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明 田云平(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體育學院 遼寧阜新 123000)
?
工科高校體育選修課程職業實用性教學的實驗研究①——以站姿操作型專業學生為例
劉大明 田云平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體育學院 遼寧阜新 123000)
摘 要:通過剖析不同職業類型專業對體能素質需求,總結不同運動項目的職業體能素質培訓價值,完成不同職業類型專業的職業崗位體能素質需求與運動項目之間的有效銜接,以此為基礎對工科高校體育選修課程職業實用性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設計,并對站姿操作型專業學生進行體育選修課程教學實驗檢驗,研究結果表明:工科高校體育選修課程采用職業實用性教學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職業體能素質,通過合理安排運動項目內容來提高不同職業類型專業學生的職業體能素質是可行并有效的。
關鍵詞:職業實用性教學 體育選修課程 工科高校 教學實驗
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是指根據學生目前所學專業及未來從事職業的特點與需要,為培養未來職業人所需要的實用性體育知識、職業特殊身體素質和終身體育鍛煉能力,而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及教育現象。[1]此課題依據工科各專業的職業崗位工作特點來劃分職業類型,完成不同職業類型專業的職業崗位體能需求與運動項目之間的有效銜接,以此為基礎對工科高校體育選修課程職業實用性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設計。并通過站姿操作型專業學生進行體育選修課程教學實驗,以驗證工科高校體育選修課程職業實用性教學對提高學生職業體能素質的有效性。
1.1 研究對象
以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站姿操作型專業體育選修課男學生60人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大量與此課題相關的理論書籍、期刊文獻和學術報告,為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1.2.2 教學實驗法
此研究采用實驗組與對照組運用不同教學內容的對比教學實驗。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統計軟件SPSS 13.0對實驗獲得數據進行t檢驗等相關統計分析。

表1 工科高校不同職業類型專業的職業體能素質需求與運動項目對照表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基礎測試檢驗統計表[N=30, ]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終末測試檢驗統計表[N=30, ]
2.1 工科高校不同職業類型專業的職業體能素質需求與運動項目之間的對應關系
不同職業類型專業的職業特點決定其不同的職業崗位體能素質需求,7種職業類型的職業崗位體能素質需求盡管有少部分相互重疊,但是絕大部分還是存在區別的。所以,此課題在選擇有益于提高職業崗位體能素質的運動項目時,優先設定與職技特點關系最密切、最適應的運動項目,以求能夠充分有效地發展學生相應的職業特殊體能素質。(見表1)
2.2 站姿操作型專業學生體育選修課程教學實驗研究
2.2.1 教學實驗設計
選取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個站姿操作型專業男學生共60人進行體育選修課程教學,隨機確定30人為實驗組進行職業實用性教學,30人為對照組進行傳統單一項目教學;教學實驗時間從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共計32周64學時,實驗組教學內容為太極拳、中長跑、籃球、跳繩4個項目并以提高職業體能素質為主,對照組教學內容為籃球1個項目以提高運動技能為主。
選取背肌力、下肢靜力性耐力、身體協調性3項職業體能素質作為實驗測試指標。背肌力指標采用背力計進行測試,測試值(kg)除以自身體重(kg),以其商為最終成績;下肢靜力性耐力分別測左、右下肢單腿深蹲持續時間(s),兩項之和除以2為最終成績;身體協調性采用手腳協調測試儀進行測試,測試時間1 min,記錄正確與錯誤的次數,錯誤1次扣2分,正確1次得1分,計算最后得分。
在第一次課對實驗學生進行實驗測試指標的基礎測試,在最后一次課對實驗學生進行實驗測試指標的終末測試,對相關實驗數據進行差異性對比檢驗。
2.2.2 實驗測試結果
在體育選修課第一次課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背肌力、下肢靜力性耐力、身體協調性進行基礎測試,并對獲得數據進行統計檢驗。(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背肌力、下肢靜力性耐力、身體協調性基礎測試數據經過t檢驗,P值均>0.05。由此說明,在體育選修課授課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3項職業體能素質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在體育選修課最后一次課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背肌力、下肢靜力性耐力、身體協調性進行終末測試,并對獲得數據進行統計檢驗。(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背肌力、下肢靜力性耐力終末測試數據經過t檢驗,P值均<0.01,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身體協調性終末測試數據經過t檢驗,P值<0.05,存在顯著性差異。
2.2.3 討論與分析
通過64學時的教學實驗,實驗組的背肌力、下肢靜力性耐力、身體協調性3項職業體能素質,均與對照組產生了顯著性的差異,其中背肌力、下肢靜力性耐力產生了非常顯著的差異,這與實驗組體育選修課擴展為4個運動項目,并在教學中注重提高職業體能素質的教學設計存在密切的關系。而對照組在傳統單一項目并注重運動技能提高的教學模式下,盡管3項職業體能素質也都有所提高,但已經遠遠落后于實驗組。
3.1 結論
工科高校體育選修課程采用職業實用性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體能素質,可以增強學生對未來職業的適應性、有效預防職業病。傳統的以提高單項運動技能為主的工科高校體育選修課程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職業體能素質上作用不明顯,需要進行有效的變革。
3.2 建議
工科高校體育選修課程職業實用性教學,應針對不同職業類型專業設計不同的運動項目內容,合理提高學生特殊職業體能素質。工科高校體育選修課程職業實用性教學,在教學內容安排上要盡量多地開設運動項目,以使各運動項目相互促進,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體能素質。
參考文獻
[1]翁惠根.體育教育改革與探索[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5.
[2]羌夢華,崔思棟.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實驗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8):91-94.
[3]翁惠根,龐正志.高等職業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的整體設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8):134-137.
作者簡介:劉大明(1974—),男,漢,遼寧阜新人,碩士,副教授,從事高校體育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①2014年度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工科高校體育選修課程的職業實用性優化設計研究與實踐”(UPRP20140296)。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6.094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c)-0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