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按照ESP進行了實際教學實踐后,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各個教學模塊的結果以及最后考試的分數。來檢測這次教學項目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
關鍵詞:ESP;英語演講;行業交流;綜合能力
ESP全稱是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譯為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是以英語為平臺的方式,學習一本專門學科,或者供于專門學科的英語交流和學習。專業內交流包括了專業術語、技術等的交流。具備基礎的聽說讀寫技能,再有專業術語等的支持,就能和國內外行業人士進行交流,看懂行業內技術文章,確實是我以ESP設置藝術設計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我把藝術設計專業英語課程設計分成了三個大塊。分別是藝術設計文章精講、課后練習、英文演講。
至我第一次上藝術設計專業英語這門課程已經四年了。我所教學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絕大部分英語基礎都不是很好,這可以從歷屆學生高考成績和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窺見一斑。熟人皆知,若不喜歡便沒有動力。如何在這種基礎上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便是很有挑戰的一件事了。大學生對于藝術設計專業英語這門課的誤區就是認為和外語學院開設的大學英語性質一致,是重復的內容,上課的興趣不大。我需要給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提高這門課的興趣。從興趣下手,以真正學到知識為目的。我精選了十篇《藝術設計專業英語》這本書上的專業文章精講,主題都和設計專業息息相關,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也能體味到行業內大師的事跡和技術介紹。在精講的過程中,我采取先讓學生自行閱讀英語文章和譯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回顧曾經學習過的英語語法、單詞等,讓學生在能力范圍內最大程度的了解文章的內容。然后老師開始進行文章精講,向學生提問。學生認真預習的話就能有一定自信,這是學習一門語言最重要的基礎,建立自信,建立興趣。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認真學習并和老師進行互動。從對于學生上課的觀察和課后的了解,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還是有的,也很認真的聽老師上課。
進行英語演講是我設置這門課的特色。根據演講的基本概念,我按照難易程度、綜合工作復雜度設置了三個題目,讓學生進行英語演講,并且為了提高英語演講的重要性,每次演講滿分為10分,30分滿分計入最終期末總分。第一次演講主題為向同學和老師介紹自己。這個題目是三次演講中最簡單的,目的也明確,讓學生適應英語演講這考試方式。給學生20分鐘時間完成一篇英語演講稿,稿件需包含的內容有1. Name;2. Home Town (Where do you come from?);3. The reason why you choose Art Design as your major.;4. What is your dream job in the future? Why?; Hobby。這次是第一次演講(公開場合)要提高學生積極性和適應這種考察方式,所以對于演講稿的要求不高,只需要把上述問題用英語回答,并且串成一篇文章就可以了。最終演講的方式我鼓勵學生進行脫稿演講,但是幾乎所有的學生采取的演講方式為照讀式演講,即使如此也有一部分學生念不通順,演講稿中也存在大量的語法問題,學生的英語基礎確實有很大的問題。這就需要不斷的在精講部分中去鞏固英語基礎知識。總的說來,第一次的英語演講大家的參與積極性還是很高,很配合老師的工作。第二次的演講主題是介紹自己三幅藝術作品,學生把專業課上滿意度最高的作品拿出來和同學分享,用英語介紹是如何制作的,表達的主題是什么等問題。比起第一次演講,難度增加。基于學生的興趣和成就,向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寫演講稿會有效果一些。從最后完成效果來看,演講稿的質量比起第一次大幅度提升,兩周準備時間,最后演講效果也好得多,雖然只有一個同學做了脫稿演講,但是其他做照讀式演講的學生發音標準度提高了,也逐步適應了這種考察方式。第三次演講是難度系數最高的一次,演講主題是介紹賦予自己靈感的藝術家。學生需要調研藝術家的生平,著名作品,對著名作品進行分析和介紹,做英語PPT,寫英文演講稿,用英文做演講,脫稿演講有加分。最后一次演講對學生是一次綜合訓練。考察其用英語做調研的能力、做英語PPT和寫英語文章的能力,同時需要背誦演講稿。最后由三分之一的學生進行了脫稿演講。PPT和演講稿都做得很認真,看得出來學生在這個項目上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也學習到了很多知識。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為了培訓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鑒于設備有限,聽的培訓能力亟待開發。說的能力在英語演講上有所考驗,寫和讀的綜合考驗就放在的期末考試題目上了。期末考試題型為專業術語英漢互譯、專業文章句子英漢互譯、一篇150字短文寫作和一篇300字文章寫作。從整體回答水平來看,學生回答狀況良好,從卷面看,占80-89分數段的人數最多,且沒有不及格的人,說明學生對課堂上知識的掌握普遍較好,但是沒有90分以上學生,說明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靈活運用的能力還比較欠缺。作為老師,需要反思為什么學生只能接受原始的信息和知識但是轉換成自己的知識就有困難。為什么不能靈活去理解題意。在后續的教學工作中,需要改進的是進一步加強備課的重點,探索更多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把課程上得生動有趣,讓更多學生能積極參與進上課的學習和互動中來。試題的寫作部分反映出了學生的部分問題,即模板套用。市面上流行的萬能模板有部分同學在考試時借以使用,這會使得這些文章看起來千篇一律,沒有自己的特色。這是一種快速但不好的應付考試的學習方法,需要糾正學生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
本課程設計了精讀精講、課后作業、英語演講、期末卷面考試四個部分。期末考試用于檢驗精讀精講和課后作業的教學效果。從演講來看,第一次的演講成績(滿分十分)大部分學生都是4-6分階段,第二次5-7分階段,有同學開始在第二次演講嘗試脫稿演講。第三次有4位學生嘗試脫稿演講,分數持平5-7分。從分數的晉升和脫稿的嘗試可以看出學生的努力和進步,但是仍舊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揮。期末卷面成績考查了學生上課的態度和水平。認真聽講的同學最終的卷面成績都不錯,基本能反映上課時候的學習情況。一門專業英語課并不能持續地、長期有效地拔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學生需要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不斷地學習英語,研讀專業文章,才能使得英語在專業道路上幫助更多。
參考文獻
[1] Esp-world.info, Hewings, M. 2002. A history of ESP through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 Antlab.sci.waseda.ac.jp, Laurence Anthony.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What does it mean? Why is it different?
[3] Iteslj.org, Kristen Gatehouse. Key Issue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作者簡介
劉靚(1985-),女,四川省綿陽市(籍貫),現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數字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