因此黑色幽默又被稱為“絞刑架下的幽默”。
西方的黑色幽默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美國進一步發展和繁榮,成為一支重要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 而后,黑色幽默極大地影響了電影創作,如戰爭片《陸軍野戰醫院》、《全金屬外殼》、《無主之地》,暴力片《低俗小說》、《兩桿老煙槍》、《偷搶拐騙》以及喜劇佳作《一條叫旺達的魚》等,都帶有濃厚的黑色幽默色彩。
在中國,黑色幽默于20世紀80年代從文學漸漸滲入到電影創作中。1985 年,《黑炮事件》成為中國黑色幽默電影的開山之作,打開了黑色幽默進入中國電影界的大門,之后黃建新相繼推出《站直了,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埋伏》,都帶有本土特色的黑色幽默元素,夏剛的《大撒把》,張藝謀的《活著》、《有話好好說》,張揚《愛情麻辣燙》。繼而至馮小剛開啟的賀歲喜劇的模式,拍攝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經典黑色幽默作品,如 《甲方乙方 、《大腕》、《手機》等。進入新世紀以后,寧浩以《瘋狂的石頭》掀起了一股由黑色幽默帶來的另類喜劇的風潮,相繼出現了《瘋狂的賽車》、《倔強蘿卜》、《斗牛》等帶有個性化風格的影片,產生了較大的反響。在這些電影中,荒誕滑稽與冷漠恐怖的融合,構成了黑色幽默的獨特性,這正是黑色幽默的本質,也是中國特有的黑色幽默電影的典型模式。
1 關于黑色幽默的特點
沙丹在《消費荒誕:晚近中國黑色喜劇的模式與辨析》中把黑色喜劇定義為一種依托于類型的文化模式。他借用彼·弗雷澤的觀點來說,類型和模式雖然常被混為一談,但不一定具有同軸的聯系,因為它們分別照管電影特性的不同方面 :類型專管內容,模式專管方法。“不同的模式可以開發同一個類型,不同的類型可被同一個模式激活。
美國作家Bruce Jay Friedman 在收編的《黑色幽默》一書中指出, 黑色幽默,即劇作家以意識形態的敏感度,對世界、社會乃至個人嘲諷,在荒誕與矛盾中強化喜劇性,深刻地揭露人性本質,構成其在藝術幻想中否定的存在價值。因此,黑色幽默在社會價值上質疑并挑戰意識形態文化,因其社會批判性在喜劇意義上又具有悲劇性。
修倜在《當代中國電影中的黑色幽默》指出與“幽默”相比,“黑色幽默”表現出兩個最突出的特征:首先是它雖然也具有一般幽默的“悖反性”結構,但是把這種“悖反性”推向了極致,使之成為一種不可理喻的“悖論”,由此強化了事物的荒誕性和非理性。與此相應的另一個特征是,幽默中的“黑色”成分大大加重了。這種“黑色”一方面來自事物的荒誕性和非理性所造成的無法逃脫的夢魘般的壓迫感,另一方面來自審美主體對死亡的極度冷漠。黑色幽默實質上是一種痛極而笑的逆反表現,對死亡的麻木和冷漠只是為了拉開與痛苦的距離,它以這種極端的方式傳達出生存的焦慮感和危機感,在冷漠和絕望的外表下依然潛藏著不滅的希望。
2 黑色電影類型的敘事類型
從當代語境下黑色幽默喜劇的價值取向來說,荒謬世界與瘋狂社會無疑是黑色幽默的重要特征。而其中電影敘事結構的邏輯思維與線索設計又是重中之重,首先黑色幽默喜劇尤為注重它在刻畫人物與深化主題上與傳統敘事結構不同,往往以戲劇性語言以及暗示、烘托、對比和象征技巧,將多個片段加以整合,將滑稽幽默與崇高嚴肅在時空中重疊,對故事情節的迅速展開和主題深化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諸多人物的行為動機促使各線索有邏輯地交織,并引導敘事脈絡向最終結局發展。
