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潔(神華神東煤炭集團公司黨建工作部 陜西省神木 719300)
企業政治本質安全體系的實踐與思考
雷潔(神華神東煤炭集團公司黨建工作部 陜西省神木 719300)
安全,是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職責和使命,安全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國有企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重要基礎。國有企業肩負著政治、經濟和社會三大責任,不斷提高政治安全與風險防范水平,認真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貫徹到位,切實保護勞動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安全和健康,是國有企業的神圣責任和光榮的義務。
神華集團是中央直屬國有重點能源骨干企業,神東煤炭集團公司是神華集團的核心煤炭生產企業,是全國首個2億噸煤炭生產基地,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5.4%。公司現有直屬黨組織43個,黨員8752人,占在冊員工總數的36%。多年來的實踐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企業黨的建設融入中心工作,實質是融入企業安全高效發展的全過程,最根本的著力點是,堅持不懈地提升黨員干部引領安全發展的能力。
本文結合神華及神東企業發展戰略,重點從企業政治本質安全體系風險預控著眼,辨識影響企業的各類政治風險,提升公司全員政治安全意識,提高企業抵御政治風險能力,通過探索體系運行的載體和路徑,實現體系的落地應用。政治本質安全體系建設的提出,是企業管理對戰略管理、運營管理和風險管理的全面提升和有機整合,促進了企業管理者以更寬廣的視野來講政治、抓經營、促安全,通過對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及重點部門和關鍵崗位的管控,將傳統黨建工作政治工作標準化、流程化,堅持融入中心、介入管理、立足和服務于企業生產經營和經濟工作之中,超前化解矛盾,主動防范風險,把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企業政治安全風險具有潛伏性。為有效辨識企業中潛在的政治風險,在集團公司的指導下,健全了以風險辨識和評估為前提,預防和管理為重點的政治風險管控機制。這一機制包括政治風險管控目標的評定、風險的識別、評估、預防、管理、溝通及運行評價等七個要素。在實踐中,采用專家咨詢法、問卷調查法、制度查找法、案例分析法、部門訪談法和經驗總結法六種方法,從政治方向、戰略決策、權利監督、民主維權、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應急與維穩、宣傳與輿情監控等12個領域辨識出112條政治風險源。創建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分析法對風險源進行等級評定,確定了特別重大、重大、中等、一般4個風險等級,形成了政治本安體系風險管理表,通過加強制度約束,采取對應措施,進行風險管控,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以神東寸草塔二礦瓦斯事故的輿情管控為例,事故發生后,公司黨委認為新聞輿情領域的風險是本次安全事故潛在的最大政治風險。基于這種判斷和認識,公司黨委領導第一時間趕赴事故現場,依據體系建設成果,分析和查找出新聞輿情管控領域潛在的三個政治風險點,與政治本安體系風險管理表進行了對應,運用風險管理的7個流程步驟,對風險來源和風險屬性進行了辨識,依靠綜合分析法對風險點進行了等級評估,及時啟動了公司突發事件新聞宣傳應急預案,與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及時溝通,發布了新聞通稿,把握了輿論引導的主動權,為安全事故的處理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這一案例對政治本安體系建設成果進行了有效驗證。
政治與經濟的關系是社會的基本關系,經濟是基礎,經濟決定政治,即決定政治的產生、政治的性質、政治的變革。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對經濟有反作用。同理,政治本安體系應當是生產本安、經濟本安體系的集中體現,并對其產生強大的反作用力。在生產、經濟、政治三大安全體系中,生產本安體系是經濟本安、政治本安體系的支撐,經濟本安體系是生產本安、政治本安體系的基礎,政治本安體系是生產本安、經濟本安體系的靈魂,三者三位一體,相互交融,而且常常發生矛盾的相互轉化,形成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共同構成安全發展乃至科學發展的三大基石。生產本安體系一旦出現問題,發生安全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既造成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危及經濟安全,又造成嚴重的政治影響,損害到政治安全;經濟本安體系一旦出現重大問題,既使生產本安體系得不到有力的經濟支撐,又易于產生政治腐敗,危及政治安全;政治本安體系對生產本安、經濟本安體系的意義更是毋庸贅言,沒有政治本安體系的導向和保證作用,生產安全、經濟安全就會失去政治方向和精神動力。每當國內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后,造成的經濟損失、政治影響常常難以估量。而經濟領域腐敗案件的發生,在深害經濟安全的同時,更對政治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國內發生的造成惡性影響的校車、煤礦、燃氣爆炸等重特大事故,已經很難單純用生產、經濟、政治安全來界定。

