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全林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指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松江作為上海郊區率先實行糧食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的地區,始終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
松江區從2007年推出糧食家庭農場模式以來,不斷加強引導,規范管理,9年來不斷調整模式,經營糧食家庭農場成為一種體面的職業,糧食生產產量與效益逐步提升。實踐中我們體會到,要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必須提升家庭農場質量,當前主要的措施是加快“機農一體”家庭農場建設。
“機農一體”家庭農場制度的實施,使農機具從原來單純的經營性服務工具轉變為農民的生產工具,實現“自我耕作、自我操作、自我服務”。2015年開始,松江將持有農機操作證作為新一輪家庭農場調整的必備條件之一,加速“機農一體”家庭農場推廣,此舉將有效解決原先家庭農場存在的農忙時農機分配不均、單位面積農機使用效率不高、農機推廣使用不到位等問題。
為進一步加強“機農一體”家庭農場建設,建議:一是重視“機農一體”互助點建設,采取“1+4”模式,即1戶帶頭人、4戶帶動戶共5名農機駕駛員,發揮“一戶經營、互助作業”的作用。首先,要推動互助點庫房建設,通過不斷挖掘潛力、整合資源、加強政府各個部門間的協調合作,加快機農互助點庫房建設。在新建庫房的時候,要合理選址,交通要便捷,保證服務效率。其次,要重點培育年輕機手,對50周歲以下機手加大培訓扶持力度,增加職業技能,鼓勵年齡到期的機農一體家庭農場主子女繼承父業,參加農機培訓并取得駕照。第三是互助點要承擔區域內的作業面積,做好人、機的協調工作。
二是要探索農機合作社轉型,保障農機服務。發展“機農一體”并不是簡單地把原有農機合作社模式推倒重建,在較長時期內仍要發揮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繼續作為農機具的集中停放點,提供農機的維修與保養服務,以解決家庭農場缺少農機維修保養設備與技術的實際問題。
“機農一體”家庭農場模式體現了現代農業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特性,幾年來在松江區的運營初顯成效,對推動全區農業水平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皺C農一體”的推廣,將給糧食家庭農場帶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松江區新浜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相關鏈接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本特征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詞,在2012年底的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正式提出。與傳統承包農戶“小而全”的經營方式相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以市場化為導向。傳統農戶的特征是自給自足,而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要追求商品化率和經濟效益。二是以專業化為手段。傳統農戶兼業化傾向明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要集中于農業生產經營的某一個領域、品種或環節,開展專業化的生產經營活動。三是以規?;癁榛A。傳統農戶擴大生產規模的能力較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要為謀求較高收益,著力擴大經營規模。四是以集約化為標志。傳統農戶主要依賴增加勞動投入提高土地產出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要有效利用各類生產要素,通過現代經營管理,大幅度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類型
1、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面向市場從事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務農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業經營者。家庭農場具備的適度規模、家庭經營、集約生產的特點,決定其適合在二三產業較為發達、勞動力轉移比較充分、要素市場發育良好的地區開展農業種養業生產,為生活消費和工業生產提供初級農產品和加工原料。
2、農民合作社。是指農民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按照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原則組織起來的一種互助性生產經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具有4個特征:一是以農民為主體,農民至少占成員總數的80%;二是不改變土地承包經營權;三是對內部成員不以盈利為目的,盈余主要根據成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量按比例返還;四是實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
3、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通過訂單合同、合作等方式帶動農戶進入市場,實行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農產品加工或流通企業。和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比,龍頭企業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現代化的經營管理人才,能夠與現代化大市場直接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