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小芳
摘要:介紹了崇左市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的主要成績及措施,分析了野生動植物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及對策,以期為推動崇左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野生動植物;保護措施;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Q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9013902
1 引言
崇左市位于廣西西南部,土地總面積1.73萬km2,轄區內有4個縣(市)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533 km。全市已知的陸棲脊椎野生動物共4綱34目116科696種;野生維管束植物234科1123屬3071種,其中白頭葉猴、冠斑犀鳥、弄崗穗鹛、龍州金花茶等物種為崇左市獨有。
2 主要成績及措施
近年來,崇左市積極組織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逐步扭轉了野生動植物資源急劇減少的趨勢,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得到了恢復和擴大。
2.1 自然保護區建設初具規模
目前崇左市林業自然保護區共6個,其中國家級保護區3個,自治區級保護區3個,保護面積達16.554萬hm2,占全市國土總面積的9.5%,占全市林地面積的17.5%。另外在全市范圍內還建立了9處自然保護小區,4處森林公園和2處濕地公園,保護總面積達17.31萬hm2,保護了該市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95%的野生動物種群和80%的高等植物群落。國家重點保護的103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42種珍稀植物的主要棲息地、分布地得到了較好保護,初步形成布局基本合理、類型較為齊全、功能相對完備的自然保護網絡體系。
2.2 陸生野生動植物拯救及保護顯著加強
2.2.1 瀕危物種拯救保護成效明顯
組織開展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掌握了資源本底數據。實施海南風吹楠、金花茶、望天樹等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和白頭葉猴、黑葉猴、冠斑犀鳥等極度瀕危野生動物的拯救保護工作。白頭葉猴種群數量由2003年的598只增加到目前的1000多只。由于工作成效顯著,崇左市先后榮獲“中國白頭葉猴之鄉”和“中國木棉之鄉”稱號。
2.2.2 人工繁育產業日趨增強及規范
通過合法的方式鼓勵企業和繁育基地對一些經濟價值高、利用量大的野生動植物的物種進行人工繁育生產,有效緩解了保護和利用的矛盾。多年來,逐步建立了中華竹鼠、豪豬、眼鏡蛇、滑鼠蛇、虎紋蛙、大壁虎、廣西火桐、凹脈金花茶等野生動植物的人工繁育種群。
2.2.3 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基本建立
在主要的鳥類停歇區域、邊境縣(市)以及重要的馴養繁殖場所相繼建立了自治區級疫源疫病監測站12處,搭建了崇左市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體系主體框架。創建崇左白頭葉猴、下雷2處疫源疫病監測站為全區示范站,同時啟動疫源疫病聯防聯控工作,推動邊境地區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聯防聯控試點建設。
2.3 濕地保護邁上新臺階
開展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摸清濕地資源現狀和濕地資源的動態變化。申報建立廣西大新黑水河、廣西龍州左江2處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創建工作取得零的突破。保護面積從2007年的480.3 hm2,增加到2060.64 hm2,對崇左市野生動植物及濕地資源的搶救性保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1 存在的問題
崇左市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取得較大的成績,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但仍存在不少問題。
(1)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與資源、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以犧牲生態、犧牲資源作為代價來獲得經濟的暫時發展,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還難以調和。
(2)傳統的陋習有些野生動植物可以做藥用、食用,利潤高昂,加上崇左市地處中越邊境,邊境線長、便道眾多,交通便利,亂捕濫獵、亂采濫挖、倒賣走私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的違法犯罪活動不時發生。
(3)崇左市6個自然保護區、9個自然保護區小區、2處濕地公園中,僅弄崗1個保護區土地權屬為國有,其余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分布地均為村民集體所有,侵占、破壞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分布地的現象非常突出;四是野生動植物養殖培植和開發利用尚處在自發的、分散的狀態,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3.2 原因分析
(1)文化傳統方面的因素。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在人們的觀念中根深蒂固,保護觀念仍相對淡薄。
(2)法制上的因素。保護管理配套建設有待完善,缺少資金和專業管理人員,保護工作邊緣化,存在管理上的缺位。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已不能適應新時期野生動植物的管理需要,無法對大部分的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定罪,“三有”保護、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案件處罰沒有明確規定;行政許可設置沒有界定野生保護與人工繁育的關系,執法難度大,也給違法經營者鉆了空子;野生動物肇事補償辦法也未能出臺,不同程度影響了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的開展。
(3)資源保護與經濟利益發展矛盾日益尖銳。林區群眾習慣于“靠山吃山”的生活方式,對林業經濟依賴性大。由于保護區等主要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分布地限制采伐,林權不能流轉,保護區群眾生活水平難以提高。雖然當前國家實施生態公益林補助政策對自然保護區內集體林的保護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從調查情況看,還是難以保障保護區林農的生產生活需要。
4 對策與建議
(1)努力培養一支專業隊伍。左面啟動新世紀的人才工程,組建或調整一批專業隊伍。
(2)突出建立就地保護網絡體系建設。科學準確地制定物種優先保護方案,在充分考慮崇左市未來的發展空間的基礎上,搶救性地抓緊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小區、保護點,恢復與重建目的物種適宜的生境,逐步擴大保護面積,正確處理保護管理與建設利用之間關系。
(3)加強珍稀瀕危物種的繁育與拯救保護。加強極度瀕危野生動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實施縣域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構建縣域野生動植物資源信息數據庫。科學推進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放歸自然和野生植物原生地回植,強化種質和基因保存。
(4)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以強化宣傳教育和國際合作為主線,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和有關部門、社會各界的支持,形成共同推進保護管理工作的合力。充分利用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成果,開展自然保護區科普教育宣傳,將自然保護區及保護區周邊社區建設成生態文明教育和宣傳基地,實現保護與周邊旅游開發利用共贏、保護區與社區共發展的局面。加強與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平臺的合作,引導公眾了解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提升自然保護的社會影響力。
(5)加大執法及監管力度。進一步明確職責,加強部門間日常溝通聯系,齊抓共管保持高壓態勢,確保生態保護執法工作穩步推進。
參考文獻:
[1]林 森.野生動物保護若干理論問題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3.
[2]關德榮.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的法律規制探析[D].重慶:重慶大學,2012.
[3]康祖杰,楊道德,陳 華,等.壺瓶山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因素分析及保護對策[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0(3):33~40.
[4]林官樂,馬仁翻,陳 炎.溫州市陸生野生動物資源利用現狀及管理對策[J].華東森林經理,2014(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