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剛
煤炭去產能勢必讓產煤和輸出大省山西經受超常陣痛,但這也許是山西脫困的一個新契機
以煤聞名的山西正在經歷一場陣痛。
新華社2016年3月的報道稱,受煤炭市場不景氣影響,山西一些煤炭企業的利潤已由“每噸賺一瓶礦泉水”降到“挖一噸賠100多元”。
山西省省長李小鵬分析,產能嚴重過剩致使煤炭市場供大于求是煤價持續下跌的基礎因素。
2016年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前往山西對煤炭和鋼鐵企業化解過剩產能進行調研,作出指示:要把去產能、促升級作為緊迫任務,痛下決心進行結構調整。
據《山西日報》報道:4月7日,山西煤炭工業廳下發《關于全省煤礦依法合規嚴格按照新確定生產能力組織生產的通知》,要求全省煤礦依法合規、嚴格按照新確定的生產能力組織生產,生產礦井按照原核定生產能力的84%進行減量化生產,全年產量控制在7.6億噸,禁止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生產。

山西省孝義市,一名工人的身影倒映在煤場積水上
煤炭去產能勢必讓煤炭生產和輸出大省山西經受陣痛。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卜昌森說,這也許是山西脫困的一個新契機,“產業整合和結構調整,將使一批優勢企業壯大發展,并倒逼這些優勢企業在新一輪競爭中加大研發投入,改進產品和技術,提高效率,為行業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破過剩困局之要
李子杰是呂梁某煤業集團的董事長,手中現有2個煤礦,產能分別為150萬噸和90萬噸,資產30億元,職工1500多人。
2015年,除李子杰的煤礦有微利之外,呂梁其他的煤礦幾乎都在賠錢,但如今,下跌的煤價將李子杰也拖進泥潭。“2016年春節后,我的煤礦也出現虧損。2011年,焦煤價格為每噸600元,到2016年3月底,焦煤價格下跌到380元,賣一噸煤賠20~30元。” 李子杰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煤價下跌讓李子杰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癥,要依靠藥物才能入睡。李子杰說,呂梁煤礦中,三分之一的煤礦已到了“維持都很困難的地步,稅金欠繳,工資緩發”。
“呂梁煤困”是山西的一個縮影。
山西省省長李小鵬曾公開表示:2015年底,山西省屬五大煤炭集團應收賬款已達678.2億元,是2011年的2.4倍;負債率方面,五大煤炭集團已經達到81.79%;山西煤炭行業虧損達到94.25億元;截至2016年3月,山西煤炭全行業庫存達5076萬噸,比2011年底增長3倍多。
“煤價下瀉”重創山西經濟,促使人們開始對“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進行深刻反思。
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卜昌森說,“黃金十年”間,山西煤炭行業發展不理智,企業決策者頭腦發熱,一味追求粗放式發展,重規模、輕質量,大批“頭腦發熱”的資金進入煤炭行業,后果則是嚴重的供過于求。
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說:“山西要下決心走出一條革命興煤的新路子,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維來看山西今天的煤炭問題。”
“如果不把過剩產能消除掉,價格起不來,煤炭經濟就會長期在低位運行。”卜昌森說,“只有一批相對落后的煤炭企業倒閉,資源聚集到少數優勢企業手中,此次危機才能結束。”
山西將如何破解煤炭產能過剩困局?
