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假離婚”破壞合法的婚姻家庭關系,違背我國婚姻法規定,也有悖誠信要求。此種對踐踏法律尊嚴的行為,對家庭可能產生種種惡劣影響,甚至危及子女成長,對社會也是一種不安定因素。
要預防和規制“假離婚”買房現象,我建議,婚姻登記機關應嚴格把關協議離婚的審查程序。對離婚理由不充分、所提供證明材料有疑義或離婚協議內容顯失公平的離婚協議,建議展開主動、必要、細致的調查和核實,查明有無惡意規避法律、逃避債務或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如調查中認為有必要,還可延長審查期限。
房產政策在未來應當進一步細化,應減少與婚姻掛鉤。各地現行的房產政策大多與婚姻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建議國家和地方制定更細、更人性化的房產政策,考慮每個家庭的實際住房情況和要求,對短時間內離婚分戶者進行購房政策限制。對惡意規避法律,為逃避債務或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而假離婚者,應納入不誠信系統。
國外立法早就有關于“結婚與離婚間隔期”和“離婚等待期”的規定。建議規定“婚姻登記之日起六個月內不得向婚姻登記機關提出離婚申請。但在夫妻感情確已無可挽回的情況下,可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法院經審理認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可判決離婚。”這樣,在充分保障結婚、離婚自由的同時,也維護了婚姻的穩定和尊嚴。
應通過立法加大對“買房型離婚”的懲罰力度。建議在《婚姻法》或《婚姻登記條例》中增設懲罰“假離婚者”的條款。如,可增設“離婚時,夫妻雙方合意隱藏、轉移變賣夫妻共有財產,企圖規避法律,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離婚無效”并依不同情形追究“假離婚者”的民事責任等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