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龍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畜牧業的發展受到了政府的重視,因而加強對畜牧業環境污染調控工作對提高畜牧業發展的經濟效益十分重要。本研究通過對降低畜牧業環境污染的營養調控技術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國的畜牧業環境污染調控技術的相關策略,以期能夠為我國畜牧業的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有效的借鑒。
關鍵詞:環境污染;畜牧業;問題
近些年來,畜牧業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給不少我國帶來很大的麻煩,例如糞尿、污水對環境的污染,糞尿使養殖場的周圍惡臭熏天、蚊蠅孳生、細菌繁殖、疫病傳播,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的生活工作和身體健康。污水不經處理,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直接排向河流,將嚴重污染下游地區水源,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
1 我國畜牧業對環境污染現狀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畜牧業的不斷發展,動物的糞尿、污水、惡臭、礦物質元素等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的污染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業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問題成為了畜牧業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提升畜牧業牲畜的成活率,不僅有利于促進畜牧業整體效益的提高,防止牲畜出現營養應激、腹瀉、嘔吐、營養不良等問題,還有利于優化畜牧業的飼養管理環境,促進牲畜能夠健康生長,進而提升畜牧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2 畜牧業對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畜牧業生產中的環境問題
畜牧業的迅速發展,畜牧業生產帶來的排泄物以及由畜禽飼料和產品帶來的有毒殘留物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畜牧業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污染源,它不僅污染環境,而且也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國家環保總局在全國23個省市進行的調查發現,全國90%的規?;笄蒺B殖場未經過環境影響評價,60%的養殖場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臭氣,臭味與氮對環境的污染,兩者是密切相關的。它們都是來自飼料中蛋白質的最終代謝產物,或者是糞尿中多余的養分經厭氧細菌分解而成的物質。這些物質包括氨、H2S等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若臭氣濃度不大,量小,可自大氣稀釋擴散至上空,不會引起公害問題,若量大且高濃度的臭氣長期存在,會使人產生厭惡感,給人們帶來精神不愉快,影響人體健康。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過去遠離城市的畜牧養殖場,現在離居民居住區越來越近,畜牧場臭氣必將引起公眾關注。在對牲畜進行分離的過程中,由于其很難適應新環境的濕度和溫度,飼養員清理畜牧業環境的效率不高,使得牲畜的生長環境和衛生條件很難符合我國畜牧業生產中的環境衛生條件標準。不科學的疫苗注射使得牲畜腹瀉、痢疾問題出現的概率比較大,不利于畜牧業生產中的環境問題的解決,容易導致牲畜的糞尿不分離,產生的有害氣體極其容易環境,增加牲畜生病死亡的概率。并且水體的富營養化水污染主要表現為有機物和氮、磷的污染,畜禽的糞尿中富含有機物質和氮、磷,嚴重的影響著畜牧業生產中的水體環境,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2.2 畜產品的污染
畜產品中藥物殘留和重金屬殘留是影響畜產品質量的兩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然而,現實中生產者為了提高產量,追求經濟效益,在飼料中廣泛使用各種添加劑。添加劑是配合飼料中關鍵部分,能提高飼料轉化率,促進畜禽生產發育,提高產量。然而有些添加劑的使用卻對人畜安全、生態環境帶來了一系列不良影響。如抗生素,它作為抗菌助長劑對畜禽疾病的防治,促進畜禽生長發育,提高飼料報酬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超劑量使用抗生素已造成畜產品中殘留,從而通過食物鏈使人產生中毒反應和過敏反應。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已嚴格限制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而我國還在普遍使用。這些畜產品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同時影響畜產品的出口,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近年來歐洲瘋牛病、二口惡英等事件已引起世界市場恐慌便是一例。
3 畜牧業對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針對我國國情和環境狀況,防治環境污染宜采用科學手段和政策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策略。首先應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制訂相關法律法規,科學、合理規劃、建設及監控養殖場,防治環境污染。其次要研究和開發環保型飼料技術、糞便處理利用技術,利用生態工程生物及生態凈化技術治理糞污為了引導養殖人員有效落實防疫制度,規模化經營的養殖場應當選擇德才兼備的、精通養殖防疫的技術人員。通過進行定期的養殖專業培訓和定期的考核,提高養殖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升養殖人員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規?;洜I的養殖場還應當根據自己的規模和實際,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提高技術人員的衛生防疫和檢查水平,建立科學合理的養殖防疫制度。為了改善牲畜的生長環境,方便牲畜糞尿能夠直接從其環境的網床排入適當的場所,畜牧業管理人員應當采用高床飼養方式,定期刮糞板,并對牲畜的通風換氣量進行合理控制,達到糞尿分離的程度。
3.2 生產綠色畜產品提高營養調控措施
飼養員對飼料原料的選擇與日糧配制方面要選用優質飼料原料生產高品質飼料的關鍵之一是確保原料的質量。使用優質原料,可減少飼料用量,降低采食量,減少排泄量。合理地選用蛋白質飼料、科學配制動物日糧,對于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環境污染具有重要的實際價值。蛋白質飼料的生物學效價(利用率)取決于其中的蛋白質價值、能量價值和抗營養因子。最好保持使用與原哺乳期相同的飼料,在牲畜迅速的生長階段,畜牧業飼養員應當喂養富含高蛋白、維生素、高能量的優質飼料,同時注意添加劑的補充,減少粗纖維過多的飼料。盡可能準確測定畜禽營養需要和飼料營養價值,營養物質過量是導致糞尿排出比例增多的直接原因之一,所有減少營養物質排出措施成功與否,取決于對該種動物的營養物質的需要量的精確估測和對飼料組成及生物利用率的準確了解。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畜牧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已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防治畜牧生產的污染已刻不容緩。隨著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糞便用于肥料的生產能力必將大于農田的負載能力,因此要加大糞便處理和開發利用的研究力度。防治畜牧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及各方面的重視和投入,因而需要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將控制污染工作落實在畜牧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后,有利于為人類和動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環境,還有利于解決畜牧業污染問題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解決畜牧業對環境污染這個問題上應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力求運用生態學原理,利用營養調控的方法從根本上消除污染源,實現畜牧業的高效、穩定、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芳柏,等.廣東集約化養豬業的環境影響及其防治對策[J].土壤與環境,2013,8(4):245-250.
[2]刑廷銑.畜牧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云南環境科學,2011,20(1):39-43.
[3]中國環境保護總局.200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J].環境保護,20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