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
天麻,真是很有仙人特質。
她有很多名字,每個名字都體現了這種特質。
傳說她是從天上降下來的,能夠解除麻痹,平肝息風,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癲癇抽搐、神經衰弱、風寒濕痹等癥。她便被喚為天麻。
她的形狀像仙人的腳,是治風之神藥,疾速的療效,一下子就把疾病趕跑了。她又被喚為仙人腳。
天麻這種蘭科植物的肥厚、呈半透明狀的干燥塊莖,喜愛生長在背陰的陳舊落葉當中。雖然她沒有飄飄的裙裾,卻有著飄飄仙風,來無影、去無蹤。據說當年炎帝嘗百草以療民疾,已經采嘗過九百九十九種草藥了,卻唯獨采嘗不到天麻。經常是炎帝一來,天麻就溜之大吉,跑得無影無蹤了,炎帝總是追趕不上她。
越是仙蹤難覓,越是令人神往、叫人惦記。有一年立冬后,炎帝在太白山上采藥,又挖到了天麻,炎帝又想把這既無莖葉、又沒須根、只有一個光禿禿的塊莖的東西裝入藥袋帶回家細細品嘗,以了解它的品性、明白它的療效了。可是,又和往常一樣,他剛一伸手去拾天麻,天麻就又一下子跑得不見了。炎帝又氣又惱,他覺得這次一定要找到天麻。他背著裝有草藥的近百斤重的袋子,拿著自己削制的挖藥木箭,把整個太白山的大小山峰都挖了個遍,終于在孤峰獨立、勢若天柱的“分天嶺”上找到了它。這次,天麻剛剛露頭,還沒來得及逃跑,炎帝眼尖手快,用他的挖藥木箭“噌”地一下子扎在天麻頭上,天麻終于跑不掉了。
就是這一箭,使得天麻又得到了一個名字:赤箭。
當時,經過那番較量,炎帝實在太累了,便倒在一塊石頭上睡著了。一覺醒來,天色已黑,他趕忙收拾東西,準備下山回家??墒牵偃グ翁炻樯砩系哪炯龝r,卻怎么也拔不下來了,木箭和天麻竟長在了一起,成為天麻的莖桿了。從此,天麻那肉質肥厚的根塊上長出了莖桿。天麻的莖桿是炎帝的木箭變的, 炎帝又叫“赤帝”,所以人們又把天麻叫做“赤箭”。
赤箭這個名字,也是很有仙氣的。色紅,像箭一樣,真是符合人們對仙子的想象。
確切地說,赤箭是天麻的苗,天麻是赤箭的根。赤箭屬于芝類,以其莖如箭桿,顏色為赤色而得名,她頂端開花,葉子也呈赤色,遠看如箭上插了羽毛。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將赤箭列為上品,上品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可輕身益氣,不老延年。
不過,赤箭苗桿和天麻根莖的作用是不同的,這也許是因為赤箭是后來被炎帝插上去的緣故吧。赤箭用苗,有自表入里之功,天麻用根,有自內達外之理。在實踐中,天麻的用途也比赤箭廣泛得多。天麻不僅能治風定驚,而且還有非常強的補益作用,她能夠助陽氣、通血脈、益氣力。她的補腦作用尤其明顯,可以改善心肌和腦部的營養供血量,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抵抗衰老,對防治老年癡呆癥、恢復老年人記憶、改善老年人腦部血液流通都有很好的效果。
看那天麻,肥肥厚厚的樣子,真是有著大智若愚、鎮定自若的仙者風范。再把她切成薄片,那內里的絲絲脈絡便呈現在黃白的精靈片兒中。這蘊含著仙氣和靈氣的精靈片兒,在自然的光輝中,透著令人喜愛的光芒。把這精靈片兒在潔凈的清水中浸泡一陣,然后將她和著這浸泡過的清水,一起燉肉、煮魚、煎湯、泡茶,等等,都是香醇可口的。享受了這樣的美味之后,真會感覺自己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氣力了。
當年,這可愛的天麻被炎帝找到之后,就不愿再回到天上去了。她在人間成家,安定下來。哪怕有來自仙庭的召喚,或是炎帝也要她回去,都不能使她改變心意。人們因此又叫她棒打不退。
而我們,也終于在對綠野仙蹤的仰慕之中,得到了長久的聰穎之氣。
親愛的天麻,我很愛你。
深深的苦,微微的甜
提到黃連,“苦”字,會馬上從心里跳出來。
