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要 近年來,我國初中語文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如何讓語文教學充滿美感和生機,使語文教學走出當前困境是目前語文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難題。本文首先分析了語文審美教育的背景,然后從三個方面對語文教學審美化進行了研究,對教學審美化的意義進行了說明,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審美化的實踐奠定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課堂教學;語文;教學審美化,研究
1 初中語文教學審美化的內涵
傳統的語文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主線,束縛了學生身心的自由發展,使語文教學失去了開啟智慧與點化身心的意義,因此我們急需構建全新的語文審美化教育模式,將語文教學的各個因素更加審美化,讓語文教學過程變成審美欣賞、審美表現和審美創造的活動,創造語文課堂對師生的深刻意義。語文教學審美化主要表現在一下三個方面:
1.1 語文教學目標審美化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指向,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求與方向。對整個語文教育而言,目標是達到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提高個人的品格素質,而不同國家與不同地區的教育目的是不盡相同的,往往還要根據社會現狀調整對教育的要求。而語文教學審美化的目標不僅僅是對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的掌握,更為重要的是指通過語文教學后學生應該得到的后續綜合素質的發展,有助于語文學科教學的長遠發展。
語文美育目標可以分解為兩方面,一是語文美育知識目標,二是語文美育能力目標,即提高欣賞和創作文學作品的能力,通過不斷的感受、欣賞文學美,對文學對象的鑒別和評價,達到對對象的意蘊、意義的領會,把作品轉化成相應的形象,提高自己創造文學美的能力,將使自己的作品形成審美境界,獲得深刻悠遠的審美享受。審美創造力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質,能快速激發學生的感性素養。這些語文教學審美化的目標應納入課堂教學目標體系中,促使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完美轉型。
1.2 語文教學內容審美化
語文美具有不同的領域和風格,但是它的內容就是國語和文學,各種美的物態化形式是通過語文教材來表現的,因此語文教學內容也是審美化重要內涵。
初中語文教科書是社會文化與階層意識的表達,引導著學生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意義的理解和表達,因此語文教材必須具備科學性和美感,不然再好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是徒勞。傳統語文教材教材的編寫上并不強調知識和能力的內在邏輯,過分強調思想教育功能,沒有把語文知識有機的聯系起來,影響了學生語文能力的遷移,對學生思維方式產生了禁錮。在審美化的引導下,新教材編寫應具備語文學科知識的主線,促進學生知識要點能力的訓練和認知結構的建立;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循序漸進的序列編排,且編寫要具有可操作性,結合課本與讀本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1.3 語文教學行為審美化
語文教學行為即語文教學方法,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達到教學目標的具體行為與方式,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的好壞。語文審美教育應融合感性與理性,二者必須使二者統一起來、協調起來,同步發展,首先打開學生知性的層次,開啟并激發智慧,然后實現人格塑造與情操的培養,形成審美教育的合力。
同的語文審美教育方法通常都會運用美學、心理學的知識,或是通過鮮活的形象來感染學生,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創造如臨其境的美感,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具體。比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學過程中,“亭亭的舞女的裙、凝碧的波痕籠著輕紗的夢”等形象都較難理解,這就使得學生較難進人文章的意境,此時教師應多利用圖示、幻燈、錄相、錄音等手段,增強刺激物的強度,使學生能充分理解形象的意義。
1.4 語文教學評價審美化
教學評價就是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科學估量,并為教學調整提供反饋與策略。傳統的教學評價主要通過考試成績來進行,這種評價往往是隨片面的、單一的,審美化教學評價應成為教學的推動力,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語文美育評價是著眼于學生素質的體系,涉及教學目標評價、內容評價、以及過程評價等,包括審美知識點和學科知識點的審美化設計,包括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方法的運用等,重視形成性評價的反饋和調節,并且以正面評價為主。可采用正面的激勵機制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采用分數加評語的評價方式安在學生的心靈與情感上產生良好的影響。
2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審美化的意義
2.1 豐富情感與想象,升華人格
審美化語文課堂教學通過情境創設,可以引導學生走進作品中情感世界,彌補自己由于生活局限而很少能夠體驗到的感情,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在人與人心靈之間微妙的接觸之中走向升華。對于沒有接觸的生活的描述,學生們的想象力就會被激活,通過想像的啟發,給生活帶來了數不盡的價值和意義。
審美化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充滿了想象和情感活動,高尚人格是對對象的充滿情感和想象的深入體驗中體認美好的價值而逐漸形成的,在想象和情感的推動中,逐漸形成價值觀與哲理感悟,因此審美化語文有助于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2.2 樹立理想,獲得高峰體驗
審美化語文課堂教學通過對生動情境的營造,有利于引導學生在對藝術形象的深刻體會中逐漸樹立自己理想。學生可以以文學藝術作品為對象反觀自身,從而產生超越現存的追求。通過對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形象的描寫,體驗作家融入的情感,獲得心靈的深度體驗,在現實與作品的交互理解中,深化高峰體驗,感悟到世界人生的許多意義,從而對語文課程教學產生深厚的依戀。
3 總結
近年來,初中語文課堂教育陷人了困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課堂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缺乏教學的審美化引導,導致語文課堂教育效率不高。而美育具有獨具的審美的、解放的功能與性質,學生可以通過審美感受到自由和偷悅,語文審美教育使教學模式得到了深層次的回歸,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應堅持引導學生發現美、進行美的探索,真正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審美化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
山東即墨經濟開發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