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斌
[摘要] 目的 對阿昔洛韋用于面神經炎輔助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探究。方法 將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間在該院進行診治的56例面神經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28例)和對照組(28例),取地塞米松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另外取阿昔洛韋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并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進行比較。 結果 經一段時間的治療后,觀察組取得的總有效率(92.86%)明顯高于對照組(71.43%),且不良反應發生率(3.57%)明顯低于對照組(21.43%),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面神經炎患者采用阿昔洛韋進行輔助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病情康復,且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 阿昔洛韋;地塞米松;面神經炎
[中圖分類號] R74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3(c)-0104-02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of Acyclovir in Adjunctive Treatment of Facial Neuritis
WANG Xue-b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Daqing Oil Field East Sea Hospital, Daqing, Heilongjiang Province, 1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yclovir in adjunctive treatment of facial neuritis. Methods 5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neuritis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8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examethason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yclovir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a period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92.86% vs 71.43%),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57% vs 21.43%),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cyclovir in adjunctiv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neuritis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to a certain degree with high security, 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Key words] Acyclovir; Dexamethasone; Facial neuritis
面神經炎是一種周圍性面癱疾病,是由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所引起,在青壯年人群中發病率相對較高,且無明顯季節性[1]?;济嫔窠浹椎幕颊呖赡艹霈F面部表情肌突然癱瘓、眼裂增寬、側額紋消失等臨床癥狀,可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當前臨床上針對面神經炎的治療重點大多為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水腫及炎癥,為對用于治療面神經炎的有效藥物進行探究,該院特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面神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以每組28例的人數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以不同的方法分別施以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由此對阿昔洛韋在面神經炎治療中的輔助作用進行論證,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中,病例選取的時間為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間,所選病例均為面神經炎患者,共56例。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所有患者進行組別劃分,28例為觀察組,28例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男性與女性的人數比例為16:12;患者平均年齡為(35.71±4.38)歲;平均病程為(2.13±0.83)d。觀察組患者中,男性與女性的人數比例為15:13例;患者平均年齡為(35.68±4.29)歲;平均病程為(2.26±0.79)d。對兩組患者的相關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地塞米松+阿昔洛韋進行治療。每次取10 mg地塞米松(國藥準字:H44024469)+0.5 g阿昔洛韋(國藥準字:H53020156)以靜脈滴注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用藥頻率為2次/d,同時佐以維生素B營養神經、面部熱敷及按摩等措施進行輔助治療,并對角膜進行聯合保護。
對照組:采用地塞米松進行治療。取10 mg/次地塞米松(國藥準字:H44024469)以靜脈滴注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用藥頻率為2次/d,同時佐以維生素B營養神經、面部熱敷及按摩等措施進行輔助治療,并對角膜進行聯合保護。
1.3 療效評定標準
對所有患者治療后的效果進行等級劃分:①顯效:患者面部表情基本無障礙,有額紋出現,眼裂可正常閉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病情得到控制;②有效:患者面部表情尚存輕微障礙,額紋出現部分恢復,眼裂仍然無法完全閉合,臨床癥狀出現明顯減輕,病情有所改善;③無效:患者臨床癥狀仍無減輕跡象,病情無改善。(顯效+有效)/例數×100%=總有效率[2]。
1.4 統計方法
此研究中,以[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數據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71.43%,兩組相比,治療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的后遺癥神經痛的發生率(3.57%)明顯高于對照組(21.43%),可見,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較低,χ2=4.08,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面神經炎是由運動、感覺、副交感神經纖維組成的第七對腦神經,對人體的面部表情運動、下頜下腺、淚腺、味覺、舌下腺等部分分別發揮著控制的作用。從面神經炎的主要病理機制看來,引發該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多為在于神經水腫與脫髓鞘軸索變性導致,除此之外,神經內及神經周圍出血、淋巴細胞浸潤、Wallerian變形、小靜脈擴張出血等因素也可造成面神經炎的病理改變。相關臨床研究顯示,在上述各項因素的影響下,人體面部神經均有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病變,造成患者身心健康質量的大幅下降。隨著臨床上針對面神經炎研究的不斷深入,廣大醫學界人士逐漸深化了針對這一方向的研究,相關學者發現,帶狀病毒、Ⅰ型單純皰疹病毒、腺病毒、EB病毒等病毒的病毒的感染均可成為導致面神經炎產生的因素[4]。當前在臨床上針對面神經炎的主要治療方法在于抗病毒治療及減輕面神經水腫與營養治療等,同時采用理療、保護眼角膜等方法進行配合治療[6]?;谏鲜隼碚摽傻弥?,在面神經炎治療工作中,抗病毒治療屬于較為關鍵的部分,可作為重要因素進行考量。據悉,阿昔洛韋是臨床上用于抗病毒治療中較為典型的一種藥物,屬于一種核苷類似物,多作為當前臨床上一種常用的廣譜抗病毒藥物,對于帶狀皰疹、單純皰疹感染都有著重要的治療意義。從阿昔洛韋的藥理機制看來,該藥物往往通過對病毒DNA多聚酶起到干擾作用,從而發揮抑制病毒復制的效果。除此之外,阿昔洛韋還可在DNA多聚酶的影響下,與增長的DNA鏈相互結合,從而中斷DNA鏈的延伸[7]。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阿昔洛韋對于Ⅰ型與Ⅱ型單純皰疹病毒可發揮明顯的抗病毒作用,且對病毒具有著較為特殊的親和力,與地塞米松聯用時可大大降低面神經炎后遺癥神經痛的發生幾率。為對上述觀點進行研究論證,筆者特結合該院相關病例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結果基本與上述觀點無異。
該研究中,采用地塞米松+阿昔洛韋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所取得的總有效率為92.86%,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高。由此可見,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另外,觀察組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之對照組患者相對較低,可見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實踐研究結果顯示,將阿昔洛韋用于面神經炎的輔助治療工作中,所取得的總有效率為92.86%,明顯優于單獨使用地塞米松的效果(71.43%),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阿昔洛韋可與地塞米松起到優勢互補的藥理作用,且雙方藥理機制互不產生影響,可作為一種有效的用藥方式進行治療[8]。上述研究結果與該研究取得的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面神經炎患者采用阿昔洛韋進行輔助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治療效果的更優化,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具有在臨床進行廣泛推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靜.阿昔洛韋輔助治療面神經炎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8C):51-52.
[2] 岳霞,高燕.針灸聯合早期應用阿昔洛韋治療面神經炎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4,35(3):502.
[3] 張娟,張艷霞.神經妥樂平聯合阿昔洛韋治療急性面神經炎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4):62-63.
[4] 司寶霞,魏安寧.星狀神經節阻滯聯合電針與藥物治療急性面神經炎的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3,42(2):127-129.
[5] 趙瑩,谷艷,袁柏欣,等.特發性面神經炎的臨床治療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19):75-79.
[6] 姚文山.更昔洛韋聯合強的松治療急性特發性面神經麻痹50例臨床研究[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14(5):671-672.
[7] 王成文,周達岸.早期應用阿昔洛韋聯合針灸治療面神經炎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4,11(4):186-188.
[8] 高麗霞,周慧萍,盧麗萍.阿昔洛韋聯合常規療法治療急性面神經炎療效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10(1):20.