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倫
摘要:抗日戰爭時期,就中國共產黨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從中國共產黨自身成長和發展的角度看,經歷了國民革命戰爭和土地革命戰爭,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全面走向成熟。這種成熟,不僅表現在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科學認知和對中國革命綱領方針政策策略的正確制定上,而且表現在中國共產黨人民觀和群眾觀的進一步成熟。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對黨的優良作風作出了概括:“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和自我批評的作風”。 所謂黨的作風,就是一個黨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現出來的態度或行為風格,一個黨的作風,從根本上反映的是它對人民和群眾的態度和關系。黨的三大作風處處體現著黨的人民觀和群眾觀。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人民觀 中國共產黨群眾觀 群眾路線
一、理論聯系實際:思想路線角度體現黨的人民觀和群眾觀。
黨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制定其政治路線以及方針政策,必須聯系實際和適合國情。所謂的“實際”和“國情”,最根本的就是能夠反映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和現實愿望的方向,也即歷史的方向。中國共產黨的人民觀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毛澤東代表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 這樣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中國共產黨始終強調調查研究、反對主觀主義和經驗主義。其實質就是反對脫離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的方向,而是要求共產黨的各級領導者和共產黨員要走入廣大群眾的實際生活中去,掌握中國的實際。毛澤東曾經講過:“我們說的馬克思主義,是要在群眾生活群眾斗爭里實際發生作用的活的馬克思主義,不是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 “在任何群眾運動中,群眾積極擁護的有多少,反對的有多少,處于中間狀態的有多少,處于中間狀態的有多少,這些都必須有個基本的調查,基本的分析,不可無根據地、主觀地決定問題” 在這個意義上,理論聯系實際是從黨的哲學和思想路線的角度體現黨的人民觀和群眾觀。
二、密切聯系群眾:工作方法角度體現黨的人民觀和群眾觀
密切聯系群眾,就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中國共產黨人是極為重視工作方法的。它是中國共產黨人民觀和群眾觀的最直接體現。中國共產黨確立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強調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是黨的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在革命戰爭時期,黨就強調“對于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的中國共產黨,也只有深入群眾,并領導群眾進行長期的艱苦的斗爭,才有可能。中央希望各級黨部及全體同志,對此加以嚴重注意。” 也曾這樣強調中國共產黨與群眾的關系:“共產黨員是一種特別的人,他們完全不謀私利,而是為了民族和人民求福利。他們生根于人民之中,他們是人民的兒子,又是人民的教師,他們每時每刻總是警戒著不要脫離群眾,他們不論遇到何事,總是以群眾的利益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因此,他們就能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這就是他們的事業必然過的勝利的根據。” 在密切聯系群眾的具體工作形式上,曾擔任過中國共產黨負責人的張聞天曾提出過開展民運工作中的幾個要求:“(A)共同商討,共同決定,共同執行,大家平等,不分彼此。(B)在群眾團體中中共黨員不要突出,不要包辦命令一切。即在共產黨員占優勢的地方,仍要謙遜和氣。(C)黨性要在行動中實際實現,不要在口頭上”。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大會上再次重申了這樣的觀點:“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總之,密切聯系群眾從黨對人民和群眾的態度以及具體的工作方法上都有過深刻的論述,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中國完成革命、建設、改革等不同歷史時期的任務,根本的一條就是始終注意密切聯系群眾。
三、自我批評:真誠態度角度體現黨的人民觀和群眾觀
自我批評,意味著中國共產黨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中國共產黨不是神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各級領導干部不是神明。雖然主觀上要理論聯系實際、形成了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但客觀形勢和因素是復雜的,有時又會犯有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中國共產黨是敢于正視錯誤、承認錯誤,從主觀上作出自我批評的黨。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就是黨對自身所犯錯誤進行自我批評的最好案例。
自我批評是想群眾作自我批評,是找黨和黨員自身的不足。中國共產黨在其歷史上做過兩個重要決議,都對全黨性全局性的錯誤進行過自我批評和反思。具體言之,中國共產黨對自身存在的官僚主義作風、主觀主義和命令主義等脫離人民和群眾的不良現象都做過嚴肅的自我批評。這是因為,在共產黨眼里,人民和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共產黨要不斷向他們學習。毛澤東就講過這樣的話:“老百姓可以罵我們,我們卻不能罵他們,因為他們是主人,因為我們的飯是他們做的,房子是他們做的”
中國共產黨人正是這種勇于承認錯誤,不斷進行自我批評,糾正錯誤并領導中國不斷前進的偉大的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