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峰(西安廣播電視大學文法藝術教學部 陜西西安 710002)
試論成人大學畢業實踐性教學的制度保障及其原則和邏輯關系
張向峰(西安廣播電視大學文法藝術教學部 陜西西安 710002)
畢業實踐性教學是成人大學教學規則和教學計劃中的一門重要課程。畢業實踐性教學必須重視制度性建設,需要明確一定的教學原則,保證實現專業發展和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處理好理論、實踐與創新的邏輯關系。
成人大學;畢業實踐;實踐教學;制度;原則;邏輯關系
成人畢業實踐性教學是經過一定專業學習,修滿一定專業課程,達到必需的學分后所應繼續開展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教學。成人大學開設這門課程是學科專業發展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內在要求,特別突出了學生的在職職業實踐優勢的特征,體現了專業以及學科理論性與學生職業實踐性有機相融的本質。一般而言,畢業實踐性教學一般包括兩個重要部分,一是進行社會調查或教育實習,并在此基礎上撰寫社會調查報告或實習總結,二是畢業論文的撰寫及其答辯。
1.“畢業實踐”是一門獨立的綜合性課程
畢業實踐課程要求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學科專業知識、專業理論進行集中和歸攏性的學習,目的是對幾年所學專業課程繼續探索研究,進行認識上的高度升華,而并不是僅僅寫一二篇文章而已。
2.畢業實踐性教學是對專業內各學科的集中檢驗和評價
經過畢業實踐,檢驗學生對專業內各學科的學習效果,目的及其意義在于看學生駕馭學科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生是否已將所學知識真正轉化為自身的素質,能否在專業研究及其現在職業實踐和職業未來發展領域發揮作用。
3.畢業實踐性教學是為了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地位
畢業實踐教學應是學生積極主動性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地位轉變的有效途徑。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確立,就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探索中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掌握研究的方法,體驗研究的過程”,體現著學生地位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而畢業實踐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是學生發揮自己的各種潛能進行探究性、創造性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生學習角色的轉變,能夠推進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發現自身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改變自己。
成人大學建立畢業實踐性教學制度,包括建立相關的本專業的組織、監督、評價等具體制度和要求,這是提高畢業實踐性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首先,根據專業特點、成人學生職業特征,構建系統的專業領導組織機構。建立全面的、系統的領導組織和教學指導小組,負責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政策性安排,加強教學團隊的組織和培訓,保障畢業實踐性教學專業組各種教學研究活動和指導過程的順利開展。
其次,制定畢業實踐性教學的基本要求,形成專業畢業實踐性教學的制度性方案。一是召開專業組畢業實踐性教學各個環節的綜合調研會議,確定教學策略,形成開放性、透明性的管理、監督和評價等運行機制。二是建立和完善適合成人教育教學的畢業實踐性教學團隊。通過培訓提升專業教學團隊人員的責任心,推進指導教師重視畢業實踐這門課程;三是加強指導教師資格審核,強化制度對教師指導過程的約束。通過嚴格把關和過程反饋,采取交流和評比方式,對指導教師在指導中的不當行為進行糾正,不斷發現畢業實踐性教學過程中問題,查找原因,找出對策,完善制度。
其三,落實教學方案,完善畢業實踐性教學流程。一是確立“開題報告”制度,這是由專業組成員共同負責,完成對學生畢業實踐的初次“亮相”指導,包括專業相關研究的課題、研究內容和研究策略等講解和指導,也包括具體的畢業實踐教學基本規范和要求的講授和指導,還包括組織學生進行選題、選材等方面的討論。二是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實現畢業實踐教學的目標。專業指導小組需通過與學生座談、發放問卷表等形式了解學生自身的社會調查和畢業論文撰寫情況,了解指導教師的作用發揮程度,有針對性的及時給予各方反饋,推動畢業實踐性教學的順利開展。

優化成人大學畢業實踐過程,實現畢業實踐的有效教學,需要遵循下列原則。
1.專業相關原則
一定的專業具有自身的畢業實踐性教學的實施方案,具有專業研究的特點,如專業研究的課題、研究內容和研究策略等。學生的社會調查研究活動和畢業論文撰寫,一是立足于專業的要求,體現專業的特色,雖然實際中存在某些跨專業學習的學生,也存在部分學生專業學習與現從事職業或未來職業追求實際相關度較低的情況,但不能認為就可以降低專業的要求。這是每一個專業畢業實踐性課程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即是達成有志于從事或未來從事該專業領域的職業的學生獲得就學的需要。因此,需要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加強學生的專業訓練及其專業指導。
2.實踐性原則
學生在畢業實踐活動中應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并能基于實際研究進行總結,養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手腦并用的操作能力。在畢業實踐教學中貫徹實踐性原則,最主要的是要正確處理好專業知識與生活實際、職業實踐的關系。教師一方面應確實具有本專業發展學術預見和創新能力與學科前沿理論水平,另一方面應具有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應用能力,在其指導下能促進學生把理論運用于實踐,能夠獨立地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畢業實踐性教學需要面向實際生活、面向學生現在從事或未來職業追求中的各種實踐性問題,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計至關重要,同時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勢,開設網上畢業實踐實驗和教師網上指導,使學生在感官上超前體驗未來狀態,受到虛擬實踐的熏陶。
