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研究發現,在中國人口總量繼續增長的表象下,人口再生產模式已呈現萎縮型。中國今后生育政策的調整應從中國低生育率下人口內在負增長的基本國情出發,而人口決策也必須尊重中國人口發展和再生產的內在規律。
關鍵詞:更替水平;人口負增長
1 引言
人口再生產是由出生和死亡決定的人口不斷更替過程。計劃生育政策實施30多年以來中國人口再生產的縮減態勢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從現行主要人口統計指標的中的總量指標和自然增長率指標來看這種趨勢似乎并不明顯。《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顯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相比,中國大陸地區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率為0.57%。Mai(2013)對于上述人口表面性增長與實際人口縮減的矛盾現象進行了充分揭示:即當前仍然持續增長的人口數量是中國長期以來人口增長的物理性勢能所積淀起來的,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那么,進入21世紀,中國人口再生產形勢如何? 人口縮減的內在發展趨勢是否進一步加劇? 本文利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以Lotka穩定人口模型為理論基礎計算、分析2010 年中國的人口再生產態勢,以把握當前中國人口發展的內在趨勢,為調整與完善相關政策提供方向。
2 中國人口負增長態勢分析
1.中國人口粗再生產率與凈再生產率均低于1,呈現萎縮的人口再生產
根據六普數據測算,中國人口粗再生產率為0.5338,凈再生產率為0.5332。凈再生產率考慮了一代婦女從進入生育年齡到育齡期結束這一時期的死亡因素,因而它較粗再生產率具有更為確切地反映人口的再生產率水平。NRR<1說明進入生育期的女兒一代人數少于母親一代人數,人口再生產規模趨于縮小。
2.初婚年齡不斷提高,平均世代間隔持續擴大
母女兩代之間的間隔時間即平均世代間隔T的長短,從人口再生產率對人口總量規模的影響來看,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根據六普數據測算,中國大陸地區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為24.9596歲,結合平均世代間隔為28.41歲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婦女平均在54歲時才會有外孫女,壽命在82歲以下時也可能還見不到重外孫女,同時存在的只有三代人。
計劃生育政策在降低中國女性初婚年齡的同時,也使得中國人口的再生產水平隨著計劃生育所帶來的晚育趨勢而逐步降低。
3.人口自然增長為正的表象下內在增長率已經趨向于零
根據穩定人口模型,如果一個人口按照一定的年齡別生育率和年齡別死亡率不斷地重復下去,就會形成一個穩定人口,總人口數和男、女人口數都是按照一個固定的自然增長r( Intrinsic Rate of Natural Increase)增加或減少。
=-2.2%,表明中國
人口的再生產趨勢趨于縮減,這是消除了人口年齡影響后的自然增長率。
4.全國與分省總和生育率顯著低于更替水平
生育更替水平是指一代婦女所生育的女孩在人數規模上對母親一代所能實現的更替水平。生育更替水平有兩種衡量標志:
一是用凈再生產率衡量更替水平,即凈再生產率NRR為1時,即稱為實現了生育更替水平;二是用總和生育率(TFR)衡量更替水平。由于中國出生性別比的失衡,中國生育更替水平與國際通用水平TFR=2.1會存在一定的差距。以下將根據平均世代間隔數據T,女嬰活到母親年齡的平均存活率,并結合最新性別比數據測算出的對于中國人口的實際生育更替水平進行測算:
總和生育率與人口凈再生產率有著線性關系,即:
設人口凈再生產率,凈再生產率NRR為1時,即稱為實現了生育更替水平。根據未經調整過的人口普查數據為基準的出生性別比測算結果,取 為女嬰活到母親年齡的平均存活率(),在無人口擾動的情況下較為穩定,取為0.998269155。調整后的生育更替水平應為:
2.2159
在中國現行人口普查制度下,對于女性出生人口的漏報遠高于男性人口,這也使得基于未修正的人口數據的出生性別比存在被低估的可能,將直接影響TFR數據的水平。以出生人口隊列分析為基礎對NBS數據的測算結果得出2006-2010年間的中國人口出生性別比應為119.1(Yong Cai,2013),因此:
2.1948
因此,根據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水平測算的實際生育更替水平為區間值[2.195,2.216],高于國際上公認水平2.1。2010年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18,各省、市、自治區總和生育率也均低于[2.195,2.216]這一生育更替水平區間。
4 結論與討論
中國在短時間內走過了歐洲上百年時間才完成的人口轉變歷程,與經濟迅速騰飛相對應的是“人口紅利”漸行漸遠之后中國人口內在自然增長率已低于-20‰,人口凈再生產率接近 0.5,平均世代間隔已突破28年,主要指標測算結果一致呈現中國人口已呈現萎縮型再生產模式和 “晚育少生”的生育特征。中國目前的人口增長是由于人口年齡結構導致出生數還略大于死亡數,而不是每對夫婦生育數太多,中國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已遠遠低于經過調整測算過的更替水平區間[2.195,2.216],年齡結構老化已非常嚴重。
因此,針對中國人口生育政策的反思與調整刻不容緩。如果我們還沉浸在中國人口絕對數量上增長的假象中,對于中國人口負增長慣性的本質認識不足,一旦錯過人口政策調整的最佳時期,中國人口將會進入負增長的快車道,負增長的態勢將無法扭轉。到那時再進行人口政策的調整其代價和成本將遠遠高于現在。中國人口政策的調整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Yong Cai. 2013. “Chinas New Demographic Reality: Learning from the 2010 Census ”. Pol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39(3): 371–396
[2]Yinhua Mai,Xiujian Peng,Wei Chen. HOW FAST IS THE POPULATION AGEING IN CHINA?[J]. Asian Population Studies,2013,92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 1 號),2011-4-28.
[4]國家人口發展戰略課題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國人口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宋嘉楠(1993-),男,河南開封人,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