除了繁復的線索設計,當代語境下的黑色幽默喜劇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戲劇矛盾沖突中必須依靠“偶然性”事件來促發人物行為動作、關系發生沖突,并形成喜劇效果。在各線索的平行交叉中,偶然性事件作為戲劇矛盾與喜劇效果的關鍵情節點,為促發情節轉折的伏筆,在貫穿敘事過程的同時,猶如一張網,網絡劇中人物。瘋狂系列的巧合在應接不暇的偶然事件中頻繁出現,形成了多條線索加入敘事進程、各色人物交叉沖突、節奏緊湊的故事。
除情節“偶然性”造成的戲劇突變的常規喜劇手段外,影片中諷刺性幽默、戲仿等敘事技巧也讓故事充滿喜感。戲劇的出奇制勝超出觀眾想象。如果觀眾對戲路了若指掌,憂苦不在。如若引人發笑,也是笑其雷同,沒有超出常規范圍更不是因為有令人奇怪不可預測之事而感到喜劇效果。然而后現代意義之上的戲仿正是在觀眾認知之上,以全新的造型、鏡頭、音樂、語言等技巧對雷同進行顛覆與再創造,而這種偶然性無疑以現代社會的流行元素與時尚符號對經典進行精雕細琢,加強了電影的喜劇效果。
電影中對演員的選取至關重要,演員的成功選用和地方語言的渾然天成讓黑色幽默電影別有一番韻味。黑色幽默在語言上的革新不僅具有喜劇性,更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黑色幽默往往標新立異、突兀、滑稽,不刻意注重語言的美學傳統,而以拖沓冗長、重復含糊的語言使語義更為混亂而虛幻,喜劇性效果尤為明顯。在寧浩團體的奇思妙想中,語言技巧更是在人物本色表演中一氣呵成,以獨到人物設計標榜其電影的喜劇風格。盡管借用了俗語、廣告詞等語言技巧的對白看似極為普通,但人物語言設置與演員本身的表演極為契合,有一種渾然天成之感。
3 中西黑色幽默電影的比較
西方帶有黑色幽默風格的電影的出現,雖然和文學中黑色幽默出現時間不同,但其背景的實質是一樣的。西方人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精神信仰出現嚴重危機,上帝是否存在成為人們的困惑。二戰后的西方經濟快速繁榮起來,而傳統道德卻嚴重淪喪。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物質高度發達,社會嚴重畸形。越南戰爭的爆發,電視業的發展,使越南戰爭成為一種現場直播,然而這時候的人們才剛走出二戰的陰云。此外還有麥卡錫主義的政治迫害,根深蒂固的種族隔離促成的全民性的黑人民權運動,性別歧視導致的女性主義潮水般起伏,暴力、謀殺、強奸案件與日俱增,嬉皮士的泛濫,這時的世界充滿倒錯。西方黑色電影反映的正是這種社會思考的余音影響。
中國人傳統的審美心態多是內斂型,中規中矩,含而不露,其實這既是優長也是局限,它過于拘謹。因此,在喜劇這一形式的藝術創作上,根據國人傳統的審美心態,創作者的靈感大多來自于市井小巷,這些辛酸和悲劇反映到創作者的腦海中,依此創作出存在于社會角落的不平凡的小人物。創作者的真正意圖是通過這些表面上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與人物,讓大眾反思世界的荒誕、現實的無奈。而這些小人物的心態變化,正是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 “黑色幽默”的根源所在。 中國喜劇的本質是連接著悲劇因子的,特別在形態化的喜劇極為明顯。由于社會基層的民眾生活普遍十分艱辛,在苦悶中尋找快樂是大家普遍的共識。因此便有了小人物制造的大樂趣,小人物造就的大英雄。
與西方歷史文化、思想觀念、意識形態的不同造就了我國特有的 “黑色幽默”形式,將這種特有的 “黑色幽默”傳承下去并不斷發展,將會成為中國喜劇電影的代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