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區人大工作研究會社區組
2015年6月起,中央、全國人大和市委、市人大通過召開會議、修訂法律法規等不同形式,對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其中對街道人大工作委員會的機構設置、職責定位、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從多個層面明確了街道人大工作機構的法律地位和性質作用,對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發揮區縣人大常委會和人大代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要準確把握街道人大工委與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的區別
2010年,市人大常委會從基層人大工作的實際出發,決定在街道層面設立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經過幾年的運作,在服務代表、保障代表履職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首先是“有人”聯系服務代表,各街道配備了聯絡員,負責日常具體性的工作;其次是“有場地”活動,各街道均在轄區范圍內建立了聯絡室活動場地;第三是“有經費”保障,活動經費的落實,使組織代表視察、開展必要的學習活動得到順利開展。代表聯絡室的建立為區人大工作落實到基層,服務代表的工作做得更細更實進行了探索,取得了新的經驗和做法,建立了每月代表接待日制度、組織代表進社區直接聽取選民的意見和建議等等,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訴求反饋給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為解決民生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構建起了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聯系的平臺。但在實際運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聯絡室的設置,在人員的配備上只限于有一個人具體去落實服務代表的工作,內容上沒有創新發展,主要的職能只停留在服務代表的具體工作上;二是街道作為區委區府的派出機構,在其組織架構的設置上,歷來是黨政、工、團、婦,在日常工作中有上下級的關系,在各項工作的推進落實中有各自的地位,而人大代表聯絡室不在街道的部門序列之中;三是人大代表聯絡室主要職能是服務代表、組織代表參加各類聯系群眾和參加選區的活動,沒有圍繞區人大常委會監督職能提出相關明確的要求。
市委決定在街道建立人大工作機構,是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的戰略思考,也是強化區縣人大基層基礎的有力舉措。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轉變為街道人大工作委員會,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新的變化。尤其是根據區縣人大常委會的安排,辦理交辦的監督、選舉、視察、調研等的工作職責,與代表聯絡室的工作相比,要求更高,所以街道人大工作委員會的建立,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翻牌和掛牌。
二、要準確把握區人大常委會直接領導與街道黨工委組織領導的關系
根據法律規定,區人大常委會在街道設立人大工委,任命工作人員,布置工作任務和提出工作要求,并聽取街道人大工委的工作報告。因此,區人大常委會與街道人大工委是直接的領導關系,街道人大工委作為區人大常委會的派出工作機構,必須服從區人大常委會的領導,正確領會和認真貫徹區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和工作要求。同時,根據市委組織部的安排,由街道黨工委書記兼任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這是從組織安排上明確了街道黨工委對街道人大工委的組織領導,這種領導是具體組織實施的領導,是工作方式方法和尺度把握上的具體引導,是如何把握基層實際和需求、做好群眾工作方面的具體指導。街道黨工委要結合本街道重點工作,把街道人大工委的各項活動融入其中,使街道人大工委的工作既服從區人大常委會的領導,又服務于基層社區的重點工作;街道黨工委要善于協調、調動、整合街道各方面資源和力量,為街道人大工委開展工作提供基礎和條件。我們認為,街道人大工委要主動接受區人大常委會和街道黨工委的雙重領導,正確把握好雙重領導之間的關系,使街道人大工委的工作有序有力、有聲有色開展。
三、要準確把握服務代表履職與組織開展監督的關系
服務代表開展活動,為代表依法履職提供有力保障,這是街工委的主要職能和工作重點。組織代表依法監督,積極探索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這是完成區人大常委會監督任務,推進基層民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途徑。我們認為,對服務代表與依法監督,可以從法律、歷史、現實三方面來考量。一是從法律要求來看,市人大常委會區縣鄉鎮人大工作若干規定所規定的街道人大工委的六項職責,其中五項是與服務代表有關的,所涉及的監督內容,也是根據區人大常委會的安排開展的,是有限和有序的監督行為。二是從以往工作來看,原來的街道人大代表聯絡機構,一直承擔大量的服務代表職能,而且形成了成熟有效的工作運行機制,比如為代表提供履職保障、履職登記、學習考察、代表意見協調辦理和代表議政建言等制度。由此可見,服務代表過去是、現在和將來也必然是街道人大工委的重要職能。