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湖
你去過云南抗戰時期的滇緬公路嗎?你一定贊嘆它那驚險十八彎道。如今,它的“復制品”驚現在廣西凌云縣,那就是弄福公路。
在這里,山上山下住著壯族、漢族和瑤族人家。在這里,自古以來就“三無”:地無一條河(水都跑地下成了地下河),田無三分平(田里到處是“小石林”),出村無一條路(村與村丈量距離的單位是“喊”,這邊叫一聲,那邊聽得到就算“喊”,一喊路往往爬山涉水得走大半天)。在這里,壯語的“弄”,意為窮山僻嶺。所以,弄福公路就是窮山僻嶺通向幸福之路。這條路有多少彎,它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這條路有多險,它盤旋在山巒云涌處。村里的人硬是以3萬元1公里,承包了苦干一年,修通這25公里長的山鄉公路。
同行人給我講述了村里缺水的情形。話說此地有3條村,農家三分之一的勞力要用于挑水,挑上一擔水回到家也就剩下三分之一了。那一年,扶貧工作組到A村,為每個農家增添了用石頭圍砌起來的“水柜”,家能蓄水,水有余,就算富有了。大年初三,B村帥哥到A村找到“小芳”姑娘家提親。姑娘的父親一看帥哥,挺喜歡,遂答應了婚事,并給帥哥回禮一擔水。可見,水貴如油!后來,扶貧工作組不僅給B、C村農戶都建起了“水柜”。而且,在這里的田頭也都有了“水柜”,全縣筑了十萬個。這下不得了,據說“老美”和“老越”兩地的“老外”,偷偷地派人潛入這里,刺探是否增設了“導彈基地”?結果,你懂的。
弄福公路的傳說,美在那山、那水、那人、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