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宋振峰
摘 要:隨著警務信息化的發展,警務信息技術專業應運而生,其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對該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運用協同創新理念,提出充分發揮學校、公安實戰單位在人才培養上的優勢與長處,以貼近實戰為目標,構建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旨在培養具有較強實戰能力的警務信息技術專業人才。
關鍵詞:實踐教學體系 警務信息技術專業 協同創新
課 題:本文系公共安全協同創新開放基金2015-2016年度課題“基于協同創新的社會公共安全人才培養與引進機制研究”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學研究項目“警務信息技術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及大綱建設研究”(2015JY16)研究成果。
隨著“情報信息主導警務”這一現代警務模式的建立,警務信息化已成為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必然途徑。要求在警務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環境,建立信息應用系統,使信息采集、流轉、傳輸、利用集約高效和信息資源優化配置。
警務信息化工作需要的是大量既懂公安業務、又掌握信息技術的復合型專門人才。當前公安工作急需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從而提升工作效能,設立警務信息技術專業是培養公安工作信息技術綜合應用專門人才的有效途徑。目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已設立警務信息技術專業方向,招收本科生。該專業方向以警務信息化工作的實際需求為導向,梳理相關知識體系,定位警務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能夠在公安部門從事警務信息化保障、應急通信保障、信息系統建設與管理、警務信息分析研判等工作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警務信息技術專業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非常強,實踐教學是該專業的重要教學組成部分。為了提高該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應構建有效、合理、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符合警務信息化的發展要求,以創新為出發點,通過協同培養的方式,培養具有良好實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警務信息化專門人才,根據警務實戰的要求,研究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開展的內容與形式,提出構建基于“協同創新”理念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原則
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遵循協同創新原則。協同創新是指通過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深度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以協作、共享、集成、融合的方式開展人才培養的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旨在培養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警務信息技術專業應以“協同創新”為指導思想開展各環節各層次的實踐教學活動,各實踐教學環節在學校和公安局雙方協同下,共同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協同創新”既是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核心思想,也是該專業深化學校和公安局雙方協作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構建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原則。
二、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構建目標
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目標是完成學生的“專崗就業”。所謂“專崗就業”是指學生在完成專業學習之后可以直接就職于公安局警務信息技能專門人才崗位。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學生,在畢業時,既要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也要具備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既要了解警務工作的職責和流程,也要具備警務信息化工作所需要的職業技能,即具備所需要的職業綜合素養。
2.構建核心
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以實踐教學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為目標、以協同培養為方式來構建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警務信息技術實踐教學體系是為了實現學生“專崗就業”,以“協同創新”理念為核心,深化校局合作,充分發揮高校的主導作用,積極推進高校、公安局雙方協作教學體系,主要包括實踐教學的目標、實踐教學的內容、形式與保障。
3.協同模式
通過校方與警局合作,雙方共同承擔警務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實踐教學任務。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了解公安職能部門的崗位需要,積極與實戰部門合作。首先是推進教師的雙向流動。一方面推進學校教師的下派鍛煉制度,要求教師分期分批到公安部門鍛煉,提高專業課教師對公安實戰單位需求的認識和理解,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了解警務信息技術應用中的經驗與不足。另一方面,從公安一線聘請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教官來學校,參與制定建設實踐性課程和實踐教學內容,負責學生警務實戰技能的學習訓練。同時,積極爭取各地公安局的支持,提供條件使得學生參與專業崗位的實踐,從而對公安實戰有直觀的了解與感受,實現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雙方協同合作。
三、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
1.實踐教學內容
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包括實驗教學、實訓教學、實戰教學、崗位實習等多環節的教學活動。
(1)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在校內實驗室通過相關課程開設實驗的方式完成,實驗教學是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基礎。警務信息技術專業的實驗教學是在電子技術基礎、通信原理、數據通信與網絡技術等專業基礎課中開設相關課程的實驗教學項目,目的是使得學生了解和掌握電子信號的處理、通信網絡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儀器使用、測量、調試、簡單故障排除、程序編寫等信息技術的基礎能力。
(2)實訓教學。實訓教學主要是指課程實訓活動,在實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警務信息技術專項實踐能力。在該專業核心課程中設置了警用地理信息系統、警務信息分析技術和公安通信保障技術的實訓教學,使得學生掌握目前主要警用地理信息系統的原理與操作、警情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熟練使用一般警用通信設備以及常用通信設備的故障監測方法及日常的維護。
