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陜西西安 710068)
從“文化部開博”事件談檢驗檢疫新媒體工作
黃元(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陜西西安 710068)
2015年10月15日,文化部開通官方微博賬戶,同時發(fā)出首條微博:“各位網友好,文化部官方微博正式開通了!我們將在這里發(fā)布文化政策、信息、資訊。期待大家的支持和關注!”這條中規(guī)中矩的博文,卻引發(fā)了網民的巨量關注和海量吐槽,短短幾天內,該博文轉發(fā)評論雙雙突破10萬,其中大部分是調侃、吐槽,乃至謾罵攻擊。不難發(fā)現,網友們攻擊的矛頭主要指向“禁劇”、“禁漫”,其攻擊對象原本是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文化部微博沒有為自己的“躺槍”辯解,直接對大量負面評論進行了“刪帖”操作,有網民發(fā)現,該條微博被罵到35萬條后官方狂刪到7萬條。23日,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微信公號“人民日報政文”對該事件評論指出:一味高冷何必發(fā)聲,如果只是靠“刪”的方式來應對危機,恐怕表面上的“減法”將徒增民意的不滿,敢于直面負能量,才是真的正能量。
2014年8月,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在全國黨政機關掀起一輪新媒體開通熱潮。2015年,質檢總局首次將新媒體納入新聞宣傳績效考核指標,質檢報刊社適時舉辦了檢驗檢疫系統首屆新媒體業(yè)務培訓班,各直屬檢驗檢疫局相繼開通官方微信,對利用新媒體宣傳質檢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產生了不少優(yōu)秀作品。所幸,各檢驗檢疫局官微的開通都平平穩(wěn)穩(wěn),個別還辦的有聲有色、紅紅火火,沒有出現文化部這樣被“圍觀”、“圍攻”的案例。但是,對“文化部開博”事件進行反思和剖析,對質檢部門新媒體運作、新媒體應對、新媒體觀構建以及檢驗檢疫政府形象傳播都有積極意義。

“躺槍”是網絡流行語,完整講是“躺著也中槍”,就是自己什么也沒做,沒招惹別人卻被別人言語攻擊、打擊,表達了當事人一種替他人受過的無可奈何的自嘲心情。和文化部微博因廣電總局“禁劇”躺槍類似,檢驗檢疫部門近年在新聞事件和日常工作中也屢屢有“躺槍”和被“躺槍”的經歷。2013年8月,長江主河道浮現大量病死豬,引發(fā)社會對長江下游城市飲用水和防疫安全的擔憂,彼時在微博上就出現了個別博主、大V對檢驗檢疫部門的抨擊,讓人哭笑不得。在各地海關的政務微博上,也常能見到入境旅客關于海關人員查扣入境水果、藥材的“吐槽”。不管是檢驗檢疫為環(huán)保、防疫部門“躺槍”,還是海關為檢驗檢疫部門“躺槍”,深層次原因,都是社會公眾對檢驗檢疫工作缺乏了解。
與其被動解釋,不如主動出擊。在我國網民突破6.5億,手機網民超過5.6億(2014年數據)的今天,積極研究新媒體時代的受眾需求、傳播特征、互動技巧、危機應對,才能在社會輿論中產生良好影響與良性互動。以2015年5月《中國國門時報》官方微信推出的《一分鐘看懂質檢部門做了啥》為例,該微文推出后引起質檢兩局干部職工廣泛轉發(fā),閱讀量超過5萬,可見質檢干部職工對社會認同需求的迫切。《論語》中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檢驗檢疫事業(yè)改革發(fā)展最可怕的敵人,不是緊張的人員編制(不足兵),不是干巴巴的薪水(不足食),而是一年年、一次次的機構改革傳言對信心的打擊(民信之)。通過運用新媒體的信息驅動作用,實現檢驗檢疫工作者自我認同、社會認同的雙向提升,對于我們提振信心、凝聚力量推動檢驗檢疫改革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年來動作頻頻,禁美劇、禁動漫、禁宮斗、禁電視盒子,在網絡上招致不少非議。