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薇李軍趙超(.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體育系 河北秦皇島 066004;.遼寧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遼寧沈陽 079)
?
導引養生十二法鍛煉對老年人群日常活動能力的影響
李榮薇1李軍1趙超2
(1.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體育系 河北秦皇島 066004;2.遼寧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遼寧沈陽 110179)
摘 要:該文主要采用調查問卷、文獻資料、數理統計等方法,以秦皇島市海港區和開發區習練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的健身氣功輔導站為研究對象,對練功時間在3個月以上,每次鍛煉時間不少于30 min,每周鍛煉頻率不少于3次的老年人群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其基本情況以及日常活動能力,對練功前后老年人的日常活動能力、日常生活中最吃力家務、上下樓梯或臺階的能力進行對比研究,旨在為改善老年人日常活動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為新功法的推廣提供可靠的依據。
關鍵詞:健身氣功 老年人 健康 導引養生十二法
健身氣功作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完善的養生理論體系。導引養生功十二法是健身氣功新編功法這一,其精選北京體育大學張光德教授自1974年以來創編并推廣的50多套導引養生功法中的12個動作,將臟腑經絡祖國醫學理論,陰陽,五行學說、氣血理論為指導,融于導引與養生、肢體鍛煉與精神修養融為一體的經絡動功,集修身、養性、娛樂、觀賞于一體,動作優美,銜接流暢,簡單易學,易受到廣大人民群重的喜歡[1]。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是個體生存的基本條件,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身體機能地下降,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和損失,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問題[2]。因此,探討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對老年人的活動指導健康工作的影響,以防止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喪失或限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圖1 老年人群連續(不休息)走1個小時能力對比圖

圖2 老年人群習練前在日常生活中感覺最吃力家務對比圖

圖3 老年人群習練前后上公共汽車的臺階對比圖

圖4 老人年群習練前后下臺階或樓梯的能力對比圖
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主要來源于電話、洗衣、購物、做飯、處理突發事件、乘坐公交車和社區娛樂活動的觀察和測量[3],通過測量老年人日常活動可以判斷出老年人健康狀況。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疾病增多,活動能力下降,大腦功能和身體功能也逐漸下降,因此,年齡、疾病是影響老年人日常活動能力的主要因素。此外,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不僅影響精神和日常生活,而且還間接影響社會生活[5]。
1.1 日常活動能力的影響分析
由圖1中可以看出,老年人連續(不休息)走1個小時的能力,習練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前,選擇“能”的老年人達到總數的76.3%,選擇“不能”的老年人達到16.3%,另外選擇“不知道”老年人占7.4%。在選擇“能”的老年人中,男、女比率分別為76.7%、77.1%,男性百分率略低于女性,選擇“不能”的老年人中,男、女比率分別為14.8%、16.6%,女性百分率高于男性;習練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后,選擇“能”的老年人達到總數的89.3%,有6.7%選擇“不能”的老年人,另外選擇“不知道”的老年人達到4%,選擇“能”的老年人中,男、女分別為89.1%、89.7%,男性百分率略低于女性,選擇“不能”的老年人中,男、女比率分別為6.7%、7.3%,女性百分率高于男性。通過練習前和練習后的對比顯示,老年人群在練習導引養生十二法后連續(不休息)走1個小時的能力明顯有所提高。
1.2 日常生活中最吃力家務
從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感覺最吃力的家務對比可以看出,由圖2顯示:在習練導引養生功十二法的前,對于這些老年人來說“爬樓梯”占據第1位,達到33.3%,其中男、女分別為31.3%、34.9%,并且男性百分率低于女性; “把重物放到高處”占據第2位,達到28.7%,男、女分別為25%、31.5%,并且男性百分率低于女性;“買米”占據第3位,達到16.7%,其中男、女分別為20.3%、13.5%,并且女性百分率低于男性; “買菜提回家”占據第4位,達到8%,男、女分別為7.8%、8.7%,并且男性百分率低于女性;“曬被子”占據第5位,達到7.3%,男、女分別為6.3%、8%,并且男性百分率低于女性;其他為2%。習練導引養生十二法后,習練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十二法后各項家務百分率都有所下降,且“曬被子、買菜提回家”是下降幅度最大的,各項家務都感到不吃力的百分率有所提高。導引養生十二法后各項家務百分率都有所下降,且“曬被子、買菜提回家”是下降幅度最大的,各項家務都感到不吃力的百分率有所提高。
1.3 老年人上、下樓梯或臺階的能力
由圖3中可以看出,習練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前,老年人上公共汽車的臺階不吃力的占65%,男、女百分率分別達到73.2%和58.1%,女性明顯低于男性,上公共汽車的臺階吃力,男性百分率達到26.8%,女性百分率達到41.9%,男性顯著低于女性,其中,上公共汽車的臺階感到很吃力的女性達到12.1%,明顯高于男性(9.5%);習練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后,老年人上公共汽車的臺階不吃力的占74%,較之前先比有所提高,其中老年男性高于老年女性,分別為82.5%、66.7%;上公共汽車臺階吃力,男、女百分率分別為19.5%、36.3%,其中,上公共汽車的臺階感到很吃力的百分率有所下降,男、女分別為5.6%、6.1%。
從圖4的老年人習練前后下臺階或樓梯的能力對比中可以看出,習練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前,50%的老年人不用扶,下臺階或樓梯很快,男性為53.3%、女性為47.6%,女性百分率低于男性,扶著慢慢下的老年人達到了26%,其中,男性為24.1%、女性為28.4%,男性百分率低于女性,不用扶,可以慢慢下的老年人占26%,男性為22.6%、女性為24%,男性百分率低于女性,由此說明男性下臺階或樓梯的能力高于女性;習練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后,扶著慢慢下樓或臺階的老年人明顯變少,由以前的24%減少到10.7%,而不用扶,可以慢慢下的人數提高幅度最大,由以前的26%到現在的34%,不用扶,可以下樓很快的老年人數百分率也有小幅度地提升,從以前的50%提升到現在的55.3%。由此可見,習練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十二法后相當一部分老年人下臺階時由原來需要把扶恢復為不需要把扶。
從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日常活動能力也有所減弱,特別是在完成部分需要體力的活動時,身體機能下降更為明顯,尤其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自理能力方面明顯下降。習練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后,老年人連續(不休息)走1個小時能力明顯提高,這說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所提高;日常生活中最吃力家務能力明顯上升,各項家務百分率都有所上升,且“曬被子、買菜提回家”是上升幅度最大的,各項家務都感到不吃力的百分率有所提高;從老年人上、下樓梯或臺階的能力看,不需要把扶可以慢慢下臺階或樓梯的人數明顯增加。
(致謝:研究中得到河北科技師范學院休閑體育研究所的支持與幫助,在此謹表謝意)
參考文獻
[1]魏勝敏.中國傳統導引養生術的方法論特征及其當代價值[D].福建師范大學,2012.
[2]宋愛芹,郭立燕,梁亞軍,等.老年人生活活動能力評定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2(12):14-16.
[3]朱建平.老年人社區衛生服務的供給與需求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4]徐曉明.蘇州市老年人健康狀況及養老模式研究[D].蘇州大學,2010.
[5]章美娟,周小軍,袁兆康,等.社區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評價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7(24):2106-2108.
[6]陳曉霞.城市老年人下肢運動機能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7]張雪琴.滬寧杭城市高齡老年人ADL及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7.
[8]劉皓.導引養生功動作名稱的文化內涵之歸類及實用價值[D].北京體育大學,2013.
[9]王金貴.導引養生功助我祛病強身[J].山西老年,1996(5):37.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6.135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c)-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