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勝瑜
身居南昌,有一樁事情一直令我悶悶不樂:八一廣場的新華書店好些年前就被拆了,先是搬到了旁邊的展覽館四樓和五樓,市民若要去看書,先得經過喧鬧的電子商品賣場;去年,它又被打入“冷宮”,遷移到了藍天碧水廣場的地下室。買書、讀書,瞬間成了暗無天日的事情!
好幾次經過廣場,看到高高堆起的磚礫,我覺得那兒凌亂的,就是我心中坍塌的理想國。
最近卻不斷有好消息傳來:國內一線書店不約而同地落戶上海的繁華地段,無印良品書店、言又幾書店、西西弗書店等相繼開業,誠品書店也將在上海中心地段落腳。而我所在城市的席殊書屋和青苑書店,也一直存在,且人氣甚旺。每個周末,書店二樓都有彌漫著書香的各種講座和新書發布會。
“地鐵站里不能只有哈根達斯,沒有哈貝馬斯。”這是讀書人的理想國。媒體在報道實體書店復蘇這件幸事時,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人們把消失的書店又請了回來?!?/p>
一個“請”字,幾多滋味,幾多驕傲!
再講一個“請”的故事——
劇作家夏衍高壽95歲。臨終前,他病情突然惡化,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身邊的護理人員一邊說:“夏老,你別急,我馬上去叫醫生!”一邊“噔噔噔”地跑到醫生辦公室叫人。此時,昏迷不醒的夏老突然睜開眼睛,艱難地說:“不是叫醫生,是請醫生!”一句話之后,老先生釋然長逝。
一個“請”字,人文未丟,尊重盡顯!
把該請回來的美好都請回來吧,無論是被我們丟失的,還是被我們忽略的、怠慢的。浮華時代里,理想有國,人文不丟,世界才會一直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