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生
2016年7月25日到29日,有幸參加了人社部組織的全國骨干技工院校校長高級研修活動。研修期間,我們聆聽了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陳宇、全國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員會領導、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同志、兄弟技工院校負責人以及技工教育課改專家的講座。5天的研修活動,日程安排緊湊,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我專心聽講,認真作筆記,堅持每天晚上整理當天所學內容,梳理自己的心得體會?;顒悠陂g,我和多位領導、專家、兄弟院校校長就學校管理、教育教學質量、德育工作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受益匪淺,學到了新知識,感悟了新方法,思考了新問題。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技工院校,應當積極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結合龍巖技師學院辦學實際,總結幾天來的學習體會,現以龍巖技師學院為例對技工院校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思考整理如下。
龍巖技師學院是龍巖市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的職業院校,學院創辦于1979年,開設了涵蓋機械、電氣、汽車、光電、信息技術、現代服務等六大類的39個專業,實習實訓設備總值6000多萬元,現有在校學生5000多人,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在98%以上。學院是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和福建省文明學校。近年來,學院以“根植紅土、服務發展、特色鮮明、示范引領”為辦學理念,堅持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辦學特色,著力服務龍巖產業發展,致力于培養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被譽為“成功企業家、卓越工程師”的搖籃。學院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來巖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積極響應龍巖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自主創新,著力發展主導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打造龍巖產業發展升級版,助推“365”產業向效益型、集約型、生態型發展,實現產業興市的戰略部署,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龍巖。
思考一:強化融入大局意識,著力增強服務產業發展的使命感
龍巖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龍巖技師學院的建設發展,在政策、資金、土地等多方面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作出了建設第二校區和納入高校序列等重要決定。這必將極大地增強龍巖技師學院的整體辦學能力,提升辦學層次,大幅提升學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當前龍巖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產業興市戰略布局,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支撐。龍巖技師學院應自加壓力,自覺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揮高技能人才培養優勢,為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做出更大貢獻。
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發展和“新古田會議”的召開,給龍巖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承接自貿區、海上絲綢之路和中央支持原中央蘇區振興規劃,為學院發揮作用、展現作為開辟了廣闊空間,提供了強大動力。龍巖技師學院要牢固樹立“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發展”的意識,始終將服務龍巖產業發展、加快技能人才培養、促進就業作為責任使命,作為應盡義務,努力在服務龍巖產業興市戰略中增強創新能力,提升辦學水平。
思考二: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著力為產業升級提供人才支撐
1.大力開展主導產業緊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圍繞主導產業領域及軍民融合發展項目,開展人才需求預測和規劃,制定緊缺人才培養計劃,著力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能力建設。加大緊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力度,重點培養金銅產業、稀土精涂加工應用,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池和高效照明等方面所需技能人才,培養工程機械、汽車、環保機械、硬質合金等方面所需技能人才,強化文化創意類企業所需的技能人才培養及培養煙機方面所需技能人才。
2.進一步擴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和培訓規模
創新培養機制,加大高技能人才學制培養和社會培訓規模,進一步突出技師學院辦學特色,滿足區域經濟結構轉型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強校校合作,加大高中、中職學校生源招生力度,以保證高級工以上專業人才培養規模;通過工學交替、校企雙師聯合培養等方式,積極開展學制教育培養技師試點,以縮短技師培養周期;通過共建技能大師工作室、組織技師研修、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和技術革新項目等方式,面向企業職工開展技師、高級技師培訓。
3.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高高技能人才培養水平
以第二校區建設為契機,建立國際交流合作學院,積極尋找國外和港澳臺地區合作伙伴,積極爭取參加世界技能大賽,通過項目合作和參與競賽,借鑒國際職業教育先進標準和辦學經驗,提高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水平,建設“根植紅土、服務發展、特色鮮明、示范引領”的全國示范性技師學院。
4.不斷完善“技能+學歷”辦學機制,增強辦學活力
繼續探索技工院校與高等學校聯合辦學模式,進一步實施“技能+學歷”的辦學機制,在現有與高等院校聯合辦學基礎上,擴大合作院校和合作專業數量,增強辦學活力和實力。積極創造條件將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實行“高級工+大?!薄凹紟?本(專)科”辦學模式,促進學校的跨越發展。
思考三:加強專業建設,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服務產業發展能力
1.科學調整專業布局,優化專業結構,凝練專業特色,打造專業品牌,整體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接產業辦專業。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穩妥推進專業結構調整,緊密對接產業鏈,推進專業細分細化,以特色專業、傳統骨干專業為牽引推進集群發展,專業設置基本覆蓋區域主導產業、重點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到2020年專業總數達到45個左右,基本滿足龍巖二、三產業發展需要,為打造龍巖經濟升級版和“龍巖制造2025”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2.遵循技能人才培養規律,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根據崗位技能需求和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特點,完善課程標準,更新課程內容,全面推進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融教、學、做為一體。加強學生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和通用能力培養,大力開展職業指導、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
思考四:加快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開展多元培訓,為產業發展構建人力資源支撐體系
依托龍巖技師學院第二校區建設,建立龍巖市公共實訓基地,將其打造成全國一流水平的產業技工培訓基地、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成為定位高、功能全、公益性強的公共實訓基地,面向社會開放。大力開展從初級工到高級技師等不同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承擔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專項行動、企業技師和企業職工培訓任務,為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提供服務。
積極拓寬職業技能鑒定領域,擴大職業工種鑒定范圍。促進國家職業標準和企業崗位規范相結合,把企業特殊職業工種、急需緊缺人才作為認定工作的重點,對具有傳統技藝、掌握高超技能絕藝的能工巧匠給予保護和傳承,發揚光大。對在校生全面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學生畢業時“雙證書”率達到100%。
思考五:深化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實現產教深度融合
第一,主動完善校企聯合育人機制,與企業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師資培養、技術研發、辦學質量評價、招生就業等方面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校企利益共同體,實現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
第二,積極探索校企雙制辦學模式,實施以“招生即招工、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共同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與企業開展“訂單班”合作、員工職業能力提升合作、產教研合作、專項技術合作,實現學院專業教學與企業技術發展緊密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