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柳
一名身兼班主任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學識和科學的教學方法,還需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育是大智,需要將參與、合作、引導、示范融會貫通。教育更是大愛,必須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始終懷有一顆仁愛之心。
教師處事交友要做學生的人生偶像,給學生以啟迪與參照。要為人師表,和學生之間以德相交,做到有教無類。要能循循善誘、見微知著,發現產生問題的根源,引導學生漸至規范。
學生小許在班里人送外號“大力王”。11歲的男孩子,身高已達1.68米,體重130多斤。學習成績較好,也很有禮貌。但平時在班里經常欺負同學,仗著自己身強力壯,不是打人就是踢人。許多女生都被他打哭過,個子矮小的男生也不敢還手。我批評小許很多次,他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認錯態度極好,但最多只能控制兩天不打同學。談話過程中,我無意間發現小許非常害怕他的父母,他竭力哀求我不要告訴家長。捕捉到這個有用的信息,我尊重小許的請求,沒有將他經常毆打同學的事情告訴家長,而是通過其他同學的家長對小許家長的教育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原來問題出在小許父母的身上。兩位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出奇的一致,所有不知怎么解決的問題,一律用棍棒來解決。家里沒有道理可講,棍子就是教育,巴掌就是道理。臺灣著名高僧星云法師在做客教育講壇節目時曾講過“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當復印件出了問題時,應該怎么辦呢?”有人說應該改原件,有人說應該改復印件。星云法師說:“應該原件和復印件一起改,才更徹底。”我約談了小許的家長,要求從家長的教育方式上做出根本改變,和孩子一起改正。其家長接受了我的建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沒有苛責的言辭,沒有聲色俱厲的批評,小許現已脫胎換骨。在家里、班級里,遇事知道講道理,不沖動。他的“拳頭時代”已成為了過去。個頭高、學習好、有禮貌、樂于幫助他人,現在他是深受同學們歡迎的班級明星。
心理學家威廉·杰姆斯曾說過:“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贊賞,這是人類之所以區別于其它動物的地方。”美國教育家卡耐基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對于后進生來說,贊賞和鼓勵不亞于雪中送炭,可以增強他們的信心和勇氣,并從他們的內心激發出無窮無盡的積極動力。”
學生小余是一個生活在單親家庭里的女孩子。父母的離異雖然沒有給她帶來性格上的改變,但卻因為母親的早出晚歸,無暇顧及她的學習,導致她的成績從低年級到高年級一直排在班里最后一名。她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追星、看肥皂劇上,離一個小學生的正常軌道漸行漸遠。對于學習,她毫無興趣,作業能不寫盡量不寫。有時為了避免被批評,龍飛鳳舞地抄襲他人的作業應付了事。課堂上看娛樂雜志、小說,甚至睡覺……任何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即使是后進生也不例外。教師不僅要給后進生更多的關愛,還要發現他們的優點,重新激勵他們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小余長期放學后自己回家,她要買菜、做飯、洗碗、拖地,干各種家務。能在放學回家后吃上母親做的飯菜,對于她來說是一種奢望。母親每天早上6點出門趕第一趟公共汽車上班,晚上9點半以后才能回家。長期的獨立生活,使小余自理能力非常強,做起事來井井有條,齊齊整整。我接手這個班不久,多次找她談話,并別出心裁對她委以重任,讓她擔任班級衛生委員和中午的搭食管理員。同學們非常驚訝,一個每次考試成績都倒數的后進生居然也可以當班干部?然而同學們逐漸發現,小余做得很好。班級衛生、保潔工作開展得卓有成效。我則不遺余力地對她的工作加以表揚。同學們看她的眼光開始改變,也開始樂意與她接近了。小余不再熱衷于娛樂追星,除了對班級衛生工作認真負責,學習成績也開始有起色了。雖然成績排名還是靠后,但她取得的階段性進步足以讓她對自己有了重新的認識。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每個孩子都是國之棟梁。老師的慧眼和贊賞,一定能幫孩子鋪好成功之路。
(作者單位:民航廣州子弟學校)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