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立永
安科生物的并購更多體現的是實用主義精神。
“你有沒有統計過每年凈利增長都在20%以上的同年創業板上市公司有幾家?”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安科生物董事長宋禮華反問道。他表示安科生物“就是其中之一。”
數據顯示,同年上市的創業板公司能夠保持利潤增長的也只有十家。接下來便是一連串的疑問:是什么促使安科生物在七年的長跑中取得優異成績?未來安科生物還能依靠原有業務嗎?公司在新業務領域如何發展?
“再做二十年”
連續七年的業績上漲由何而來?宋禮華將其歸結于兩個方面:一是市場,二是產品。
“安科生物的產品,市場還沒有到飽和的程度,競爭很激烈,但市場空間還是有的。這幾年,我們開發的品種比較多樣,東方不亮西方亮,有時候某一個品種受到不定因素的影響,但是其他品種的市場又可以打開了。這幾年生產激素增長得比較快,這個產品的市場空間還很大,還能再做十幾年甚至20年。”宋禮華對《英才》記者解釋說。
最新的年度報告也可以印證宋禮華的解釋。
2015年安科生物生長激素銷售收入達1.99 億元,同比增30%,增長勢頭良好。隨著產品繼續在全國推廣及渠道下沉,未來3 年有望保持25%以上增速。水針劑正在補充材料,預計將在2016上半年再次申報,年底前有望獲批,并于2017上半年上市銷售。
相比之下干擾素的表現要比往年稍弱。2015年公司干擾素制劑增速為7.3%(2014 年增長34%),主要受國內干擾素市場相對飽和,增長放緩影響。
國內干擾素生產商眾多,競爭激烈,產品降價壓力較大。特別是普通干擾素針劑幾乎無增長,但干擾素外用劑型由于使用方便、競爭廠家相對較少,銷售增長較快。
除了自身在生物制藥方面品種的衍生外,安科生物還積極通過外延方式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
“企業能夠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外延式的發展也一直沒放松。”宋禮華補充說。
2015年公司并購上海蘇豪逸明制藥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這家公司主要從事各種多肽類原料藥的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多肽類原料藥及客戶肽。蘇豪逸明2013、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7075.82萬元、5306.41萬元。
“我跟他們也沒有太多的要求,每年的目標是增長20%。他們也都做到了。”宋禮華用穩健、務實的態度對待原來生物制藥業務的發展。
在整體布局上,生物醫藥仍然作為安科生物的主業,但診療醫療服務將作為公司發展的另一條腿,可以說是兩駕馬車同時啟動。
第三方診療服務是精準醫療和轉換醫學的一個重要發展領域。宋禮華認為,安科有這樣的承載和轉化能力,在上市公司中安科是最具有把基因檢測、細胞治療和多肽制劑吸收消化、轉化的公司。所有的轉化醫學就是講基因檢測、診斷和細胞治療這些領域的技術平臺。安科要借助自己的優勢深入發展下去。
提高負債率
進軍精準醫療領域完全靠自身的內生發展相對比較緩慢,安科生物在這方面借助資本力量迅速鋪開自己的業務線。
公司通過參股博生吉20%的股權及收購中德美聯100%的股權,增強公司在生物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為長遠發展鋪路。
博生吉是一家由一批在海外頂尖癌癥臨床治療與研究機構工作10余年的生物醫藥專家攜手創辦的,以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技術與產品研發為主要發展目標,以臨床技術服務為主要業務的高科技企業。
4月13日消息,博生吉研發團隊成功開發了高效、特異的靶向T細胞淋巴瘤的CD7納米抗體免疫毒素。該成果已申報國際發明專利,并于近日發表在《Oncotarget》上。
至于中德美聯更是大有來頭。公司是法醫DNA 檢測龍頭,技術全球領先實現進口替代。
一方面,中德美聯建立了國際領先的多重PCR&CE擴增檢測平臺(同時檢測40 個STR 和近百個SNP),自主開發了全球系列最全的法醫DNA 檢測試劑盒,成功實現了對Applied Biosystems(ABI)等海外公司產品的進口替代,目前法醫產品已銷往全國超過320個實驗室,包括公安刑偵、法院等。
另一方面,中德美聯開創國內法醫DNA 檢測技術服務先河,在無錫、佛山、河南有三個DNA 檢測中心,為無錫、佛山、河南公安局提供法醫DNA 檢測的一整套技術服務,目前年檢測能力達150 萬份。無錫作為示范合作點已進入投資回報期,2015 年凈利潤超過1000 萬,佛山、河南也成功復制無錫模式,今明兩年有望貢獻利潤。
宋禮華并不是一個機會主義者,更不是一個冒險家,安科生物的并購更多體現的是實用主義精神,而且在運用資本時甚至略顯保守。
“第一,太大的風險我不去做。第二,如果欠債太多的事情,我也做不了。我們現在負債率比較低,可能太低了。今年希望把負債率提高一點,但不能提高到冒風險的地步。”宋禮華談到收購標準時說。
近年來,很多資金想進入健康領域,安科生物這樣的公司正是這些資金夢寐以求的合作對象。對于合作者宋禮華表示:“未來在某些大項目上可能會考慮資本合作,但還是要著眼于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