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

2016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編的《上海養老服務發展報告(白皮書)》發布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末,上海常住人口總數達2425.68萬,戶籍人口總數1438.69萬,其中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413.98萬,占戶籍總人數28.8%,65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270.06萬,占戶籍總人數18.8%。上海已完全進入深度的老齡化社會。
物業公司是提供養老服務的一個潛在資源
2005年,上海率先提出了“9073”養老服務格局發展思路,即:上海將努力實現全市戶籍老年人口中,90%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由家庭自我照顧;7%以社區為依托,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以機構為支撐,享受機構養老服務。從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欣喜地發現,截至2015年末,上海養老機構的床位數已完成了目標。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上海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也將更好地推動上海養老事業的發展。
隨著老人年齡增長、老人比例上升,老人身體功能逐步退化所需受到照顧已成為必然。但像過去那種由多子女家庭共同照顧老人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對于身邊無子女或者子女照顧不過來的群體而言,更加需要社區照顧,可以預測,采取居家養老的老人會逐步增加,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壓力將會加大。
傳統的居家養老服務主要是政府推動的,服務對象只限于較小的范圍,如“三無”老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的老年人),其費用主要由政府承擔,但這已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養老需求。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各地開始對養老模式進行積極探索。如何利用社會力量、更多地為自我照顧困難的老人提供簡單的養老服務、幫助和減輕社區居家養老的壓力,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居家養老需求大致包括:生活照料、社區日托、信息關愛、醫療康復、緊急求助等方面。上述養老需求單單依托社區、政府,即使加上民辦的養老機構,也無法得以充分滿足。物業公司是最接近居民生活的專業機構,物業公司融入小區居家養老服務是推進社區依托的居家養老、提供自我照顧困難老人養老服務的一個潛在資源。目前已有不少物業公司積極參與其中。物業公司作為最接近居民的服務機構之一,如果能很好地在養老服務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將為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作出巨大的貢獻。
物業公司融入社區居家養老面臨諸多困境
通過走訪物業公司和業委會以及問卷調查等方式,我們發現目前物業公司融入社區居家養老、提供自我照顧困難老人的養老服務,還面臨諸多體制、機制不順,受到社會環境約束。
已有居家養老服務的物業公司,主要是一些新建的養老社區。房產開發商在進行房地產規劃時已經考慮居家養老需求,并將一部分成本放在房價中,他們在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往往是開始時推進順利,但要長遠維持高質量的服務卻也遭遇到服務人員收入不高、流動性大、進而很難保證質量等困境。
而尚未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物業公司在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方面面臨的問題則更多,大致包括: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物業管理條例沒有明確規定物業公司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合法性;廣泛存在管理問題;人力資源和資金不足;硬件難以落實。
通過調研,我們也了解到目前物業公司本身也存在很多問題,如:老舊小區物業公司管理困難重重,甚至物業費都很難收齊。物業管理雖然實質上是一種市場經營服務行為,但服務內容大量涉及居民日常生活,在一定范圍內、一定程度上大部分都是公益性的服務項目,物業公司主要還是依靠收取物業服務費的傳統經營模式運營,很難走出側重住宅物業管理的企業困境。
上海物業管理行業《三年行動計劃》明確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建立新型社區商業服務模式,延伸服務鏈條,不斷滿足業主潛在的市場需求,提升為業主服務的能力,實現物業服務升級轉型。
隨著老齡人口增加,養老問題已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物業公司作為居民區的服務機構之一,物業公司本身需要擴大服務內涵、滿足業主潛在的養老市場,若能使物業公司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并逐漸成為養老服務主體,不僅可以解決物業公司本身的生存問題,也有利于解決目前社區養老存在的問題。但要使物業公司真正對接養老服務業,政府應有政策和引導。
扶持物業公司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若干建議
從目前物業公司本身性質看,物業公司可先從為居家養老中自我照顧困難的老人提供養老服務開始,通過不斷提升公司自身養老服務水平,逐步提升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和服務水準,減輕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壓力。扶持物業公司逐步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幫助物業公司轉變運營模式,支持物業公司創新,政府的引導和支持極為重要,為此建議:
1、政府應允許物業增加合理收費的養老服務內容,對承擔養老服務的物業公司出臺一定的鼓勵政策,可按其不同的養老服務內容和工作量給予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可參考政府對社區養老服務的相關鼓勵政策,這不僅是對物業公司開拓養老業務、社區養老事業的支持,同時也是幫助物業公司創新運營模式。
2、物業公司一旦介入養老服務事業,民政等相關政府部門或社區應對其履行監管職責,重點是審批物業公司新增的養老服務內容,監管物業公司收費價格的合理性,是否依據服務規定和合同提供相應的服務等,避免服務不到位,或者因服務質量問題引起居民不滿。
3、為區分養老服務種類和服務程度,建議按如下劃分養老服務等級,以適應不同層次的物業公司與居家養老需求:
4、物業公司在政府鼓勵政策和監管下,根據統一需求評估分級,視物業公司實際能力,按養老服務等級選擇服務內容。比如一星級的養老服務,物業公司可根據現有硬件條件,設立呼叫熱線,補充建立居家養老平臺和智能終端,外接有線或無線的老人專用終端呼叫器,該終端呼叫器可以實現一鍵撥號功能,并能提供緊急呼叫求救和求助功能,或提供獨居老人的入戶尋訪等,一星級服務所建立的養老服務網絡還可作為后續養老服務以及決策依據。物業公司可根據自己養老服務發展目標,通過技術培訓和相關人才引進,逐步提供量大面廣的居家養老、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中所需的生活照料等家政服務、社區食堂和日托以及醫療康復等專業化服務,真正融入養老服務之列。
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上海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第三十五條指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通過購買服務、委托運營等方式,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扶持專業服務機構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緊急救援、醫療護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詢等多種形式的服務。《條例》第六條也明確了相關老齡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的政府職責。物業公司逐步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落實《條例》、發展物業事業、養老事業,人民受益的一舉多得、功德無量的好事,望政府投入力量,研究給出相應可操作的實施細則。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建筑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