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軍事會議
1934年10月初,我奉蔣介石密令上廬山參加秘密軍事會議。江西的10月,廬山已開始下雪。開會的地方叫牯嶺,這是一個墟場,坐落在1000多米高的廬山頂上。這次秘密軍事會議就在離墟場不遠的一座禮堂里召開,整個牯嶺都置于嚴密的警戒之中。此刻在這里召開的是策劃第五次“圍剿”蘇區的絕密軍事會議。200多與會者都是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東五省的省主席。部隊司令、軍師長、高級參謀。我跟他們大都是老相識了。會議由蔣介石親自主持,楊永泰負責布置會議的具體事項。江西省主席、行營第一廳廳長熊式輝也負責會議的布置工作。
會議打算開一個星期,但才開始兩天,因其計劃規模之巨大,各項布置之細微,陰謀之毒辣,已使我暗自吃驚。第五次圍剿計劃名曰“鐵捅圍剿”,是由法西斯德國顧問提出來的。計劃由國民黨150萬大軍,對以瑞金、于都、會昌、興國為目標的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在指定的某一日同時從四面八方突然合攏包圍。包圍半徑距瑞金150公里。這個包圍是有嚴密的部署的,地圖上劃分了很多編了號碼的格子,哪個部隊或單位在何時何地必須到達地圖上某個格子所規定的位置,并按規定馬上布上鐵絲網,預留缺口,裝以鹿砦、拒馬,構筑火力網及碉堡,并分段建立糧秣、彈藥倉庫、醫院、綁帶所,以及有線電話網、中繼站等等,這些都有極為周密的布置。
一俟包圍圈完成,各部隊便依照命令每日向瑞金中心推進7—8華里,每推進1華里(0.5公里)布上一重鐵絲網,每5公里筑一道碾堡線,碉堡的設置使得他們的火力構成極為嚴密的交叉封鎖網。計劃每月向縱深推進25公里,6個月便能進逼到紅都瑞金,而紅都四周屆時將豎起300重鐵絲網,80重碉堡線,以及難以計數的障礙物,這是何等驚人!為防止紅軍突圍,計劃又規定每重鐵絲網之間的防守要絕對保證,不但設有大量的碉堡,布置地雷陣,而且將如發現突然情況時立即調撥部隊的大量美國軍用卡車,運行線路都布置得詳詳細細,無一遺漏,為實施其計劃,已有1000輛美國軍用十輪卡車運到南昌,并隨即分配到各部待命。
作為“鐵桶圍剿”的前奏,在包圍圈尚未完成之前,派出12個師的兵力與紅軍糾纏,迷惑紅軍,爭取包圍部署的時間,一俟包圍圈形成,這12個師隨即撤離,同時立即斷絕這里一切除軍事需要以外的交通,以封閉蘇區的消息,斷絕紅軍的一切物資來源。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最陰險毒辣、規模巨大而又布置周密的軍事計劃!與以前的四次“圍剿”自然不可同日而語。若此計劃得以實施,則紅軍的處境不堪設想:我想起了前兩個月的一件事。我在德安看到大量鐵絲網運到,友鄰部隊及我部的裝備部有了很大改善,數十數百的美國大型軍用新卡車也開來了,我懷疑將會有一次大的行動,于是,我向一個曾在我部下任連長,現已是南昌行營少將軍械處長的李英豪打聽虛實。他用詭秘而又肯定的口氣對我說:“這次圍剿不同以往,有顏色給紅軍看的,定然會致紅軍于死地!”隨后我便將李英豪這番話,以及我對局勢的動向看法與劉啞佛和盧志英說了,我說:“紅軍四次反圍剿都勝利了,但這次圍剿來勢兇猛,紅軍還是易地為宜吧?”盧志英同志淡然一笑,說道:“我們紅軍離不開江西的,江西的民眾是水,紅軍是魚,魚是離不開水的,我們不管怎樣,都要在江西堅持下去。”我想,若是他們知道這其中的巨大陰謀,恐怕是不會有笑容的了。
后來,這個巨大的陰謀果然被我不幸而言中了!會議開了一個星期,最后由蔣介石致“閉幕詞”,他興致勃勃地說:“現在剿共大業已握勝券,望各方負責人積極執行會議的決策,”“畢其功于一役!”在場的200多反共軍事頭子個個氣勢洶洶,磨拳擦掌,紛紛賭咒發誓要在這次“鐵桶圍剿”中剿絕共產黨。
這次會議的文件有高高的一大疊,足有一二公斤重,其中除了包圍圖表、計劃書、指示文件等等外,還有蔣介石的語錄及指示匯編成的小冊子。每份文件上都打上了藍色的“極秘密”字樣,并按名單編號存擋。
散會后,我將這些文件裝到一個大公文包里,然后便匆匆下山。
交給共產黨中央
當我踏進司令部的時候,已是掌燈時分。我也顧不上吃飯,馬上吩咐左右將劉啞佛、盧志英、項與年即刻喚到我辦公室。待他們到后,我便將從廬山帶回來的所有文件從公文包中取出,讓他們細看。他們飛快地看著,臉色隨之而變。花了約一個小時功夫,當他們大致看完后,他們三人交換了眼色,劉亞佛開口問我:“大哥,你說怎么辦?”我說還有怎么辦的,這么危急,你們馬上拿去交給黨中央!天大的事情,由我承擔就是了!”他們聽罷,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代表黨感謝你。”
隨后,他們便由項與年同志將此全部絕密文件帶到南昌我司令部后方辦事處。在那里將文件的主要部分用薄紗紙密寫抄錄,然后由地下黨同志藏在鞋底,化裝成老百姓千方百計地送上瑞金。同時,他們又發電報給黨中央,將廬山會議制定的“鐵桶圍剿”計劃這一絕密情報向黨中央匯報了。幸而他們干得都很漂亮,蔣介石在圍剿計劃泄露后也沒有向下追查,否則查到我身上,要我拿出那些文件來,我將必死無疑了。
自項與年同志去南昌約兩個星期,也就是1934年10月下旬,中央紅軍趕在蔣介石“鐵桶圍剿”包圍態勢完成之前,撤出革命根據地,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最后勝利到達陜北抗日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