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曉娟
“信息戰爭已經開始,不管你看得見、看不見,它就在你身邊。”
這是北京思智泰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EO劉昊宇在微信上的簽名。10年之前,國內的信息安全軟件都用來防止黑客內侵,而針對抵御內部泄密、竊密的軟件公司一家都沒有,思智泰克是最早進入這片處女地的公司。在這10年里,先后有100余家公司加入到“防內鬼”的軟件開發中,但存活到今天,真正在核心技術上打通壁壘的只有思智泰克。
攻克核心技術難關
思智泰克的辦公區域是整層樓打通的,但是辦公室還很老派,門口牌子寫著“總裁辦”,一張沙發、一個茶幾、一張桌子,檔案柜和書籍圍在桌子的后面。坐在記者面前的劉昊宇樸素、務實,說起話來語速較快,激情迸發。
劉昊宇,應用數學專業背景,先后在國企、IBM、思科工作過,這使他從一開始就具備行業領先的技術視野。2006年,劉昊宇離開思科,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思智泰克。
現在來看,劉昊宇當時的產品思路有點超前了。
10年之前,商業行為的信息化還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入,當時的安全軟件都是防黑客、監控企業內部人員的上網行為,沒有專門針對“防內鬼”的安全軟件。也就是說,市場上的軟件都是“防”,沒有“守”,因為對源文件進行加密要承擔很大的責任。
而劉昊宇就是想做出一款對源數據進行加密的軟件——當時安全軟件一般是身份認證、保護數據的完整性以及對數據進行加減密,最后一種安全級別最高、實現起來最難,而思智泰克選擇的就是以數據加減密為核心、輔助前兩種技術的綜合軟件系統。
技術最難克服,而劉昊宇設想的產品設計又太理想化。
它是這樣一款軟件:適用于每一個行業的業務場景,標準版本在用戶的不同電腦系統中無縫銜接,而且用起來“無感知”,悄悄埋伏在用戶的每一臺電腦系統中。
第一個產品標準版出來之后,劉昊宇做了一個大舉動,他投入市場5000個測試版,對5000個企業進行免費跟蹤,以此來收集企業用戶的實際需求……很多在今天看來都難以克服的技術難關,劉昊宇和他的團隊硬是一步一步攻下來了,歷經千萬次的試錯、調試,最后實現了產品的標準化。
產品的標準化研發他們用了七年,在這個過程中,不停有新公司加入進來,但是沒有一家公司深耕到這一步。所以,思智泰克能夠存活下來,就在于它的技術,它以核心的加密算法技術,從數據防護出發,為企業核心機密做了一副堅固的“盾牌”。
為企業機密保駕護航
2011年,思智泰克去海爾集團競標,是唯一一家沒有商業關系的小公司。當時競標的都是國際公司,包括IBM、中軟,“我們只拿著自己的一款產品,但是我們就是非常自信,我知道這個設計理念是領先的,剛好對方看重了這一點”。劉昊宇說。
一旦啟用思智泰克ERM系統,所在電腦上的文件都會進行加密,企業員工不能以任何形式泄露其中的信息,拷貝一個標點符號都是亂碼;除此之外,這個軟件還可以在終端對企業員工的行為進行監測。從數據防護出發的產品設計,無感知的用戶體驗,使思智泰克從眾多的軟件公司中脫穎而出。
海爾之所以和思智泰克合作,也是因為當時的家電制造業競爭激勵,不乏惡性競爭。
比如,競爭對手派商業間諜進入對方的公司,一段時間后,偷走圖紙和核心數據,公司原本計劃8月份上市的產品,對方7月份就可以上市,定價還比原創要低。為了防止此類惡性事件,海爾家電集團冰箱本部首先啟用了思智泰克防泄密管理系統ERM,而冰箱事業部還在小范圍試用E RM的時候,空調部門也緊急追加采購了ERM。
本應在冰箱試用驗收后再部署ERM,考慮到惡性競爭的風險太大,空調事業部主動為思智泰克申請項目審批流程,直接啟用了思智泰克ERM防泄密系統。當年,家電市場發生了很多惡性競爭事件,但是海爾空調與冰箱研發圖紙在使用了思智泰克ERM系統之后毫發無傷。經過這個事件,海爾其他部門紛紛效仿空調事業部的做法,因為晚一天就會多一天的風險。
今天海爾集團對思智泰克ERM系統的用量很大,從海爾國家級研發中心,進一步涉及到海內外設計合作單位,都裝上了這個系統,可以說思智泰克ERM保護了海爾所有設計單位的圖紙和信息。
站在風口上
“如果只賣一個安全工具,那是一個低級的業態,我們不僅提供軟件,還提供安全管理的專家級服務。”2013年之后,劉昊宇在產品上加大了安全管理、咨詢和服務的研發投入。從首款終端數據防泄密系統“思智ERM系統”,到云文檔存儲及管理“思智ECM”,再到“思智防火墻”、“思智數據庫加密”等多項產品,思智泰克已成為國內領先的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供應商。
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現代的商業信息社會,70%的安全問題都在“內鬼”上,可以說思智泰克早在10年前就準確預測到市場的需求。劉昊宇介紹,隨著互聯網+滲透到每一個行業,企業的核心價值必然沉淀在數據上,保衛大數據或許會是信息安全行業下一個爆發點。
2016年1月15日,思智泰克在新三板掛牌上市,4月份剛剛公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去年的銷售總額約為2827萬,稅后凈利潤686萬元,今年已是連續三年凈利潤增長超過百分之百。
從購買思智泰克產品的第一個客戶萬潤化工,到海爾集團,如今已擴大至電信、能源、軍工等各個行業,一些海外企業比如泰國正大集團、日本三菱電梯、美國A.O.史密斯等,都成為他們的忠實客戶。
產品質量的過硬是穩扎穩打的結果。2012年,中國電信委托思智泰克來做他們的設計院涉密保護系統,這類企業的圖紙數據都是絕密,做完之后,中國電信并不著急驗收,而是請來總參來對系統進行破解和安全測試,結果證明,思智泰克產品系統的安全性是達到軍用先進水平的。這本來只是一個五六十萬的銷售單子,但中國電信為了確保系統安全性竟然花去近百萬請專業機構評測,這也說明了核心數據對于企業的重要性。
劉昊宇坦言,當時還真是捏了一把汗,直到對方驗收了才放下心來,事后看來這是好事,相當于對方為自己的產品做了一次頂級水平的測試。
劉昊宇強調:“如果企業沉淀在數據上的核心機密價值1個億,那么就有必要花100萬來保護這個數據,但是現在很多企業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般來說,很多企業都會有財務軟件系統,但是商業機密防泄密的保護系統,只有個別企業才會安裝。”事實上,對于設計類、文化創意類、高精尖技術類的企業以及中小企業的財務系統,都有必要對自身的核心數據進行保護。
“如果不從根本上重視信息安全,那么互聯網+帶來的不僅僅是發展,也很可能是災難。”
他介紹,信息安全的市場容量應該占到整個信息化的5%,現在上萬億的信息化市場中,每年幾百億的產值顯然差得很遠。目前,整個行業的風口才剛剛開始,國家對網絡信息安全戰爭也是近幾年才重視起來,從軍工、政府到企事業,都已經步入信息安全戰爭的風口上。可以說,未來很大一部分競爭已經不是之前的原始產品等,而是企業核心信息的價值。
就像劉昊宇所說的“信息戰爭已經開始,不管你看得見、看不見,它就在你身邊”。思智泰克無疑已經占據了信息戰爭的高地。10年前,他們就站在了風口,現在風終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