李小鵬認為有5個要點:化解過剩產能,提升優質新產能;推動煤炭管理革命,提升管理水平;積極穩妥推進煤炭國企改革;推動煤炭科技創新,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以煤會友,推動煤炭合作共贏。
他提出,山西煤炭企業要堅決去產能。
目前,山西首先要做的是:采取“五個一批”措施壓減過剩煤炭產能。具體包括:依法淘汰關閉一批“僵尸煤礦”、資源枯竭等煤礦;行業重組整合一批優質煤礦;退出一批“減量置換”煤礦;依規核減一批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和災害嚴重礦井;擱置延緩一批不具重組整合條件的煤礦,“山西正在按照國家部署,抓緊制定化解煤炭、鋼鐵過剩產能的有關工作方案、細則,經過批準以后實施。”
賣煤賠錢,為何還要超產
盡管煤價走低,但呂梁幾乎所有的生產煤礦都在超能力開采,“一個核定生產能力150萬噸的煤礦,每年實際出煤量至少在300萬噸。”李子杰說。
“賣煤賠錢,但銷售款可以消化煤企一部分人員工資、銀行利息、稅費及煤礦維護費用。”李子杰介紹,“如果煤礦減少產量或停產,人員工資、稅費就成了大問題。正因如此,即使煤價下滑,煤企還是‘以量補價超能力生產。”
事實上,早在2015年,為幫助煤企脫困,山西對全省的涉煤收費進行過一次大清理。據山西媒體報道,山西成立了以李小鵬為組長的“煤炭工業深化改革穩定運行領導小組”,該小組對全省涉煤收費進行了清理規范,“省級設立的專門面向煤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取消,保留的收費和基金項目征收行為得到了規范,違規收費項目全部取締。通過涉煤清費,山西共減輕煤炭企業負擔約108億元。”
山西一位煤炭集團董事長告訴本刊記者,在煤炭行業里,“超產”是公開的秘密,而超產大戶當屬國有煤企。據《山西日報》報道:2016年3月,16座煤礦因未履行核準手續擅自生產建設被山西省政府通報,這16座煤礦分別隸屬晉煤集團(4座)、同煤集團(3座)、焦煤集團(4座)、陽煤集團(3座)、晉能集團(1座)、平朔集團(1座),合計總產能7940萬噸。
卜昌森說,政府和煤炭工業協會多次開會和下發通知強調嚴禁超能力生產,但煤企普遍存有“你限我不限,誰限是傻蛋”的錯誤思想和不理智行為,讓國家的限產、減產呼吁成為空喊的口號。
對于某些煤炭集團的違法行為,山西省政府給予了嚴厲懲處。
2016年3月30日,山西省政府下發《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全省煤礦依法合規生產的緊急通知》,責令16座未履行核準手續擅自生產建設的煤礦立即停產停建,同時,要求省屬五大煤炭集團公司所屬整合煤礦一律停產、停建整頓,時間不得少于一個月。
山西煤炭系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內部人士告訴本刊記者,五大集團整合礦停產1個月,涉及產能約1.8億噸。
“萬人培訓”探路
山西煤炭業從業人員近百萬人,省屬五大煤企集團職工總數超過70萬人。在去產能過程中,山西必然面臨減員分流的重大任務。
2016年以來,隨著煤炭行業開啟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山西煤企開始實行減員分流等措施以降本增效。
2016年3月,同煤集團董事長張有喜公開表示,2016年將關閉5座礦井,化解產能660萬噸,涉及近萬名富余人員。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刊記者,目前,晉煤集團、焦煤集團、潞安集團等大型煤炭集團也已開始實行減員分流和停薪留職等措施。隨著去產能的推進,未來將有更多的煤企加入減員分流的大軍,被減的這些人能否得到妥善安置和重新就業,既關乎社會穩定,又關乎下一步去產能能否順利推進。
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表示,要把就業安置作為當前的重點任務。李小鵬說,在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各級政府要幫助企業妥善解決職工轉崗就業、社會保障等現實問題。
2015年9月,呂梁市離石區開始推行“萬人培訓”試點。離石區扶貧辦公室主任張金平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所謂“萬人培訓”是指“免費培訓1萬名農村貧困者,讓他們成為家庭護理、老人陪護的專業護理護工。”
張金平說,培訓一名護理護工需3000元,這筆錢由省、市、區三級政府財政支付。
最初,“萬人培訓”只作為農村扶貧工程在離石區推開,“培訓了1428人,有546人在北京、太原等地就業,”張金平說,“我們和10家知名家政公司合作,搭建就業直通車,培訓者很容易找到工作。護理護工的工資為3500~5000元。”
護理護工的成功令呂梁官員開了竅,“還可以增加電商、計算機、家政、機械修理等專業的培訓,”張金平說,“提供再就業技能培訓,然后利用‘就業直通車幫他們再就業。”
2016年4月,呂梁市政府決定將離石區的“萬人培訓”模式在全市范圍內推開,“準備用4年的時間免費培訓6萬人,政府為此將支付3億元。”呂梁市人社局副局長秦生茂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秦生茂說,去產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煤企不會涌現大規模“失業潮”,這給當地政府預留了足夠多的時間來創造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