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職能有不少相似和交叉,近年屢屢傳出兩部門合并成大文化部的消息。如果文化部對這些網絡輿情和網民情緒有研判,采取低調開博,緩慢推廣的方式發(fā)展,是不是能避免被圍攻?“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做好輿情監(jiān)測、分析、研判,因時、因事開展新媒體工作,是宣傳工作,特別是新媒體工作發(fā)展的方向和關鍵。2015年國慶,青島38元大蝦事件讓“好客山東”蒙羞。在事件正發(fā)酵之時,青島旅游局沒有對特殊輿情進行應對,反而在10月7日官微上以“吃在青島”為話題發(fā)布一條微博,結果被網友調侃“馬云王健林青島會面共商發(fā)展大計,餐后雙雙資產清零意外破產”。2015年9.18前夕,一位檢驗檢疫同事策劃了“乘首航游輪去日本”的微信,本意是展現檢驗檢疫人員對游輪的檢疫查驗,卻因為題目和發(fā)布時機,受到眾多質疑,這兩個案例都值得我們反思借鑒。
“直面負能量,才是真的正能量”,近年來檢驗檢疫部門政府信息公開壓力陡增,職業(yè)打假致富的、常年纏訪纏訟的,越來越會使用新媒體手段煽風點火。還有馬宇等所謂專家,利用微博等媒介常年唱衰質檢,唱黑質檢。新媒體時代,我們應做大做強自身的新媒體平臺,直面這些負能量,接受吐槽和抱怨,感謝支持和建議,回擊抹黑和污蔑,為質檢事業(yè)改革發(fā)展凝聚正能量。
一味高冷何必發(fā)聲?一味高冷何必發(fā)聲!“人民日報政文”這句話,做問句可,做感嘆句亦可。讓我們不禁反思,在新媒體時代,官辦新媒體要說什么?應怎么說?一種觀點認為,“官微”的“官”在前,“微”在后,官方微博微信首先要突出官方屬性,代表官方形象,必須弘揚主旋律,搶占新陣地,突出正能量。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新媒體不是傳統媒體的簡單復制,與傳統媒體擁有不同的定位和使命,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一味販賣正能量,是自廢武功,容易被受眾“果取關”(果斷取消關注)。跟蹤《中國國門時報》官微推送的消息,按照點擊量、點贊量衡量,領導動態(tài)往往比不過國檢男神女神,業(yè)務工作往往比不過美食誘惑,似乎佐證了后一種觀點。
筆者認為,高冷和草根并非水火不容,新媒體時代,內容為王,受眾為核心,在平臺做大做強之前,刻意追求話語正統、政治先進的意義不大。自媒體只有通過實用性、趣味性,才能培養(yǎng)更大的用戶規(guī)模和更牢靠的用戶黏性,才能讓更多人聽到質檢好聲音,看到質檢好形象。當然,要堅持新聞宣傳的操守和底線。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融正能量于趣味性,2015年10月下旬,在微博和各大門戶網站上,中國架橋技術的“黑科技”成為最熱門話題,中國交通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官方微博你來我往,賺足了眼球、美譽和關注,同時為中國建造、中國質量點了一個大大的贊。今年8月,山東濟寧局在《中國國門時報》官微上推出《蠢材闖世界》,介紹矮柳種植業(yè)及制品出口,從中反映出檢驗檢疫部門的辛勤工作,該篇微文被《今日頭條》選用,取得良好反響。可見,不管是“高冷”的導彈架橋技術,還是“草根”的矮柳,在新媒體時代都能在保持趣味、吸引眼球的同時傳播正能量。
此外,通過“高冷”和“草根”的辯證,還可以引申到信息和宣傳的關系上來。與新媒體類似,2015年質檢總局績效考核體系中,首次加入政策研究的考核指標,對政務信息的要求也不斷加強。因此,在具備新媒體年輕的心態(tài)、幽默的性格的同時,我們還要鍛煉智慧的頭腦、深邃的思考。在政研、信息上,我們要做到“高冷”,追求更高的站位(站在質檢看質檢)和冷靜的思考(跳出質檢看質檢),為事業(yè)改革發(fā)展尋蹤探路;在新聞宣傳上,我們要做到“草根”,到一線去,到最前沿去,講述質檢好故事,為一線工作者叫好點贊。
10.19312/j.cnki.61-1499/c.2016.0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