政治本安體系建設是對企業黨的建設工作的繼承和創新。為確保對政治風險源的科學管控,控制和降低公司決策領域的政治風險,公司積極應用政治風險管控體系,從4個層面12個領域健全和梳理完善了372個制度辦法,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將制度落實到具體崗位和相關責任人。以企業戰略決策為重點,制定了黨委會、黨政聯席會、總經理辦公會、專業委員會等不同層級會議的議事規則,明確了決策程序,實行了分級分權決策管理與專家咨詢決策相結合,確保了決策的科學性和高效性;以強化領導干部權力監督為重點,健全完善了企業“三重一大”決策、貫徹落實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關于嚴禁領導人員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等16項規定;以促進員工民主參與和權力維護為重點,健全了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等10項制度;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梳理了黨建、企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為重點的19項制度;在新聞宣傳輿情領域,公司黨委充分運用政治本安體系管控方法,成功處置了多個重要輿情。如在應對《神東煤炭集團活雞兔煤礦采空區危及當地村民生產生活》這一重大輿情方面,公司與《陜西日報》、《人民網陜西頻道》等戰略合作媒體合作,及時發布了公司在采空區治理和移民搬遷所做的工作及當地村民的實際生活狀況,積極主動引導輿論,控制了不良影響。完善了以維護穩定和應對突發事件為重點的9項制度;健全了以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地企關系為重點的10項制度。通過一系列制度、辦法的健全完善,在體系建設中結合懲防體系建設,對黨員干部加強廉政宣傳教育,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管控風險源,形成了一個全員參與風險辨識、逐層進行風險預控的管理機制,實現了內部風險消除于萌芽狀態,進一步提高了各級領導干部的政治安全意識和抵御政治安全風險的能力。
政治本安體系是一項新事物,體系建設運行和推廣也是一項新實踐。要想對體系有個全面科學的認識,指導體系建設實踐深入開展,體系建設的理論研究工作必須要先行,并且要貫穿體系建設的全過程。為此,我們在中央黨校政治本安體系課題組的指導下,積極開展理論研究。做到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有機結合,協同推進。針對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員工對政治本安體系建設不了解的狀況,在體系建設的各個階段,我們通過內部網絡、電視、報刊、學習專欄等不同宣傳平臺,加強了體系建設情況和成效的宣傳報道,組織業務骨干到基層單位進行講座和專題培訓,深化了廣大干部員工對體系的認識和理解,政治本安體系建設工作入選了公司2011年度10大亮點工作。先后與集團18家子分公司同行進行了交流探討,進一步提高了領導干部的政治安全意識,為體系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氛圍。
國有企業的黨組織如何維護好黨群干群關系,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在已經辨識的政治風險源中,黨群干群關系不夠密切,是影響企業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為了暢通黨群干群溝通渠道,神東借助政治本安體系研究成果,開設了“董事長信箱”。從2011年10月10日開通以來,共收到來信91168條;公開發布77660條,已經回復87055條,回復率達95%。信箱得到礦區廣大員工的積極擁護,受到了集團領導的充分肯定,引起了外部一些企事業單位和主流媒體的關注。
“董事長信箱”充分利用網絡的特點,給廣大員工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平臺。神東董事長信箱是借助網絡開發的信息化系統,目前擁有系統管理、信件導出、信件審核、跟蹤顯示等14個子模塊,分別設置了員工寫信、公司領導審閱、各部門和二級單位回復轉辦的操作界面,具有來信收集、審核轉辦、回復落實、考核評價、信件評優、統計應用等多種功能,在這個平臺上,員工可以暢所欲言,員工反映的問題、提出的意見原汁原味進行公開。為了消除員工顧慮,來信可以實名,也可以匿名,不受時間、空間、文化程度、表達能力等限制,只要是遵守法律,維護網絡文明,都可以第一時間在公眾界面原汁原味地發布,并轉職能部門辦理。信箱的開通,也讓公司第一時間了解掌握了員工的思想動態和基層一線的真實狀況,對未雨綢繆,因勢利導實施管理提供了幫助。同時,給員工充分的“話語權”,也避免了不良信息在網絡上的傳播。
