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佚芳 盛海輝


新時期老區的脫貧攻堅,已成為各地老促會的重要工作。應廣西老促會的邀請,廣東省老促會會長陳開枝一行,赴廣西南寧、百色等地學習考察,與廣西的同志共商兩地老區脫貧攻堅的對策。
共飲一江水,兩廣一家親。
地處嶺南的廣西和廣東,一個是小平同志曾經戰斗過的革命老區,一個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山水相連,文化同根。在脫貧攻堅戰中,如何促進老區加快發展?應廣西老促會邀請,8月12日至17日,廣東省老促會會長陳開枝帶領省老促會一行,赴廣西學習考察。東道主很重視。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黃世勇、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兼扶貧辦主任蔣家柏等領導,會見了廣東省老促會一行并進行了交流。
努力為老區發展爭取政策支撐
左右江革命老區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最早創建的革命根據地之一。考察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自治區西部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龐湟,向廣東省老促會一行介紹了《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落實情況和廣西左右江老區建設發展情況。
之前,廣西老促會發揮自身優勢,深入調查研究,向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提出了《加快左右江革命老區發展的意見建議》,協助有關部門積極呼吁從更高層面加強左右江革命老區建設,為國家出臺《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提供了有力依據。
2015年2月,《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準后,廣西先后發出《廣西落實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的實施方案》、《左右江革命老區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一批重要政策文件,將規劃進一步細化分解落實,明確了左右江老區建設發展年度目標和時間節點任務,對如何落后好振興規劃提出了一整套工作思路;2015年4月,啟動實施左右江革命老區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從2015年至2017年,自治區財政每年拿出3億元專門支持老區項目建設,一共研究制定了涉及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發展、生態經濟建設、扶貧攻堅、惠民工程等五大類的141個三年行動計劃項目。
廣西老促會會長張少康說,振興規劃實施以來,廣西左右江革命老區在扶貧、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老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貌也在加速改觀。但是,目前老區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為此,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是要促進脫貧攻堅戰和《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的實施。他透露,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抓緊起草廣西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實施方案和《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廣西壯族自治區左右江革命老區實施方案》,爭取為老區扶貧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廣東省老促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姚澤源介紹了廣東省老促會特別是陳開枝會長積極為原中央蘇區和海陸豐革命老區爭取政策的情況。今年2月,海陸豐革命老區被納入國家扶持欠發達老區范圍。國家的扶持政策正在落實,各地政策對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兩廣老促會的同志一致認為,要充分發揮老促會的作用,努力促進國家扶持老區的政策落到實處很重要。
要充分利用紅色資源 弘揚老區精神
廣西百色是一片富有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在這里,兩廣老促會的同志參觀了紅七軍軍部舊址粵東會館、百色起義紀念館、右江蘇維埃政府舊址等,瞻仰了百色起義紀念碑,向革命先烈敬獻花圈。
兩廣老促會的同志每到一處,都認真聆聽,細心察看,深情緬懷。他們表示,這些革命舊址等文物,是一筆寶貴的歷史遺產和精神財富,看了令人精神振奮。要保護好、建設好、利用好,這對弘揚老區精神、教育下一代非常重要。
陳開枝說:“作為紅色資源的革命遺址,在弘揚老區精神中有著特殊作用,是其他的宣傳教育無法比擬的。”因此,去年廣東省老促會組織6個調研組分赴全省60多個縣(市、區)的老區,對革命遺址的修復保護情況進行了調研,并寫出了調查報告,引起省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對全省革命遺址的修復和保護工作起到促進作用。
廣西老促會會長張少康表示,接下來老促會將主動與各級黨史辦、民政部門密切聯系合作,對各個歷史時期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精心保護、修繕、搶救、開發、利用。重點對全區已查實的2000多處革命遺址、革命烈士紀念設施加強保護、修繕;不斷挖掘、搶救史料。充分開發、利用紅色革命遺址,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弘揚老區精神,開展紅色旅游,傳承紅色基因。
老區想富裕就要修好路
兩廣老促會的同志,從百色市驅車沿廣西206省道,行駛70多公里,來到凌云縣彩架村。站在觀景臺上遠望去,山間公路像一條巨龍盤山纏繞,這是凌云人用雙手在海拔約1200米的高山上畫出的一幅感天動地的畫圖。
據了解,彩架村的弄福公路是1998年廣西鄉村路建設大會戰的經典之作,也是當時百色地區村級道路建設大會戰中最艱險的工程。全線總打通3個分別長228米、70米、40米的隧道,全線修建了12個回轉彎,從海拔300多米一直盤旋到1200米。它的建成接通了坪山至閣樓的斷頭路,使縣城至沙里瑤族鄉的里程比原來縮短了30公里,為凌云至巴馬的跨境公路找到了便捷的路徑。
“生活在城市和平原的人,是想象不到大山重圍中的人們對路的企盼和修路的艱辛的。”1998年,張少康會長曾擔任廣西百色地委副書記,對當年修路的情景至今還記憶猶新。他說,當時飽受無路之苦的群眾硬是一鎬一鎬地把路修通了,“那時候你才會明白群眾為了從大山里走出來,早已把艱苦置之度外。”
據廣西的同志介紹,長期以來,交通滯后一直是制約廣西老區產業發展的瓶頸。近年來,廣西通過提前謀劃老區交通網絡,直接補助老區交通站點項目前期工作等方式,傾斜安排資金、用地指標等建設要素,支持老區交通項目建設,老區交通大為改善。但老區道路的橋梁、隧道多,修建的成本較高。因此,還要加大對基礎設施項目的投入,同時要爭取更多的國家政策層面的傾斜支持。
治貧先治愚 扶貧要先扶智
兩廣老促會的同志來到屹立于右江河畔的百色祈福高中。這所高中的創辦,承載著廣州人民對百色老區人民的深情厚誼與無私幫助。
百色市既屬邊疆、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又屬革命老區和后發展的貧困山區。2000年陳開枝牽線搭橋,香港祈福國際投資集團董事長彭磷基先生鼎力支持,投資2000萬元創辦了百色祈福高中。十幾年來,彭磷基先生已先后捐助3000萬元資金支持學校建設。如今,祈福高中已經成為百色市教育發展的品牌學校之一。
“過去,百色窮就窮在教育。治貧先治愚,扶貧要先扶智。所以,從新千年開始,我們把主要精力落在教育扶貧上。”陳開枝介紹,近20年來,先后發動廣州市社會各界、港澳臺和海外華僑同胞在百色新建、改建了242所中小學和幼兒園,社會捐贈的資金達到兩億多元,有力地促進百色老區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教育扶貧,在幫助貧困地區群眾從根本上脫貧致富、切斷貧困代際傳遞方面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少康深有感觸地說。今年年初,在百色召開的全區教育精準扶貧現場推進會上,自治區黨委常委、副主席藍天立表示,廣西將努力實現貧困地區學校保障基本、滿足需要、均衡發展,打好教育扶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