3.創新發展原則
畢業實踐性教學應是一次創新性的活動過程,應具有新穎性和獨特性。我們應引導學生就幾年的專業學習,能夠用已掌握的專業學科理論知識,在社會調查研究及其職業實踐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認識和觀點。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畢業實踐活動中,學生需要掌握寬厚廣博的專業知識并善于靈活運用這些知識,而不能把已有知識當作限制創造型思維活動的障礙。知識能夠促進創造思維,促進畢業實踐研究的創新,這種創新是極大的將知識已前所未有的新方式在更高層次上進行組合和加工。畢業實踐調查研究的創新意義就是首創前所未有的具有相當社會價值的事物或形式,最終以社會調查報告和畢業論文的形式體現。
創新是一種突破,一種飛躍和前進。)也就是說,創新是創造性的思想觀念及其實踐活動,照抄照搬不是創新。這一特性體現了創新活動及其成果是前人或別人沒有能夠認識和做到的,是沒有更好利用的狀態,創造意味著質的改進提高或得到更好的利用。因此,學生進行畢業實踐研究和畢業論文撰寫時,要有一定的創新性,多一點自己的觀點和做法。
4.可行性原則
研究應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一是研究活動的內容及其結論和文章中的觀點應鮮明和正確。研究應具有一定的價值,具有現實的應用指導意義。二是研究的結構需要完整。畢業實踐研究活動總是從某種特定的角度、立場和側面來揭示一些實際,應能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操作;畢業論文撰寫不能形成空洞的思辯,而應讓人們很順利地去把握和運用。
畢業實踐性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應處理好以下三個邏輯關系。
1.社會調查研究與畢業論文撰寫的銜接關系
社會調查與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不應是“兩張皮”,兩者之間是相互貫通、相互銜接的關系。社會調查報告與畢業論文雖然具有不同的要求,但兩者都具有研究性的特點,或者是事實的分析與探索,或者是理論的應用與探究。
社會調查研究過程是畢業論文撰寫的前提和準備,它為畢業論文的撰寫提供了一定的實際分析素材,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些價值判斷、思想認識及結論,都可成為撰寫畢業論文的條件和依據。畢業論文是社會調查的具有理論指導性的事實研究,它不是空泛的知識和材料的堆積。從一定意義上看,社會調查是集中實踐環節的開端,畢業論文撰寫是其研究性的結果。
為此,畢業實踐性教學過程,需要突出成人教育教學的特點,發揮成人學生自身職業實踐能力較強的優勢,這就需要加強教師指導過程的針對性,明確社會調查研究與畢業論文撰寫的銜接關系,不能忽略社會調查研究的指導,而只注重進行畢業論文的學術性指導。
2.理論提升與實踐應用的交互促進關系
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是集中實踐教學的根本方法。科學理論指導可以提升實際工作的效果,對實際工作的調研提供創新理念。
畢業實踐性社會調查研究需要在理論的指導下,對現實和發展中的專業相關職業領域和實際進行調查、分析、思考,提出對策,尤其是能對職業研究領域的實踐范式進行一定的獨到的總結。
畢業論文的撰寫需要具有價值的論證材料,它可以來源于社會調查研究過程所獲得的豐富素材,也可以是對自己長期職業實踐所積累的典型素材。但是,畢業論文的寫作不能簡單的將材料處理,而需要在研究課題的導引下,進行有機的梳理和必要的加工。
研究工作包括理論的研究和事實的研究,均需要專業知識應用。教師在專業畢業實踐性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掌握這方面的一定教學策略,指導學生應該對自己幾年所學專業學科進行一些梳理,理順所學專業知識的條理,學會如何應用。有些學生的畢業論文所列出的參考文獻或資料,就根本缺少教材這一塊,這是學生畢業論文撰寫的一大缺憾,也是指導教師指導教學策略的不夠全面和準確。
3.尊重事實與勇于創新的關系
畢業實踐過程必須立足于科學的研究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調查研究和畢業論文撰寫都需要具有科學的精神,即尊重事實與不斷創新。
首先,實踐是第一位的,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螺旋上升,所以,畢業實踐性教學就必須開端于教學的實踐,需要研究職業實踐活動的規律、內容、方式方法等,研究需要體現社會發展進步和時代的要求。因此,尊重事實就是尊重實踐,那些憑空臆斷、不著邊際的看法,顯然不是科學的態度。
其次,科學的理論認識對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畢業實踐活動是一個研究的過程,學生需要動手、動腦,需要把專業的學科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或者針對實踐中的問題解決,找出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形成新的認識。因此,不論是在學生的社會調查報告里,還是在學生的畢業論文中,學生都應該對問題或課題的研究具有新意,既有所突破又具有價值。
總之,畢業實踐性教學是成人大學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專業性教學目標的關鍵過程之一。畢業實踐性教學需要制度保障,需要遵循專業發展和學生發展原則,處理好理論、實踐與創新的邏輯關系。
[1]馬云鵬,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
[2]張向峰、潘明娟、向華,創新教學[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7.
10.19312/j.cnki.61-1499/c.2016.02.034
張向峰(1964—)男,山西汾陽人,西安廣播電視大學文法藝術教學部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遠程教育教學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