科學高效、快捷便利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運用對提高企業政治風險管控能力和效果至關重要。習近平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
在政治本質安全體系運行工作中導入信息化建設就是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網絡為平臺,以各單位、各部門和各級領導干部為主體,進行政治風險源的自主辨識、評估、預防管理措施的制定、實施與改進,實現政治工作網絡信息化管理,它體現了新時期政治工作在工作理念、工作領域、工作手段和方式上的創新,為推進政治工作融入企業管理,增強國有企業對政治風險的管控能力,驅動政治本質安全管理的持續改進和提升提供有力支撐。政治本安信息系統充分從實踐角度考慮三大本安管理體系之間的關系,首先以政治本安體系為依托,對直接發生在政治領域的政治風險進行管理;其次緊密結合生產本安、經濟本安體系,通過生產本安、經濟本安系統對本系統中可能產生的政治風險或可能上升到政治層面的風險進行識別、評估、篩選,通過政治本安信息系統接口進入到政治本安信息系統進行管控,既體現了經濟本安和生產本安與政治本安的區別與聯系,又體現了基于政治本安、生產本安、經濟本安三者統一、融合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第一,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政治本安信息系統有利于簡化企業政治本安體系運行的管理組織結構,減少中間環節和中間管理人員,從而建立起具有敏捷、快速反應能力的“扁平”型組織結構。這種組織形式信息溝通暢通、及時、全面,便于信息協同處理,能夠有效提升政治風險管理效率。第二,完備的信息是科學、正確決策的基礎。政治本安信息系統的實施為政治本安管理獲取信息、收集信息和傳遞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使管理者對企業內部風險管理信息的掌握更加充分、及時和準確,為企業加強風險管控提供了決策依據。第三,政治本安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將促使從意識層面強化政治本安風險管理基本理念的建立。因而有利于建立政治本安體系管理規范、管理流程、管理機制,驅動政治本質安全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和提升。第四,政治本安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可以加速政治本安體系理念、知識在企業中的傳播、導入,推進政治風險辨識與預控工作在企業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實施,強化全員政治風險意識的樹立,提高各級干部的風險管控知識水平、信息意識與信息利用的能力,營造良好的政治安全文化氛圍。
政治本質安全體系的提出是黨建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一項創新和實踐,是順應黨的十七、十八大關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以人為本的國有企業形象的總體要求,神東開展政治本質安全體系建設工作以來,通過對體系的宣傳教育、研究建設以及選取試點單位(部門)工作的開展,使體系的核心理念、政治風險防控思想和方法不同程度地滲透到了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級管理人員對政治風險的認識和防范意識逐步增強,日常風險評估機制進一步明確。通過體系建設工作的開展,對公司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出現的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的潛在政治風險進行了預控;對相關領域已經存在和發生的現實政治風險進行了控制和處置,實現了政治風險最小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由此帶來的政治影響。雖然在推廣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其作用已經顯現,相信在企業黨組織、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的重視和參與下,政治本質安全體系必將在促進企業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升企業形象等不同層面推波助瀾,為打造本質安全型的國有能源企業發揮重要的作用。
10.19312/j.cnki.61-1499/c.2016.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