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法譜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紅軍先頭部隊從江西于都出發,快速地向前推進,一舉粉碎敵人設置在江西安遠、信豐之間的第一道封鎖線,進入到信豐境內的極富圩一帶。10月25日,紅軍兵分兩路,一路經信豐的九渡水、上下坪,進入南雄境內的黃地、大蘭再轉入江西大余縣境內的蘭村、凰鳳城、青龍,沿著梅嶺北面山地前進;另一路經信豐的萬隆進入廣東南雄境內的界址,直插烏逕,經新田、錦陂、上朔、夾河口、茶田、山背、黃陂洞,轉入江西境內沿著梅嶺的北麓山地行進,越過小梅關,走河洞內良、聶都進入湖南。
走萬隆入南雄界址這一路紅軍主要是紅一軍團的部隊,其中紅一軍團直屬隊于10月26日到達烏逕墟。這時,蔣介石急令廣東軍閥陳濟棠派兵前來堵截,在紅軍必經的烏逕、新田、錦陂等地設置各種障礙,企圖阻止紅軍長征部隊向西轉移。為了迅速掃除長征路上的這些障礙,爭取時間,不讓敵人在這些地區站穩腳,紅一軍團給直屬偵察連下了一道命令:堅決把烏逕新田之敵消滅。直屬偵察連是紅一軍團的耳目,主要任務是在前方為大部隊偵察敵情,一般不投入大的戰斗,在遇到緊急情況下,才把該連當作一個拳頭打出去。偵察連有160多人,都是從部隊挑選出來的,軍政素質較好,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黨團員;武器裝備也較優良。全連分為機槍、沖鋒槍、步槍、短槍四個排。連長劉云彪,福建人,個頭不大,外號叫“小老虎”。這次是他帶領部隊離開于都后要打的第一仗。接到命令,他立即召集全體官兵作戰斗動員,鼓勵大家說:“這是軍團部給我們連的光榮任務,明天拂曉前一定趕到新田,趁敵人立足未穩,堅決把他們消滅掉。”爾后,全連分為左、中、右三路,向著目的地急進。
10月27日拂曉,各路隊伍按時到達前沿陣地。先前派去監視敵人動態的偵察員前來報告:敵人約有200人,正在新田墟附近的山坡上挖戰壕、筑工事,敵指揮部設在新田墟的炮樓里。劉云彪聽完報告即下達命令:左路監視炮樓行動,中路全面進攻,右路掩護進攻。命令完畢,他親自率領的中路部隊乘敵人不備,首先向正面的敵人發起攻擊。敵人見這形勢,慌忙丟下工事,倉促應戰,還沒聽清槍聲來自何方,就斷送了幾條性命。緊接著右面山頭的槍聲也響起來,頓時,整個新田槍聲大作,雙方展開激烈戰斗。紅軍戰士憑借地形掩護,沖鋒槍、步槍、短槍一齊射向敵陣,手榴彈在敵群中開花,敵人亂作一團,一個當官的指手畫腳,重整陣容,固守山頭,以待援兵。新田墟炮樓里的敵人見前面山頭上的守軍與紅軍打得吃緊,便派兵前去增援。當敵人剛步出炮樓不遠,被早已注視這伙敵人的紅軍戰士一齊開火,一陣猛烈地掃射,把他們壓了回去,過很長時間不敢出來。
此時,山坡上的戰斗仍在激烈地進行著,山頭的敵人仗著有利的地形和工事拼命抵抗,死守陣地,紅軍戰士一時難以攻破敵陣。這時,監視敵炮樓的部分戰士加入了正面進攻,用機槍掩護,其他戰士沖出掩體,猛沖猛打,殺聲震天。敵人看到紅軍來勢兇猛,自己又缺少增援,丟下20多具尸體,東逃西竄,倉皇向外逃命。
新田之戰是長征紅軍入粵第一仗,也是第一個勝仗,保證了紅一軍團部和長征部隊順利通過烏逕,沿著梅嶺山麓向西前進。
新田之戰后,紅一軍團部直屬隊進駐界址墟,直到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烏逕、大塘、夾河口、坪田坳一線出江西大余縣的蘭村,另一部由江西的信豐縣下坑,經南雄的黃地、大蘭到達大余縣的蘭村與大部隊會合,隨后從大余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與此同時,紅九軍團跟在紅一軍團之后,火速行軍,經界址,尾隨紅一軍團路線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隨后的紅九軍團第二十二師,又沿著紅一軍團直屬隊的路線,經界址到烏逕,是晚在烏逕宿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支援。第二天,紅軍急行軍轉入江西,30日到達小梅關宿營。次日經游仙、河洞、內良向湖南方向前進。
10月29日,中革軍委獲悉國民黨的西路軍何健部第六十二師向地處湘、贛邊境的汝城、桂東移動的情報,即命令中央紅軍于11月1日進至并通過國民黨軍設在桂東、汝城、城口之間的第二道封鎖線。
紅軍從10月26日進入南雄界址,到10月31日離開小梅關,前后經歷了6天的時間。紅軍在南雄期間向沿途群眾進行革命宣傳,并在很多村莊寫下了不少革命標語。紅軍紀律嚴明、勇敢善戰、不怕犧牲的精神,在南雄人民心中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