(3)實戰教學。警務信息技術實戰教學是通過模擬場景實現學生警務信息技術專業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實踐教學是教師預先設置案(事)件的發生與演變過程,由學生分別承擔其中的各類角色,展開并完成案(事)件的接警、指揮調度、現場勘查、信息采集、分析、處理與研判、通信保障等相關警務工作,明確案(事)件發生后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崗位所需要完成的相關工作流程與方法,教師適時給予相應的指導和評價。使得學生在學習和訓練中任務目標更明確,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崗位實習。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崗位實習,同時也是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學生正式融入警務工作,實現“專崗就業”目標的核心環節。學生在崗位實習過程中,完成角色轉變,具有較好的職業綜合能力和素養,由學員轉變為一名真正的警察,成為警務信息技術專門人才。崗位實習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設在第一學年暑假,為期4周,由學生在戶籍所在地完成“認知性”公安實習,主要了解感受公安基層派出所的工作職責,培養公安職業素養。第二階段設在第三學年的下半學期,為期9周,由教師帶隊到實踐教學基地,一般是地市公安局或分局,進行專業崗位實習,在公安信通部門開展公安勤務通信、應急通信保障、信息系統管理等業務工作,以及情報分析部門開展信息分析研判相關業務。在業務崗位上邊工作邊學習,由業務民警和帶隊教師共同完成指導工作,保障學生的崗位實習效果。
2.實踐教學基礎條件
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有校內的實驗室、實訓場地和設備以及校外的實踐教學基地,良好的實踐教學基礎條件對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內的實踐教學基礎條件主要是為了深化與鞏固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實踐操作技能等。
目前,已建成的教學實驗室主要包括:物理實驗室、電子技術實驗室、通信技術實驗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視頻圖像偵查實驗室、安全防范技術實驗室等。已建成的校內實訓場地是警務實戰訓練中心,由模擬街區和警務戰術訓練館組成,模擬街區主要是仿照小型社區的構成,有學校、網吧、銀行、商店等各種生活真實場景,并完全按照當前城市建設管理的實際情況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道路監測等裝置。警務戰術訓練館建有公安指揮中心、信息中心、派出所、模擬法庭等諸多場景和相關信息系統與網絡通信設備,如350M無線集群通信系統、指揮中心系統等。為了培養學生專業崗位實踐操作能力,校外實習基地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已與深圳市、連云港市、武漢市、江蘇湖州市、北京市、天津市等十幾個省市公安局簽訂了實踐教學基地合作協議,正式掛牌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實踐教學基地,成為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重要依托。
3.校局協同合作
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以“協同創新”理念為指導,強調校局合作,建立雙協作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首先,在合作過程中,學校要發揮主導作用,積極與各地公安實戰單位溝通交流,要求理解與支持,保證實踐教學的可持續開展,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保障學生崗位實習的效果。實習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有一對一的指導教官,教官是由公安部門和學校共同遴選的,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和良好學歷背景的干警。第二是加強人才的交流,一方面公安部門選派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專業水平,業務工作成績突出,對業務有較深研究的警員到學校擔任相關課程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學校也分期、分批組織專業教師到公安基層開展調研和實踐工作,掌握在公安實戰的最新動態。此外,公安實戰部門也可以利用學校的人才優勢,將警務信息化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學校,由學校組織開展相關課題研究,提高警務信息化的應用水平。
四、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制度保障
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其實踐教學管理制度,任何教學體系的建立與實施都離不開相關的管理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制定關于實驗室、實訓場館使用管理的相關條例。如實驗室的管理制度、實驗員崗位職責、儀器使用管理制度等,加強實驗室的日常管理,保障實驗、實訓、校內實踐教學項目的正常開展。
二是制定實踐教學基地管理辦法。明確實踐教學基地的遴選、退出條件,對已建的實踐教學基地定期進行考核和評估,保障在公安實戰部門開展的崗位實習教學工作能保質保量地完成。
三是制定實踐教學檢查制度。組織成立實踐教學檢查考核小組,由院系學術委員會的委員根據實驗教學、實訓教學、實戰教學、崗位實習的教學內容與要求,定期對實踐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進行評估,保障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水準。
五、小結
隨著警務信息化的進一步深入推廣,公安工作急需警務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對于應用型本科而言,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基于協同創新的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以崗位需求為源頭,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與素養;以“協同創新”為核心,通過積極開展校局協作,為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學生提供完整有效的實踐教學平臺,提高學生實戰應用能力,為“情報信息主導警務”新型警務工作模式的推進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沛,李為民,贠平良.從中外情報主導警務模式應用現狀淺析其分類和發展趨勢[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1(2).
[2]閔國濤.公安后勤信息化發展建設中的警務流程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10.
[3]程琳,李欣.論警務信息技術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社會科學版),2014(2).
[4]黎慈.公安情報學的學科定位[J].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4).
[5]張慧峰.淺議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Z1).
[6]李明樾,蔡廣聰,陳曉暉等.基于高校協同創新理念的路橋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探究[J].廣西教育C(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4(9).
[7]楊慧,毛金鳳.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協同創新研究[J].北方經貿,2014(3).
[8]孫玉仁.高職司法警務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6).
[9]李定清.構建高職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思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8).
[10]黃小莉.加強公安院校實踐教學之我見[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8(30).
[11]秦靜,鄭濤,尹軍祖.公安通信保障技術實訓教學體系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
[12]張寶,黃孟姣.基于協同創新的本研一體化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J].教育教學論,2015(1).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