三是從現實需求來看,政府管理力量下沉到街道以后,許多政府部門的執法、管理和服務職能都放到社區街道,這些工作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確實也需要通過街道人大工作機構貼近了解和真實掌握,起到下情上達的作用。街道人大工委要嚴格按市人大常委會區縣鄉鎮人大工作若干規定,根據區人大常委會安排,辦理交辦的監督等工作。可以圍繞區人大常委會監督檢查和審議決定的事項開展調查研究,提出有關建議和意見,為區人大常委會提高監督實效做好基礎性工作。可以在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執法檢查、視察調研時,采取上下聯動的方式,組織轄區內的代表開展相應的檢查和視察,以促進街道的相關工作;對需要由區政府層面解決的問題和一些涉及全區性、全局性的問題,可提請區人大常委會納入對政府監督的議題,督促區政府加強管理,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下情上達、上下聯動的運作機制,既結合了街道工作的實際,又體現了區人大常委會的履職;既可以達到監督目的,又充分遵循了依法辦事的原則。
四、情況分析與建議
如何更好地發揮街道人大工委的作用,我們認為還需要解決好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思想上的不適應。面對當前街道工作任務日益繁重的情況,街道人大工委的領導班子成員必須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培訓、交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對人大工作用心用力。
2、能力上的不適應。要從原來服務代表為主的工作職責轉變為綜合職能,街道人大工委的同志必須下功夫認真學習人大制度、相關法律法規和人大業務知識,盡快掌握人大工作的操作技能,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
3、工作上的不適應。工作職能發生變化后,街道人大工委的同志看問題的視野要更開闊,服務代表的范圍要更拓展,工作要更接地氣。專職副主任要更快地進入角色,更多思考工作。
針對以上情況和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做好街道人大工作必須把握的基本原則,區人大常委會要加強對街道人大工委的領導,將其作為常委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平時加強指導、檢查和監督。街道黨工委要把人大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黨委書記作為人大工委主任要做到守士有責,把抓好人大工作作為街道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防止出現“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的狀況。街道人大工委要主動接受常委會的領導,年初提出工作計劃,年終報告工作總結,主動接受考評。同時,可以通過依法選舉,將部分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吸納成為常委會組成人員,參與常委會的工作。
2、加強培訓
組織人大代表培訓,為提高代表素質和履職能力服務,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基礎。代表作用發揮的如何,與代表的履職能力有緊密的聯系。街道人大工委要把做好代表履職能力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不斷健全培訓制度,增強培訓實效。“打鐵還得自身硬”,“先當學生,后當老師”,面對新的工作內容和要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副主任要進行上崗前的培訓,在面上對街工委委員和代表有計劃地進行政策法規和業務能力的培訓,切實增強街道人大工委組成人員及代表的人大意識和工作能力。
3、落實人員
街道人大工委機構的設立,為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的推進創造了有力的條件,組織機構的設立,需要合適的同志承擔工作任務,要配齊配強工作班子。根據市委組織部19號文的規定,除了黨工委書記兼任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外,還要選派政治素質好、熟悉法律法規、能干事、肯干事、干好事的干部充實到街道人大工委中去。建議根據培養干部的總體規劃,將年輕的具有人大工作經歷的干部或人大工作后備干部任命為專職副主任,從而提高街道人大工委的活力和效能。作為一個常設的工作機構,街道人大工委的機構設置、干部編制和職位職數要通過一定的制度固化下來。
4、統籌協調
統籌兼顧,全盤皆活。做好各項工作關聯的協調是街道人大工委發揮作用的重要環節。街道人大工委的工作是街道整體工作的組成部分,在具體運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因此,街道人大工委的工作要與街道全局性的工作同步思考、同步推進,做到各司其職、各有特色,既不缺位,又不越位。在實際工作中要協調解決好代表視察、監督工作與書面意見建議的關系;要協調好街道辦事處日常工作與辦理區人大常委會安排的視察、監督工作關系;要協調好街道人大工委與市人大代表的互動。街道黨工委要全力支持和保障街道人大工委開展工作,定期研究街道人大工委工作。街道人大工委的專職副主任應列席街道黨工委和行政辦公會議。要將街道人大工委工作與街道全局性工作同步思考,同步推進,并在人財物方面統籌安排,使街道人大工委更有效地發揮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的橋梁紐帶作用和服務代表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