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內報紙副刊自誕生百年來,它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在不斷變化。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作為我國報紙的傳統(tǒng)特色,它使報紙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新聞紙,而具有更加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副刊也成為現代報刊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副刊;文學性;專版;新聞
在大眾傳播媒體日益強調新聞性、信息性、休閑性的今天,讓我們對于報紙副刊屬性的認識一直不十分清晰。通常,新聞同行會將它歸于文學一類。而文學界雖然承認報紙副刊的文學性,但也只是將它作為文學的邊緣地帶。盡管有大量作家在報紙上大量地發(fā)表作品,然而真正代表他們文學水準的作品卻不在副刊上——文學獎也從來不與報紙副刊結緣。報紙副刊在文學和新聞之間徘徊,副刊編輯在新聞和文學之間傍徨。
那么,當代報紙副刊到底有哪些屬性?接下來談談我的看法。
一、報紙副刊的文學性
文學性,或許是副刊自誕生以來最為突出的鮮為人知的特點。其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更直觀、簡潔了解更多的時代文化,補充時代新聞可讀性、趣味性,貼切人民的生活從而為更多的人提供閱讀文化的機會。現就以《新民晚報》的夜光杯副刊為例,看看文化是如何傳承,如何影響受眾。
二、堅持正確的辦刊方針,注重思想品味
同新聞版面一樣,副刊也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把握時代精神,表達人民心聲,擔負起以優(yōu)秀作品鼓舞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夜光杯》的辦刊方針,與整個《新民晚報》的辦刊方針是一致的,即“宣傳政策、傳播知識、移風易俗、豐富生活”。副刊發(fā)表的作品要體現思想性、藝術性與知識性的統(tǒng)一,《夜光杯》一直把這一點作為自身不懈追求的目標。
三、堅持多樣性,做到雅俗共賞
《新民晚報》的辦報宗旨是“飛入尋常百姓家”,《夜光杯》從內容到形式都力求豐富多樣。如果辦成純文藝副刊或者時尚類副刊,讀者面就窄了。許多知名作家、學者愿意給《夜光杯》寫稿,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讀者覆蓋面非常廣,一篇文章刊出,會有許多人看到,影響力就大?!兑构獗访刻斐鰞砂?,前面一版內容相對“雅”一些,后面一版內容相對“俗”一些。兩個版是雅俗共賞的統(tǒng)一體,有些內容兩個版可以互換,但總體上說,兩個版有相對明確的分工。例如“世象雜談”、“十日談”等專欄必定在前版,“燈花”、“七夕會”等專欄必定在后版?!兑构獗愤@個“百花園”,雖不能說應有盡有,但廣大讀者感興趣的作品,已基本在內。
四、報紙副刊的本土化
21世紀以來,我國報紙副刊(尤其是文藝副刊)更加注重結合本地區(qū)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旅游名勝、人物典故等挖掘材料,彰顯地方特色、凸顯其個性化和本土化。當代報紙副刊的本土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用最能代表其所在城市和地域的詞語命名副刊。
如:《濟南日報》的“趵突泉”、《浙江日報》的“錢塘江”、《杭州日報》的“西湖”、《南充日報》的“川北潮”等。
二是著墨于體現城市風格的建筑文化。
如:從2000年7月3日起,《南方都市報》的“專欄內外”曾栩栩如生地細細勾勒出“地王大廈”、“深南路”、“公園”、“寶安北路”等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和場所,在讀者中形成很好的反響。
三是在深挖城市的活化石——文獻史料、老字號、詩歌、民間傳說等上面下功夫。
如:《南充日報》開辦的“川北軼事”、“懷舊”、“老照片”、“蹉跎歲月”等專欄,喚起了市民的文化記憶,拉近了與市井百姓的距離,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百姓關注和討論的民間話題。
五、報紙副刊的專版化
21世紀以來,中國報業(yè)越來越注重應用細分化、差異化的市場競爭策略以滿足不同讀者群體多樣化的需求,伴隨而來的是副刊專版化的傾向愈來愈明顯,即副刊將多元信息分門別類,富有針對性地刊載內容。未來副刊會越來越注重定位于特定受眾群體,越來越強調為專門一類讀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如,2010年6月10日,某報以參加高考的莘莘學子為對象,專門刊載了《2010專業(yè)走向全追蹤》、《九大經典熱門專業(yè)2010版解讀》等。
六、報紙副刊的平民化
21世紀以來,平民化的發(fā)展浪潮給報紙副刊注入了新的活力。許多報紙的副刊,包括大報甚至有些黨報副刊,都極力塑造其“平民風格”的媒介形象。如:《南方都市報》的副刊“城市筆記”,平民化方面尤為突出。它啟用“草根作者”寫稿,開啟了大眾寫作的卡拉OK時代。一位來自普通百姓的“草根作者”往往能夠凝聚起他周圍的一大群人關注副刊欄目、參與作品寫作。這種副刊寫作方式已漸漸獲得了副刊的青睞。
七、報紙副刊的新聞化
上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報紙副刊由最初報紙的“附刊”、“附張”、“余興”、“衍生物”等轉向成報紙的“延伸物”,一改從前報紙附屬品的品質。在21世紀,報紙副刊的新聞性得到強化。從最近幾年我國副刊發(fā)展情況來看,副刊的新聞性體現在兩個方面:
1、副刊標題的制作向新聞性靠近
副刊標題開始強調在第一時間抓住讀者的視線、吸引讀者的注意,其制作方法日趨接近于新聞標題的制作法,如:力求簡明、醒目,格式上采用肩標、主標、副標的形式,將最主要的信息元素提示出來等。
2、素材的選擇為報紙的新聞伸展和深化提供了表達空間
新聞事件發(fā)生后不久,關于新聞事件當事人的各類文章就會在副刊上與讀者見面。如:巴金逝世的第二天,《羊城晚報》便在《花地》副刊上刊出《巴金紀念專版》,介紹巴金的文學成就、與巴金有關的逸聞趣事、名人悼念文章及小評論等。所以說,副刊新聞化的發(fā)展趨勢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副刊信息具有自新的媒介品質。
綜上所述,我認為我國報紙副刊所突出的幾大特點:文學性、本土化、專版化、平民化、新聞化。在傳媒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副刊已經成為報紙有效的延伸,用副刊來彰顯報紙文化品位和社會價值的做法已經成為許多辦報人的共識,并且逐步付諸實踐,紛紛改變副刊自身的定位和內容。另一方面,作為報紙副刊人,始終不要忘記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做文化的守衛(wèi)者擔當者傳播者,以更開闊的視野去辦好副刊,更好地發(fā)揮出副刊潤物細無聲的感染力。
【參考文獻】
[1] 馬麗春. 報紙副刊的走向和思考[M]. 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7(02).
[2] 李 娜. 報紙副刊的大眾化傾向[J]. 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 2009(03).
[3] 楚費力, 詹碧蓉. 走向已知和未知——楚天都市報《城事》副刊的閱讀追求[J]. 新聞前哨, 2006(10).
[4] 辛 欣. 21世紀報紙副刊的發(fā)展趨勢[J]. 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6).
[5] 陸學藝.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5.
[6] 龔文瑞. 報紙副刊的受眾分析[M].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9(01).
【作者簡介】
孫于茜(1994—),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yè)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