黃連實在是太苦了呀。任何一本醫書,都告訴我們,黃連氣味苦寒。有人甚至還會覺得黃連有毒,因為那么的苦啊,苦的東西總會有毒吧。但是,黃連是無毒的,還被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上品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
能夠貴為上品,必有可貴之處。這就像一位真正的謙謙君子,不會口蜜腹劍,言行表達嚴肅簡單,甚至刻板乏味,表面上看似難以接受,似乎含有深深的苦味;但他的內心,必定是光明、坦蕩、溫暖、自然的,透出的是微微的甜,講究的是真心真意。
黃連也真是主心的,很多醫家都有這樣的表述。金代醫藥學家張元素說她:“治郁熱在中,煩躁惡心,兀兀欲吐,心下痞滿。”元代醫藥學家王好古說她:“主心病逆而盛,心積伏梁。”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說她:“去心竅惡血,解服藥過劑煩悶及巴豆、輕粉毒。”
既能清心瀉火,又能補心益氣,這一清一補兩大截然相反的功效,就是這樣被黃連簡單和諧地融為了一體。從五行學說來看,五行是木火土金水,對應的五臟是肝心脾肺腎,對應的五味是酸苦甘辛咸?!端貑枴ば魑鍤狻氛f:“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心在五行中屬火,心之味屬苦,按常理來說,苦味屬火,其性皆熱。而黃連的美妙就在于她的性味既苦又寒,她以至苦加上至寒的性味,反而得到了火的味和水的性,可以除去水火相亂即濕熱之類的疾病,她以苦燥濕,以寒除熱,瀉邪火,守真火,用一片苦心,換來我們身心的明凈與融和。
所以,清代醫藥學家徐靈胎這樣說:“凡藥能去濕者,必增熱,能除熱者,必不能去濕。惟黃連能以苦燥濕,以寒除熱,一舉兩得,莫神于此。心屬火,寒勝火,則黃連宜為瀉心之藥,而反能補心,何也?蓋苦為火之正味,乃以味補之也。若心家有邪火,則此亦能瀉之,而真火反得守,是瀉之即所以補之也??嘀畼O者,其性反寒,即《內經》亢害承制之義。所謂火盛之極,反兼水化也。”
黃連就是這樣,以一種純粹簡單的苦,獲得了平衡、平靜的狀態。
簡單的,才是最美的。
連黃連之所以名為黃連,也來源于一個簡單的傳說:一位名叫黃連的年輕人,在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家里幫忙照顧藥園。一次,醫生外出給別人治病,醫生的女兒突發滿身燥熱、上吐下瀉等癥,女孩兒的母親請其他醫生為女孩兒治療,均沒有效果。母親急得直掉眼淚。黃連也很著急,他想起女孩兒從山上采來的黃色花草兒,當時覺得好看就隨意種在藥園里了,有一次自己咽喉腫痛時,無意之中嚼食了那草葉兒,吃下雖然極苦,但一個時辰后,咽喉的腫痛就減輕了,又嚼了幾片葉子,當天里咽喉就恢復了正常。那現在是不是也可以用這黃色花草兒來治療女孩兒的疾病呢?黃連覺得可以一試。在征得女孩兒母親的同意后,黃連連根帶葉扯了一株那黃色花草兒,煎水給女孩兒喝下。女孩兒早上喝的,下午就感覺好多了,再喝了兩次,病居然全好了。醫生回到家,得知經過,非常感動,他對黃連說:“女兒害的是腸胃濕熱,一定要清熱燥濕的藥才醫得好。這黃色花草兒,看來是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呀!”為了感謝黃連,醫生就給這黃色花草兒取名為黃連。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到黃連的命名,就更簡單了:“其根連珠而色黃,故名。”
就是這一眼可以望到底的簡單,才是靈魂的高度。
因此,有些醫生使用黃連的方法都很簡單。我的一位醫生朋友,他患口腔潰瘍時,就直接將已經加工成中藥材的黃連切下一點兒,磨成粉末,撒在潰瘍面上。他還笑呵呵地說,這樣療效很快,不要怕苦,沒有苦哪來的甜呢。
是的,不要怕苦,沒有苦哪來的甜呢,真是一語說透人生啊。黃連那深深的苦里,透著的,其實是微微的甜。那甜,單純,長久,寬厚,溫暖著蕓蕓眾生。
