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炫升
摘 要:在企業的管理中,能否激發員工最大的工作熱情,對公司的收益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可以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引進“員工參與”的概念,以提高員工的熱情和效率。同時,為了使員工參與得到更好地運用在企業的日常管理,類比委托代理理論,提出了優化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員工參與;委托代理;工作效率
Abstract:It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companys earnings when the managers can stimulate the staffs biggest enthusiasm. S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employee involv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employees enthusiasm and efficiency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get better use to make employee involvement in the day-to-day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help of the principal agent theory, the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Employee involvement Principal agent theory Work efficiency
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主要存在著管理者和員工兩種分類,類比委托代理理論,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就形成了委托代理關系。管理者對企業進行管理,是委托人;員工負責企業基本的生產并取得報酬,是代理人。而管理者往往由于缺少專業知識,對日常生產的水平、成本等信息的了解遠遠落后于員工,也就是“信息不對稱”[1],從而引起了很多問題。本文借助經典委托代理模型,提出了優化員工參與的建議及對策。
1.相關理論
1.1 員工參與
“員工參與”一詞的出現最早源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麥格雷戈最早將員工參與管理定義為:為發揮員工所有的能力,并為鼓勵員工對組織成功地做更多的努力而設計的一種參與過程。
國外學者對員工參與管理的定義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一是從過程方面,強調員工參與是員工介入企業管理并影響管理行為的過程。二是從授權方面,強調的重點是在從上至下地向員工授權。三是從交流方面,參與通常還被定義為關于傳統的管理范圍內的共同決策,因此,員工參與是員工在管理的主要領域和日常工作任務的合作方面的交流[2]。
1.2 委托代理
所謂委托代理關系,就是一種契約關系。通過這一契約,一個人(委托人)受權給另一個人(代理人)為委托人的利益從事某項活動[3]。委托人授予代理人相當大的自主決策權,而委托人很難監控代理人的活動。委托代理關系了現代市場經濟中大量地表現為股份公司中資產的所有者和企業經營決策者(董事會或總經理)之間的關系,同時它也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組織和合作性活動中[4]。
委托代理關系的目的是追求分工效果和規模效果。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存在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對稱,會導致代理成本的產生。為了減少委托代理關系帶來的效率損失,降低代理成本,經濟學家們進一步發展了委托代理理論,該理論有兩種研究方法:一種是實證研究,稱為“代理成本理論”,其特點是憑借直覺,側重于分析簽訂契約和控制社會因素;另一種是規范研究,又叫“委托人-代理人理論”,其特點是通過使用數學模型來探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激勵機制和風險分配機制。這兩種方法相互補充促進,本質上都致力于發展一種合約理論,旨在使受自我利益驅動的代理人能以委托人的效用目標為準則,使代理人成本最小化[5]。
1.2.1委托代理基本假設
(1)參與的各個利益相關者都是理性的
經典委托代理模型中企業的股東和管理層都是以“經濟人”為假設前提,認為每個經濟行為主體都是理性的,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信息是不對稱的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主要是代理人掌握著企業生產經營的信息要比委托人更加全面和細致。
(3)契約不完備
根據契約理論,企業是替代市場的一系列契約的組合,而企業所面對的很多不確定性決定了契約安排只能是一種相對于市場而言更不完備的契約。
(4)激勵不相容
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具有自利性質的經濟人,有各自不同的偏好,追求的是各自效用最大化,在效用函數不一致的情況下,兩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在所難免,行為動機難以統一,激勵也不能相容。
(5)代理成本的存在
代理問題的存在使得委托代理關系中存在著正的代理成本,包括委托人的監督成本、代理人的選聘費用、對代理人的激勵成本、代理人的保證成本以及剩余損失等。
2.一般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一般的企業中,企業管理層和員工就像典型的委托代理關系。根據經典的委托代理理論,可以得出一般企業的管理問題:
(1)代理人(員工)的行為不能為委托人(管理層)所完全察覺,而代理人(員工)也不能全面地掌握委托人(管理層)的所有信息和知識。
(2)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企業管理層只能通過一些看得見的指標來考察員工的努力水平,而且這些指標的真實性管理層有時也不完全知情。這就會造成企業管理層一些急功近利的行為,同時也導致了員工片面追求這些指標的短期行為,從而加劇了企業治理中企業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不穩定關系。
(3)代理成本的確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管理層對于員工的工資、福利和激勵等等方面支出構成了這種委托代理關系的代理成本,而管理層在制定各種薪酬的過程中,不一定完全了解員工的工作,因此,對于員工來說,努力得不到應有的報酬,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從而影響效率。
3.對策和建議
員工參與管理至少具有兩個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是將若干相關的信息揭示和顯露出來,有助于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有關信息的擴散和傳播,至少使管理層和員工有一個大體一致的信息。二是員工的努力水平除了員工本人的主觀努力愿望外,管理者應該站在委托人的角度去激勵廣大員工努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只有管理層和員工一起進行企業的管理,才能使得雙方達成一致,創造出更大的利潤。
(1)通過宣傳導向,轉換觀念,加強對員工參與管理的重要性的認識,明確員工參與的地位
當前員工參與管理所面臨的困境,主要在于管理者不愿意轉換觀念,不愿讓員工自己行使自己的權力,而員工參與決策過程,有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同時也增加了員工對決策的認同,能夠更切實的將決策貫徹執行下去。因此,應該大力宣傳員工參與管理的重要性,使員工參與管理的觀念深入人心,實現更大的民主。
(2)通過適當授權,創造各種良好的機會,把握好員工參與管理的度
①賦予員工與其職責相適應的決策權和行動權之后,不必要過分監督他們的行為,過度嚴密的督導將使下屬喪失創造力與想象力,甚至內心產生反感情緒;②將完成本職工作所需要的權利賦予員工,幫助他們更順利完成工作;③權利下放后,不要事無巨細一一過問,只需靠制度規范和不定期抽查。管理者還要敢于充分授權,給予員工更大的權利和自主空間,可以讓員工制定彈性的工作計劃,自己來安排完成目標的時間和方式,并可以在一定程度內進行目標調整,從而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性。
(3)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靈活采用或創造各種不同的員工參與管理形式
許多企業實施員工參與管理時,并沒有對員工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一刀切地對所有的人采用同樣的員工參與管理方式,結果適得其反,因此,員工參與企業事務的形式要求多樣性。
(4)廣開渠道,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增加企業決策 經營財務等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如果員工無法獲取足夠的信息量,那么員工參與將是一句空話。因此,要實現員工參與管理,必然要廣開渠道,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增加企業決策、經營、財務等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參考文獻
[1]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397 – 441
[2]李志、謝國洪. 《企業員工參與管理研究綜述》,管理科學文摘,2007.3
[3]楊小凱、黃有光.《專業化與經濟組織》,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4]周其仁.《市場里的企業:一個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的特別和約》,經濟研究,1996(2)
[5]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聯書店,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