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玉玲


仁化,是一塊浸染著無數英雄烈士鮮血的紅色熱土。革命戰爭期間,仁化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獨立支援了大量錢糧和物資。數萬群眾參加革命斗爭,12000多人英勇獻身,仁化人民付出了重大犧牲,作出了卓越貢獻!在光榮的革命斗爭中,仁化的土地上留下了毛澤東、朱德、鄧小平、彭德懷、陳毅、羅榮桓、聶榮臻、阮嘯仙、譚甫仁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
紅軍長征期間,曾經過仁化,向北挺進。如今,硝煙早已散去,而長征的精神永遠地留在了仁化。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實施,仁化正以蓬勃的生機,在新的“長征路”上展開了振興發展的宏偉藍圖。
經濟發展碩果累累
“十二五”時期,是仁化縣綠色轉型、平穩發展的五年。
在此期間,該縣積極應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大力實施“四化推四區”發展戰略,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的主要目標任務,全縣經濟社會實現全面平穩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近幾年來,盡管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但仁化縣克服了諸多困難,縣域經濟實現了平穩增長,從2012年起,全縣GDP和一般財政預算收入均實現“三突破”(即GDP分別突破70億、80億、90億大關,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突破4億、5億、6億大關)。其中,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93.4億元,同比增長6.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6億元,同比增長19.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1億元。
據悉,今年1-6月該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1.5億元,同比增長7.1%,比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3.39億元,同比增長5.8%,比去年同期回升4.3個百分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2億元,同比增長20.3%,增速居全市各縣(市、區)第三。
“三大主題”推動振興發展
“縣域經濟基礎薄弱、城鎮化發展水平低、產業項目偏少這三大問題是我縣振興發展面臨的最現實、最突出的問題。”8月19日,在仁化縣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上,縣委書記劉峰指出,全力破解這三個問題,是實現振興發展的關鍵。因此,縣委決定,把縣域經濟發展、休閑旅游慢城建設、項目攻堅作為推動仁化振興發展的三大主題工作。
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仁化緊緊圍繞“主動融入珠三角”這個發展總戰略,深入實施“四化推四區、統籌促發展”發展思路,以休閑商旅化為統籌,加快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融合發展,力爭到202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4億元,年均增長9%;人均生產總值達到6.2萬元,年均增長8%。下一步,仁化將把主動融入珠三角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發力點,在思想觀念、產業、交通、市場、民生等各方面與珠三角深入對接,帶動仁化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為了打造特色鮮明、綠色生態、宜居宜游的廣東休閑旅游慢城,仁化以全面加快城市擴容提質為工作重點,認真貫徹落實《仁化縣城市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圍繞“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大提升”目標,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著重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同時,按照廣東休閑旅游慢城建設規劃,加快項目實施,重點加快慢行交通系統、生態系統、標識系統、商業系統等慢城系統建設;按照“城是休閑旅游區,鎮是風景區,村是小景點”的理念,全面推動縣、鎮、村三級聯動發展。縣城作為建設廣東休閑旅游慢城主陣地,各鎮(街)也要圍繞這一目標,按照產業有特色、形態有特點、功能有特長的原則,編制好特色小鎮戰略性總體規劃。
在項目攻堅方面,仁化縣堅持項目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把項目的謀劃、引進和建設作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因此,仁化將強化抓項目的意識,認真落實《仁化縣項目攻堅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大力實施項目攻堅機制強基、產業招商實效推介、優越環境營造、重點工程培優、承接載體提升等“五大行動”,迅速掀起新一輪大抓項目、大上項目的熱潮,力爭到2018年新引進優質企業23家,新增項目投資50億元以上,實現“十三五”時期項目引進數量和資金比“十二五”時期翻一番的目標。
“大交通”打下堅實基礎
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近年來,仁化以發展“大交通”為目標,著力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該縣主動融入珠三角、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該縣狠抓重點交通運輸工程,積極協助推進武深高速公路(仁化段)的建設,持續推進X335線上社至馬嶺段公路改線工程、嶺尾至新莊大壩二級公路和新莊主干道建設等縣重點工程。同時,完成了農村公路硬底化建設近20公里,進一步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
接下來,仁化將繼續圍繞“大交通”的發展戰略,重點推進武深高速、雄樂高速(仁化段)以及G106線周田至丹霞出口段,北邊康溪橋、南邊群樂橋和環城公路建設,穩定推進老街渡口至水東人行便橋、通自然村公路硬底化、旅游公路以及公路安全生命防護等工程建設。同時,以武深高速、國省道、旅游公路等交通設施為基礎,構建與珠三角對接的快速交通體系,并按照廣東休閑旅游慢城建設規劃,構建慢行交通系統。
據悉,該縣計劃在“十三五”期間規劃交通運輸建設項目11項,估算投資5.74億元,重點建設仁化縣X296線長江至白洞礦場段公路改建工程,仁化縣三、四級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新農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仁化縣X336線長江至城口段路面改造工程,長江至萬時山公路改建工程,S345線仁化董塘至樂昌坳等項目。
精準扶貧加快發展振興
近年來,扶貧開發一直都是各級領導干部、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人民群眾所關心的問題。而仁化在扶貧“雙到”工作上,可謂成效顯著。
據悉,在“十二五”期間,該縣落實幫扶資金1.77億元,實施村戶幫扶項目1368個,發放金融扶貧信貸資金1195萬元,完成362戶“兩不具備”搬遷戶、464戶農村低收入困難戶住房改造,28個省級貧困村全面脫貧,順利通過省第二輪扶貧工作檢查驗收。
下一步,仁化將繼續按照“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的要求,認真開展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工作,把脫貧攻堅擺在改善民生的首要位置,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據了解,在接下來的規劃中,該縣將拓展扶貧路徑,深入推進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工作,抓好貧困村基礎設施和產業開發,建立扶貧工作長效機制,積極實施產業扶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措施,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提高扶貧實效,確保高質量完成扶貧工作任務,進一步夯實農村發展基礎。同時,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從而起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良好效果。
舊路依舊在,新路在腳下。時至今日,距離紅軍長征勝利已經過去了80年,可新的“長征路”卻依然在繼續,發展建設依然任重而道遠。未來五年,是仁化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仁化定會在新一輪的發展大潮中奮勇爭先、爭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