仙人掌
仙人掌很容易養,隨便從掌與掌之間的結節處剪一塊下來,插在泥土里,她都會很快生根,一塊一塊地長出嶄新的“巴掌”。我曾經是這樣,讓很多簇新的“掌”從一塊小小的“掌”上長了出來。
那時,我住在一所小房子里,看著窗臺上翠綠的仙人掌成塊成塊地生長著,不久位于最頂端的那一塊中,開出了明艷的鮮黃的花。那翠嫩的綠和黃便仿佛開進了房間,清爽和明亮,一下子涌了進來,流淌著令人愉悅的氣息。
仙人掌雖然容易養,卻不能隨便接觸,因為她有刺。當然,這并沒有什么妨礙。有時,外表有一層微微的刺,反而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還能顯出一份高貴和矜持來。據說,在造物之初,仙人掌這個被神仙的手掌撫摸過的東西是世界上最柔弱的。她嬌嫩得哪怕被輕輕地觸碰一下,都可能失去生命。上帝不忍心看她受苦,便在她的心上加上一套綠色的“盔甲”,堅硬如鐵,并布滿“鋼刺”。
大概就是這樣,仙人掌堅強起來。況且她大多生長在干旱枯燥的環境里,想要巍然屹立,必須不同尋常。她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在干旱季節,她可以不吃不喝地進入休眠狀態,把體內的養料與水分的消耗降到最低程度。當雨季來臨時,她又非常敏感地醒過來,根系立刻活躍起來,大量吸收水分,使植株迅速生長并很快開花結果。
因為堅強,仙人掌有抵御邪毒、清熱祛火的作用,清代醫藥學家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就說她能夠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健脾止瀉、安神利尿。例如,用仙人掌來治療急性乳腺炎,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我就用窗臺上的仙人掌治療過表妹的急性乳腺炎。當時,表妹正處于哺乳期,為了讓孩子吃到最純正的母乳,不愿意吃消炎止痛的藥物。我便讓她將仙人掌去刺后剖開,先取汁涂抹于乳房,輕輕按摩片刻,再將仙人掌的內面敷在乳房上,用紗布覆蓋并固定,敷了整整一晚。第二天,急性乳腺炎的癥狀就消失了。
真的是很神奇。從那以后,表妹也對仙人掌敬重起來。而味淡性寒的仙人掌,更是以她昂然、獨特的姿態,長期溫暖著我的記憶。我還記得,從那所小房子搬出的時候,要搬的東西很多,我沒有帶走窗臺上的仙人掌。但是,我始終牽掛著她,也越來越了解了她。我開始在電腦旁,放上一盆小小的她,我知道她的存在,可以防輻射、防灰塵、凈化室內空氣。我還知道她含有較多的營養成分,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利。作為低脂低糖食品,她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消除體內多余的膽固醇、脂肪和糖分,從而抑制動脈硬化和肥胖病,有效地降低血糖,改善體內利用胰島素的效能,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理想食物。
幾年后,一個偶然的日子,我又去了那所小房子,環顧四周,我看到那盆仙人掌。她依然在窗臺上獨自盛放,掌的頂端,搖曳在風中的黃色的花依然散發著奪目的清輝。
一切依然故我。歲月如此靜好。
突然又想起了那個傳說,傳說中有一個這樣的結局,也就是很久之后,有一個人對長了刺、導致接近她的生物都會鮮血淋漓的仙人掌不滿,想要除掉她。劍出刀落,仙人掌變成了兩半。令人驚奇的是,掌的里面滿是汁液,乳白中透著淡綠,清雅,安然。原來,那是被封存的仙人掌的心啊。因為沒有人了解她的心的寂寞,她便將心化成了滴滴淚珠。而這樣的淚珠兒,更凸顯了她的堅強。
寂寞的,往往堅強;堅強的,耐得寂寞。
也許,在獨自生長過程中,每長出一根刺,她的心里,都會留下一滴淚吧。
而長出了刺,不再讓人看到她的心,只不過是抵御外來邪毒的一種方式。她終究有著一顆善良的柔軟的心。其實,被刺得鮮血淋漓的,往往是待她無禮粗暴的,而溫柔敬她的,不會受傷。
就是那樣一份暗暗隱忍的、忘我的、超脫的堅強,讓仙人掌無畏而勇敢。她如清水一般,淌過荒地,漫過險灘,滑過亂石,沁入那渴望雨露的心田。
第二眼美女
初識蘆薈時,我還是學生。第一眼看到她,覺得她很普通,就是綠綠的厚厚的葉子啊,上面還長著一個一個的小齒呢。
后來,在學習中,我慢慢了解了她。再看她,便覺出了她的美。她是獨具豐韻和氣質的。那綠,那厚,飽滿而深沉,蘊含著著濃郁的汁,小小亮亮的齒兒點綴在那綠而厚的葉兒邊上,伴隨著她,一并舒展著,迎著陽光,展示著自己無限溫柔的情懷。
蘆薈,是屬于第二眼美女的。這種美,綿長,持久。
我便開始與同寢室的同學談論蘆薈的好處,諸如她能夠防止皺紋、眼袋、皮膚松弛,保持皮膚濕潤、美白、嬌嫩,還能使頭發潤滑光澤、預防脫發,等等。我還從書上看到一個傳說。
說的是以美貌著稱的克婁巴特拉七世,即埃及艷后。她的住處有一個外人無法接近的神秘魔池。每到子夜時分,她便步入水池沐浴。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埃及艷后的容顏絲毫未改。后來,人們在衰敗了的埃及王朝舊址里發現,魔池中的液體其實是一種叫做蘆薈的汁液。
小花聽得很認真,還特意去藥園向藥學老師討要了一盆蘆薈養在窗臺上。周末有空的時候,小花就剪下一小截新鮮蘆薈,將新鮮蘆薈那淡淡的黃黃白白的汁直接涂抹在臉龐和脖子上,還不忘用小錄音機放上一段輕音樂,在音樂聲中,閉著眼睛,養著精神。
小花那被蘆薈裹著的臉,呈現出一種如玉般的光澤。我們看著,都覺得稀奇,覺得平常不怎么起眼的小花,其實是耐看的,也是第二眼美女呀。有個男生開始給小花送蘆薈,用精致的小花盆裝著小巧的蘆薈。小花推辭著,不要。但那男生很執著,堅持隔幾個月就送上一小盆,還很堅定地放在我們寢室的窗臺上。
小花就更是經常用蘆薈汁來敷面了,那如玉的光澤伴著蘆薈的青輝,溫暖,明亮。再看蘆薈,盡管不時地被小花剪下一小截,卻并不被影響,淡淡的黃白色的切面慢慢地收緊長攏,被一層深深的綠色覆蓋,依然生機勃勃。
這就是蘆薈的自身修復愈合能力呀,難怪她能收斂消炎、消除創面、改善傷痕、清熱解毒呢。相傳公元前四世紀,建立古代世界最大的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在戰爭期間,就曾經聽從亞里士多德的建議,命令大家廣泛地栽培蘆薈,以確保有足夠的蘆薈來治療將士們的各種傷病,保證部隊的戰斗力,蘆薈也因此在軍中被尊稱為“萬能神草”。
蘆薈是在公元八世紀前后傳入我國的。在我國的文獻中,最早出現蘆薈記載的是隋末唐初的醫學家甄權著的《藥性本草》。從古籍醫書記載內容分析,當時人們認識的蘆薈,式樣普通,味苦,被誤認為是龜膽,又名為象膽,得不到重視。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在使用她、得到她的好處后,才開始愛上她,并廣為流傳的。例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在他的醫書《傳信方》中,就記錄了用蘆薈治療頑癬的經驗,對蘆薈效能更是頗加贊賞。到了宋朝,人們對蘆薈藥用價值的認識更是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他著的《本草綱目》中也收錄了蘆薈。后來記錄蘆薈的醫書就更多了。
這其實就是第二眼美女的味道,有內涵、顯深度、能長久。她緩緩地走進人們的內心,踩著不變的步伐。經過歲月的風霜,依然容顏不改,風采依舊。第二眼美女,一旦再被關注,一般是不會被遺忘了。只是,人世間,會有多少人,愿意稍稍靜下心來,稍稍停留片刻,多花一點耐心和時間,再看第二眼?
而小花無疑是幸運的。當我們寢室窗臺上的蘆薈達到第八盆時,那個送蘆薈的男生終于牽到了小花的手。
原來,蘆薈,終究只是屬于有心人。
責任編輯:趙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